不同胆结石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2015-07-31 23:36赵海彦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单孔胆结石胆囊

赵海彦

不同胆结石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赵海彦

目的 探析不同胆结石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均分为2组(n=60),观察组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行小切口开放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8.8±9.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8.6±5.4)min;术中出血量为(43.5±16.0)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6.9±26.6)mL;术后排气时间为(13.2±2.2)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8.4±5.3)h;住院时间为(5.4±1.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7±2.4)d;并发症发生率为6.7%(4/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12/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

胆结石症指的是胆囊或胆管产生胆石,造成剧痛、发烧及黄疸等,发病率达10.72%[1]。较小的胆结石可行保守治疗,但结石过大会阻塞胆道,刺激胆道系统衍生癌变等,因此,需要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经脐入路腹壁无疤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开展,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疤痕较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愈合较快的特点[2]。本研究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对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中心医院2010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肝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1)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者;(2)经保守治疗无效者;(3)符合手术指征者;(4)近期无急性胆囊炎发病史者;无其它心脑肝肾及血管等严重疾病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均分为2组(n=60),观察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26~66岁,平均(41.7±5.4)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9.7±1.4)个月;对照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22~65岁,平均(41.4±5.5)岁,病程3个月~5.5年,平均(9.4±1.5)个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特征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取右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切口,结扎胆囊管及动脉,剥离胆囊,顺行或逆行切除,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观察组采用经脐入路腹壁无疤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者和助手站于患者左侧,全麻,体位取头高脚低且略向左侧倾斜,于脐孔下缘穿刺置入3个5 mm Trocar,建立CO2气腹,压力至12 mmHg时维持,在中间Trocar置入腹腔镜,其余为操作孔,使用电凝钩顺行切除胆囊,贯通相邻2个穿刺口,取出胆囊,缝合,术毕。比较2组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x±s)

2.2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4/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1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胆结石易发生于老年人群,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3]。胆结石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其病因为结石突然嵌顿或堵塞胆囊管/颈,致使胆囊管/颈粘膜发炎,引发胆汁排出不畅,胆汁浓度升高;胆汁滞留增加细胞毒性,引发细胞损害,加剧炎症反应,导致胆囊粘膜坏死;一旦继发性致病菌通过胆道、血液或淋巴循环侵入胆囊,更容易引发胆囊炎症,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胆结石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烧、上腹部疼痛及黄疸等,通过询问患者病史以及进行超声、胆结石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正确诊断胆结石。

手术是胆结石的有效治疗手段,传统开腹术创伤较大,患者应激反应大。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胆囊良性疾病治疗的金标准[4],但传统的腹腔镜手术仍需要在患者腹壁上做3~4个小孔。伴随微创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更好的预后、更小的创伤以及美容效果的追求,单孔腹腔镜经脐入路技术应运而生[5]。该术式经脐部单孔入路,脐部褶皱皮肤能够遮盖小切口,使腹部无可见瘢痕。继国外Kala、Podolsky等成功完成经脐腹腔镜术后,2008年胡三元教授成功实施了单孔腹腔镜术,不但实现无疤痕效果,还显著降低了技术难度、手术风险及并发症[6]。单孔腹腔镜手术具备2种通道方式,双通道手术需要调整牵引钳位置以保持张力,但术中调节牵引位置难度较大,本研究采用三通道术式。手术难点如下:(1)手术器械均需要平行排列,对交叉操作的干扰较大,显露困难;(2)3个Trocar套管的尾部膨大,易导致器械外部交叉;(3)肥胖者术野不清会影响操作。上述困难解决措施:(1)严格选择病例;(2)改良三通道路径,在置入腹腔镜的Trocar通道,使穿刺呈三角关系,避免平行;(3)使用5 mm的腹腔镜,避免器械交叉。

本研究选取的60例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开放手术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省略了开闭腹腔步骤,以电凝止血代替结扎、压迫止血,缩短了手术时间。腹腔镜手术微创,锐性损害少,术中平均出血量降低。此外,该术式对胃肠道干扰较小,术后疼痛大幅下降,可及早下床活动,胃肠功能快速恢复,促进排气,缩短排气时间[7],促进康复,使患者快速痊愈出院。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传统开腹术,与相关报道一致[8],提示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针对胆结石患者实施经脐入路腹壁无疤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优于小切口开放胆囊切除术。

[1] 柳化源.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4):68-69,78.

[2] 武洪友,张跃.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2,18(24):83-84.

[3] 陈安平,王佳牧,山长星,等.三镜同期联合手术治疗胆结石174例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3,7(2):112-114.

[4] 王林根.腹腔镜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77.

[5] 汪家航,林明强,林贤平,等.不同术式对胆结石患者的临床影响[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3,21(3):20-22.

[6] 陈超波,仇毓东,顾盐炎,等.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两种微创术式比较的Meta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10):752-757. [7] 汤晓东,刘双海,蒋剑,等.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8):589-592.

[8] 康玉柱.腹腔镜治疗老年胆结石22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8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59

辽宁 122300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中心医院普外科 (赵海彦)

猜你喜欢
单孔胆结石胆囊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