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分析

2015-07-31 22:53钟福强
当代医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持续性病史血尿酸

钟福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分析

钟福强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0例,按是否伴发心房颤动及心房颤动类型分为3组,单纯扩张型心肌病组40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组41例、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组39例。检测及比较患者血尿酸水平。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及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268.7±34.6)μmol/L、(314.2±37.9)μmol/L]均显著高于单纯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224.1±2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t=4.573,P<0.05);而且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314.2±37.9)μmol/L]显著高于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268.7±34.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8,P<0.05)。扩张型心肌病伴初发心房颤动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有心房颤动病史≤1年组、心房颤动病史>1年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84.5±30.6)μmol/L、(288.2±28.7)μmol/L、(280.3±26.1)μmol/L,3组患者血尿酸水平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9,t=1.132,t=1.456,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无论是否伴发心房颤动患者血尿酸水平均升高,且以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血尿酸水平较高,提示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扩张型心肌病伴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

扩张型心肌病;心房颤动;血尿酸

心房颤动在临床心血管科是一种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1-3],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其所引起的并发症病情严重,且死亡率高。扩张型心肌病是引起心房颤动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报道心房颤动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相关,尿酸是一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分子标志物,血尿酸水平被认为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研究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0例,除外先天性心脏病者、糖尿病者、高血压心脏病者、缺血性心肌病者、感染性疾病者、甲状腺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及服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者等。其中男91例,女29例;年龄23~56岁,平均(48.5±5.0)岁。所有患者按是否伴发心房颤动及心房颤动类型分为3组,单纯扩张型心肌病组40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组41例、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组39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部静脉血3 mL,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型号:AU 2700型)检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 3组患者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伴不同心房颤动病史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 8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房颤动患者中,有初发心房颤动患者19例,心房颤动病史≤1年患者23例,心房颤动病史>1年患者38例。3组患者血尿酸水平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3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x±s,μmol/L)

表3 伴不同心房颤动病史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x±s,μmol/L)

3 讨论

心房颤动在临床心血管科是一种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其所引起的晕厥、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和动脉栓塞并发症病情严重,且死亡率高。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单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的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4-5],是引起心房颤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心房存在的结构重构,如心房肌细胞凋亡、坏死,心房纤维化,心房扩大及电重构可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基础之一[6]。

心房颤动发生主要是由于心房所存在的结构重构与电重构,而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心房颤动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现有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参与其中,特别是作为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被认为能够对心房颤动进展、维持、左心房扩大和血栓发生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尿酸(uric acid,UA)是嘌呤类化合物在人体经过黄嘌呤氧化酶氧化的主要代谢产物。在健康人血中,仅含少量尿酸。血尿酸水平升高是因组织细胞缺氧、凋亡,提高嘌呤分解水平,导致活性氧簇过度形成,并能诱导炎症激活。因此,血尿酸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反映心肌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的廉价标志物。研究发现,血尿酸水平能够预测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和卒中等心血管疾病[7],心房颤动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相关,尿酸作为一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分子标志物,血尿酸水平被认为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关系密

切[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扩张型心肌病伴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扩张型心肌病伴不同心房颤动病史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间比较发现,扩张型心肌病伴初发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有既往心房颤动病史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扩张型心肌病无论是否伴发心房颤动患者血尿酸水平均升高,且以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尿酸水平较高,提示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扩张型心肌病伴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

[1] 蒋金法.房颤的药物治疗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2,33(11):55-56.

[2] 蔡美莲.房颤的治疗进展[J].当代医学,2013,20(4):45-46.

[3] 岳锦明,吴容展,潘华福.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20(10):51-52.

[4] 胡亚红.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预后评估及药物治疗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66-67.

[5] 刘大忠.扩张型心肌病病因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4):60-61.

[6] 玉洪新.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3):48-49.

[7] 康紫芳.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0):61-62.

[8] 王在国.血清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2.

[9] 刘辉.血清中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发生关系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61-62.

[10] 石雪,杨万松,李振莲,等.心房颤动与尿酸的临床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52

山东 274014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钟福强)

猜你喜欢
持续性病史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