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例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的体会

2015-07-31 22:53饶军
当代医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氟烷丙泊酚诱导

饶军

70例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的体会

饶军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选取70例高血压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35)。麻醉师对所有高血压围手术期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丙泊酚注射配合异氟烷吸入进行麻醉。观察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循环状况,对相应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手术后,研究组因出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1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手术中因出血过多致死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7%。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率、死亡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高血压围手术期患者的麻醉干预中,相比较丙泊酚维持麻醉,使用丙泊酚注射配合异氟烷吸入进行麻醉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高血压;围手术期;麻醉诱导;治疗经验

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在临床医学中高血压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2种,该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根据相关统计发现,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高达15%~20%[1]。在临床医学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选用恰当的麻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2]。丙泊酚是一种高效的全身麻醉剂,该药的临床特点是起效快、持续时间短[3]。为探究丙泊酚注射配合异氟烷吸入对高血压围手术期患者的麻醉效果,本研究选取70例高血压围手术期患者,采用丙泊酚注射配合异氟烷吸入对其中的35例患者实施麻醉诱导,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70例高血压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将70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35)。研究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42.3±1.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42.8±1.7)岁。患者病程1~3年,平均病程(381.5±3.6)d。入选标准:本组70例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中国高压防治指南》[4]诊断标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继发性高血压30例;术前有48例患者接受过抗高血压治疗。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麻醉师对所有高血压围手术期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丙泊酚注射配合异氟烷吸入进行麻醉。患者入院后,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采取的方案;备好手术室、手术工具以及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器械。然后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5~8 μg/kg、咪达唑仑0.13 mg/kg,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异氟烷0.15 mg/kg给予患者吸入。最后观察2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情况[5]。

1.3 麻醉处理 进行相应的麻醉诱导后,麻醉师在手术中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用失血量来指导输液速度,维持血容量相对稳定,从而为心脏提供合适的前负荷[6]。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后,研究组因出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1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手术中因出血过多致死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7%。研究组患者在并发症率、死亡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2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对比(x±s)

3 讨论

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会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血压升高后人们会随着产生一系列的疾病。高血压在临床医学中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2种;继发性高血压属于可以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者;原发性高血压则不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7]。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病可严重损害他们的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疾病,这会严重危害他们的生活质量,对身体极为不利。在临床医学中不仅要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治疗,对于麻醉方法的选择同样重要,优良的麻醉药物可有效缓解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利于医师及时对患者实施手术[8]。

本组70例患者中,麻醉师采用丙泊酚注射配合异氟烷吸入对研究组的35例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发现35例患者中仅有1例手术不成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在并发症率、死亡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经过相应的麻醉药物诱导后,研究组患者在SBP、DBP、MAP以及HR和RPP等方面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丙泊酚注射配合异氟烷吸入对高血压疾病患者实施麻醉诱导,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采用丙泊酚注射麻醉。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围手术期患者的麻醉干预中,相比较丙泊酚维持麻醉,使用丙泊酚注射配合异氟烷吸入进行麻醉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这种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1] 杨晓霞,苏玉霞,黄韵,等.社区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11):881-882.

[2] 郭喜勇.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9):112-113.

[3] 高雁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5):2850-2851.

[4]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5] 张凤英,焦新亮.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J].当代医学,2010,16(32):85.

[6] 段小素.高血压病人无痛胃镜检查50例麻醉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4):82.

[7] 刘丽.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34-235.

[8] 杜建阳.不同麻醉方法对高血压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1):85-8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35

江西 344000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饶军)

猜你喜欢
氟烷丙泊酚诱导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齐次核诱导的p进制积分算子及其应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氟烷红外光谱的研究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大型诱导标在隧道夜间照明中的应用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