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DNA、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和T-SPOT.TB及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2015-07-31 22:53牟向欣
当代医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脑膜炎结核性结核

牟向欣

TB-DNA、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和T-SPOT.TB及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牟向欣

目的 探讨TB-DNA、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和T-SPOT.TB对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sis meningitis TBM简称“结脑”)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3月~2014年11月已确诊的106例初治结脑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的TB-DNA、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及T-SPOT.TB检测结果,并收集了45例非结脑的CSF作为对照组,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结脑组的TB-DNA、分枝杆菌培养、T-SPOT.TB、TB-DNA+分枝杆菌快速培养联合检测的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23.1%、21.8%、80.9%和45.5%,在非结脑组中其特异性分别为100%、100%、88.9%和100%。结论 T-SPOT.TB敏感性最高,TB-DNA+分枝杆菌培养联合检测也可以提高检出率,为结脑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的辅助检查依据。

TB-DNA;BD 960分枝杆菌快速培养;T-SPOT.TB;脑脊液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sis meningitis TBM,简称“结脑”)是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约占全身结核的

6%,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延误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尤其是北方边远山区发病率甚高,是结核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脑脊液(celebrospinalfluid,CSF)涂片的阳性率仅为10%,因而需要一个结脑临床诊断更客观实用的依据。本研究收集了2012年3月2014年11月共106例临床已确诊的结脑初治患者,通过回顾分析这些结脑患者的TB-DNA、BD 960分枝杆菌快速培养、T-SPOT.TB的检测结果,进而探讨这几种检测方法对结脑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结核性脑膜炎组 本研究106例患者全部为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结核区2012年3月~2014年11月住院治疗且诊断明确的结脑患者。入选标准参考Skinner等和Ahuja等的临床诊断标准:(1)急性、亚急性或隐匿性起病,多伴有头痛、发热、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或伴有局灶性神经损害体征;(2)CSF的常规和生化均有淋巴细胞比例增加、蛋白定量逐渐升高等特异性改变。(3)CT或MRI检查表现为脑水肿、肉芽肿或渗出。(4)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其中男67例,女39例,年龄5~64岁,且12例有脑外结核原发灶,5例抗酸菌涂片阳性。经抗结核治疗,好转或治愈者97例,9例死亡。

1.1.2 非结核性颅内感染组 为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在锦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共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12~75岁。根据相应诊断标准,病毒性脑膜炎25例,化脓性脑膜炎1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例。

1.2 仪器与试剂 (1)TB-DNA检测方法:仪器为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Bioer LineGene 9620,试剂为杭州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晶芯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产品编号为301031),CSF标本经核酸提取、加入扩增液等步骤采用PCR和TaqMan探针技术快速完成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别诊断(具体步骤详见仪器及试剂操作说明书)。(2)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仪器为美国BD公司的BACTEC MGIT BD 960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仪,培养基为美国BD公司的MGIT液体培养基,CSF标本按操作流程在生物安全柜内直接接种于MGIT培养管中,然后置入BD 960分枝杆菌培养仪中,仪器报警阳性后,将阳性培养管取出直接涂片进行抗酸染色以确定是否为分枝杆菌。(3)T-SPOT.TB检测方法:试剂盒T-SPOT.TB和单个核细胞分离管由深圳达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实验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进行,结果判定依据斑点数,0~5个为阴性,标本A和B斑点数-阴性对照斑点数≥6个为阳性。

1.3 方法

1.3.1 对106例结脑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收集,其中有78例进行过CSF的TB-DNA检测,55例进行过CSF的分枝杆菌培养实验,47例进行过CSF的T-SPOT.TB检测,其中有44例同时进行过TB-DNA和分枝杆菌培养实验。

1.3.2 对45例非结脑对照组的CSF同时进行三项检测(仪器、试剂及方法同上述106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0软件进行数据计算与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脑患者CSF中的TB-DNA、分枝杆菌快速培养、T-SPOT.TB、TB-DNA+分枝杆菌培养联合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TB-DNA、分枝杆菌快速培养、T-SPOT.TB、TB-DNA+分枝杆菌快速培养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23.1%、21.8%、80.9%和45.5%。T-SPOT.TB敏感性最高,对CSF TB-DNA阳性或阴性的敏感性分别为91.5%、75.7%,对CSF 结核菌培养阳性或阴性的敏感性分别为92.3%、8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45例中有3例化脑患者的CSF是T-SPOT.TB阳性,特异性为88.9%,其余特异性均为10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4种方法检测结果

