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采用Leep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5-07-31 23:36周美艳王凡凡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锥切术内瘤上皮

周美艳 王凡凡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采用Leep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周美艳 王凡凡

目的 对应用宫颈锥切术对患有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患有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43)。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实施治疗;对治疗组患者采用宫颈锥切术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宫颈肿瘤治疗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0.7%)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8%)(P<0.05);宫颈锥切术围术期不良反应(1例)显著少于对照组(8例)(P<0.05)。结论 应用宫颈锥切术对患有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宫颈锥切术;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病是宫颈癌癌前病变的一种类型,从癌前病变到癌症病变的演变通常情况下需要10年左右,如果在此阶段病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宫颈癌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治愈的[1]。以往临床对宫颈上皮瘤疾病实施治疗,多数情况下采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但该项治疗方式所导致的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Leep刀技术在该疾病治疗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逐步受到广大患者及临床医生的关注。本研究对患有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患者应用宫颈锥切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江西省萍乡市赣西医院就诊的患有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43)。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发病时间1~7个月,平均发病时间(2.2±0.4)个月;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5.7±1.8)岁;已婚患者29例,未婚患者14例;已产妇27例,未产妇16例;CINⅠ级患者11例,CINⅡ级患者18例,CINⅢ级患者14例。治疗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发病时间1~8个月,平均发病时间(2.3±0.5)个月;患者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35.5±1.9)岁;已婚患者30例,未婚患者13例;已产妇29例,未产妇14例;CINⅠ级患者12例,CINⅡ级患者18例,CINⅢ级患者13例。2组患者上述自然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宫颈锥切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在月经结束后7 d实施宫颈锥切术,排空膀胱后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使外阴、阴道、宫颈充分暴露出来。需要对阴道镜下可见的病变部分、转化区、鳞柱交界和宫颈下段等部位进行彻底切除处理。从患者宫颈的9:00的位置开始,采用三角刀沿着宫颈的外口,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旋转360°对患者的病变区域实施环形切除处理,切除深度应该根据病变的实际范围及程度而确定。对于宫颈上皮内瘤病变Ⅰ级和表浅糜烂型疾病患者实施浅锥切除处理,切除部分需要保证超过宫颈表面病灶以外3 mm左右的位置,深度则应该控制在10~15 mm之间;对于宫颈上皮内瘤病变Ⅱ级和宫颈上皮内瘤病变Ⅲ级患者采用深锥切除方式进行处理,切除部分需要保证超过宫颈表面病灶以外5 mm左右的位置,深度则应该控制在20~25 mm之间。在手术操作中应该注意避免停顿,并且要将可疑组织全部切除,确保环切标本完整,采用球形电极电凝自动止血方式进行止血,术后用纱布块对创面进行压迫,纱布块在术后24 h后取出[2-3]。

1.3 疗效评价方法 无效:宫颈病变症状仍然存在且没有减轻,术后检查病灶去除程度没有达到50%;有效:宫颈病变症状明显减轻,术后检查病灶去除程度超过50%;临床治愈:宫颈病变症状基本消失,术后检查病灶消失[4]。

1.4 观察指标 选择宫颈肿瘤治疗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治疗效果、宫颈锥切术围术期不良反应等作为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治疗效果 对照组宫颈上皮瘤病变治疗总有效率达到69.8%,治疗组宫颈上皮瘤病变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7%。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治疗效果比较[n(%)]

2.2 宫颈肿瘤治疗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对照组宫颈病变手术操作共计进行(26.47±5.49)min,术后患者住院治疗(6.34±1.72)d;治疗组宫颈病变手术操作共计进行(5.82±0.44)min,术后患者住院治疗(2.17±0.35)d。2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宫颈锥切术围术期不良反应 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内共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宫颈锥切术围手术期内共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宫颈锥切术是近年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宫颈疾病实施微创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方式。利用宫颈锥切术对该类疾病患者实施治疗,不但可以使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明显减轻,还能够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宫颈锥切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圆形、方形、三角形的电极尖端所产生高频电波,当其与患者的身体发生接触之后组织本身就会产生一定的阻抗作用,会在电波吸收的一瞬间产生高热能量,以此完成切割、凝止血操作。同时由于在实际治疗工作中产生热量会随蒸汽迅速散发,因此不会对周边的细胞造成任何不良影响[5]。应用宫颈锥切术对患有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优点主要包括:(1)可以同时完成诊断及治疗2个步骤[6];(2)手术操作方法简便,治疗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适合在门诊对患者进行治疗;(3)属于微创手术,产生疼痛小,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小,不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负担[7-8];(4)采用宫颈锥切术可以使病灶完全切除,提供更加充分的病理组织,使病理学检验更加准确;(5)患者在围手术期内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6)患者妊娠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生育要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7)适合对拒绝接受手术治疗或由于全身重要脏器生理功能不全而不能够耐受手术的原位癌疾病患者实施治疗。

总之,应用宫颈锥切术对患有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该进一步推广该项手术模式,使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1] 樊庆泊,朗景和.子宫颈环型电切操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方面的应用[J].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2012,11(14):472-473.

[2] 时凤兰.利普刀与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 (17):2010-2011.

[3] 汤宏,任丽.基层医院LEEP刀治疗宫颈疾病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19(22):122-123.

[4] 崔建民,郑爱存.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201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17(1):153-154.

[5] 刘建华.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病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0):4462-4463.

[6] 沈铿,郎景和,黄惠芳,等.子宫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36(5):264-266.

[7] 李姣.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02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4):59-60.

[8] 刘鹤鸣,李昱龙.子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9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2):64-6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65

江西 337019 江西省萍乡市赣西医院 (周美艳 王凡凡)

猜你喜欢
锥切术内瘤上皮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宫颈病变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转归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宫颈锥切术中右美托咪定对宫肌注射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的影响
细菌性阴道病加速宫颈上皮内瘤变1例报告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