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2015-07-31 23:36王黎红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胆结石有效率效果

王黎红

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王黎红

目的 观察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96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模式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3.1±2.3)min,术中出血量为(28.4±3.1)mL,住院天数为(6.9±1.9)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54.1±3.1)min,术中出血量为(63.5±4.8)mL,住院天数为(10.1±2.0)d;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胆结石;护理;全面护理模式

胆结石是胆管系统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凝结、析出从而形成的一种结石,主要临床表现有恶心、上腹部疼痛、呕吐、发热等。在临床上通常将生长在胆囊内的结石称为是胆囊结石,生长在胆管内的结石称为是胆管结石,临床主要以手术方式治疗为主[1]。为了保证胆结石手术的顺利完成,给予全面护理措施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2]。本研究对胆结石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全面护理模式干预,观察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江西省抚州市第五医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28~65岁,平均(43.1±3.9)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3.0±0.7)年;对照组男18例,女30例,年龄29~64岁,平均(43.7±4.4)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病程(3.3±0.9)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日常基础护理、病房护理、注意事项、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在加强常规护理基础上,积极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术前。术前护理人员要积极协助患者接受常规检查,做好患者基础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测量工作,严格排除手术禁忌证;帮助患者做好术前禁食、禁水及其他术前准备工作,详细为患者讲解具体手术流程;并主动与患者交流,掌握其心理特点,给予全面的、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2)术中。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易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应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积极引导,帮助患者尽快熟悉手术室环境,使患者可以用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并帮助患者选择正确体位,提高手术配合度。术中要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现象,及时给予对症处理;(3)术后。手术结束后,需及时将患者送至病房,并继续进行心电监护,严格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于出现神志不清、面色发绀患者需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正确引导患者进行排痰;对于部分出现剧烈疼痛患者,需适量给予止痛药物治疗;对于术后出现呕吐反应的患者需及时给予止吐药物控制,对所有患者随访半年。

1.3 疗效评价及观察指标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结石完全清除,随访半年无复发现象,可视为痊愈;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各指标基本正常,结石大部分被切除,随访期间偶尔有复发现象发生,可视为有效;患者疼痛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术后有大部分结石残留,可视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并详细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3-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胆结石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2.2 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胆结石患者手术情况及住院天数比较(x±s)

3 讨论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在胆囊内发生结石引发的一系列疾病,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5]。由于胆结石早期无明显特征,发病机制也较为复杂,主要有上腹部疼痛、恶心等临床症状,易被误诊为胃病,延误治疗时机。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因此需给予患者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6-7]。

全面护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护理模式,体现了以患者为护理工作的中心的新型护理理念。给予胆结石患者全面护理模式干预,通过积极对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术前主要是利用多种手段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积极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干预,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术中积极配合手术操作者完成手术,严格监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严格手术操作,保证手术安全性;术后积极对患者进行引导,叮嘱其戒烟、戒酒,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8-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因此,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缓解其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孙艳.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18):4121.

[2] 刘永霞.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120-121.

[3] 李娇.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209-210.

[4] 曹志莲.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3,21(2):189-190.

[5] 褚凤鸣.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20):57-58.

[6] 陈香丽.高龄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186-187.

[7] 王福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3-4.

[8] 高富元,张克君,朱东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回顾及预防[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67-68.

[9] 姚莉.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23):111-1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87

江西 344000 江西省抚州市第五医院 (王黎红)

猜你喜欢
胆结石有效率效果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抓住“瞬间性”效果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