3 讨论

T-SPOT.TB技术是2001年由Lalvani[2]等发明,利用结核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或脑脊液单个核细胞中特异性活化T细胞,这些单个核T细胞在受到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分泌干扰素-γ而设计的T细胞试验,通过计数斑点可以推测体内是否存在对结核杆菌反应的T细胞,从而对结核杆菌感染进行辅助诊断。此项技术可以从60×103个分泌干扰素-γ的T细胞中检测到一个细胞[3]。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结核病诊断方面,T-SPOT.TB技术不止应用于外周血,在脑脊液、胸腹水[4-5]等标本的检测也取得了满意效果。Kim等[6]于2007年在韩国率先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及外周血进行T-SPOT.TB检测,以明确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脑脊液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75%,本次各组CSF试验结果经比对,T-SPOT.TB敏感性为最高,为80.9%(38/47),特异性为88.9%,略高于Kim等的报导,但低于国内相关报导[6]。其中有脑外结核原发灶的12例标本T-SPOT.TB皆为阳性。由此可看出,T-SPOT.TB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临床结脑特别是初发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只是由于成本较高致费用偏高,不适合作为筛查必检项目在临床普及。

PCR技术也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检测手段,特别是其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和快速性备受临床认可,可检出少量菌、异质和异型菌,特别是CSF标本的TB-DNA检测,当CSF中的TB涂片和分枝杆菌培养为阴性时,若TB-DNA为阳性也可为临床提供结脑的诊断依据,并可区分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且特异性好于T-SPOT.TB技术。本文单一检测CSF中的TB-DNA和分枝杆菌快速培养的敏感性分别为23.1%(18/78)和21.8(12/55),相对较低,和以往关于CSF中的TB-DNA检测的研究[7-8]有差异,可能主要是本次研究的病例都为结脑初治患者,只有9例患者病情较重,其他患者病情都相对较轻,CSF抗酸菌涂片只有5例阳性,由于CSF中结核菌含量本来就偏少,致TBDNA检测和分枝杆菌快速培养的敏感性偏低。但若两项联合检测,则敏感性可以提高到45.5%(20/44),且特异性很好,对结脑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1] 张英,孙亚蒙,徐欣晖,等.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12(4):2431-2434.

[2] Dogra S,Narang P,Mendiratta DK,et al.Comparison of a whole blood interferon-gamma assay with tuberculin skin test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 rural India[J].Journal of Infectio 2007,54(3):267-276.

[3] Mazurek GH,Jereb J,Vernon A,et al.IRGA Expert Committee,Centr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tention(CDC).Updated guidelines for using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 to detec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United States,2010[J].MMWR Recomm Rep,2010,59(12):1-25.

[4] Kobashi Y,Shimizu H,Mouri K.Rapid 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pleuritis by a T-cell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J].Infect Dis,2009,41(3):232-236.

[5] 王道峰,房三友.γ-干扰素释放分析T-SPOT.TB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850-1851.

[6] Kim SH,Chu K,Choi SJ,et al.Diagnosis of central nervoussystem tuberculosis by T-cell-based assays on peripheral blood and cerebrospinalfluid mononuclear cells[J].Clin Vaccine Immunol,2008,15(9):1356-1362.

[7] 崔帷,关玲,杜可周,等.T-SPOT.TB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0):91-100.

[8] 崔中锋,史继静.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9):54-55.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iagnosis value of TB-DNA、Mycobacterium rapidly develop、T-SPOT.TB and the combination in tubercular meningitis(TBM). Methods To analyse retrospecively the test results of TB-DNA、Mycobacterium rapidly develop and T-SPOT.TB of CSF in 106 tuberculous meningitis which were treated fi rst from March 2012 to November 2014, as well collected 45 CSF in non- tuberculous meningitis patients as contrast group , then carried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sensibility of TB-DNA、Mycobacterial culture、T-SPOT.TB and TB-DNA + Mycobacterium rapidly develop were 23.1%,21.8%,80.9% and 45.5% in tuberculous meningitis group , The specif i city were 100%,100%,88.9% and 100% in non- tuberculous meningitis group. Conclusion The sensibility of T-SPOT.TB was the highest,TB-DNA + Mycobacterium rapidly develop can increase the detection rate, and provide effective and assistant method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DNA ; Mycobacterium rapidly develop;T-SPOT.TB; Cerebrospinalf l uid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31

辽宁 121017 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牟向欣)

牟向欣 E-mail:465451390@qq.com

猜你喜欢
脑膜炎结核性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