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胸腔内注入肝素与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5-07-31 22:53刘效玉刘汉东刘素华刘玉莲刘起赟张玉玲徐智岚
当代医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胸膜炎结核性尿激酶

刘效玉 刘汉东 刘素华 刘玉莲 刘起赟 张玉玲 徐智岚

对比分析胸腔内注入肝素与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刘效玉 刘汉东 刘素华 刘玉莲 刘起赟 张玉玲 徐智岚

目的 分析胸腔内注入肝素与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尿激酶组和肝素组(n=40),尿激酶组注入尿激酶10 UL联合生理盐水20 mL。肝素组注入肝素联合生理盐水20 mL。注射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肝素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胸腔积液残留率为7.5%、胸膜增厚及粘连率为5.0%;尿激酶组患者则分别为70.0%、25.0%、17.5%,肝素组均明显优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 胸腔内注入肝素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结核性胸膜炎;尿激酶;肝素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病患者就诊的常见类型之一[1],此病是由于肺部炎症引起的胸腔粘连和胸膜增厚,导致胸廓塌陷,继而损害肺功能的一种病症[2-3]。该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引发肺功能减退、胸膜肥厚及粘连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4]。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在为结核性胸膜炎治疗时,采用胸腔内注入肝素治疗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8~54岁,平均(36.3±6.2)岁;病情轻、中、重分别为52例、14例和14例。将8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与尿激酶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具有胸腔积液相应体征;(2)通过胸腔B超及CT检查,证实患者为双侧或单侧肥厚性胸腔积液,或发生明显的包裹;(3)经实验室相关检查,痰菌(+)与PPD(+)检查结果均显示有结核感染;(4)患者和家属愿意接受本次临床研究;(5)无全身重大疾病者。

1.2.2 排除标准:(1)排除对肝素以及尿激酶过敏者;(2)排除全程治疗期间不能完全参与者;(3)排除全身重大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经2 HRS/4 HR[异烟肼(H)、福利平(R)、吡嗪酰胺(S)]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每周展开2~3次胸穿抽液,每次穿刺前均利用B超进行定位。其中尿激酶组患者在每次抽液之后均给予10 UL尿激酶注射治疗(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 44020647),加入生理盐水20 mL。肝素组胸腔内注入肝素(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32022088)加入20 mL生理盐水。2组患者在给予相应药物注射后,均转动体位以促使药物充分接触胸膜。

1.4 观察指标 观察胸腔经药物治疗后,行B超检查,测量胸腔积液的多少、胸膜厚度、有无粘连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 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B超检查未见积液;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且B超下见50%以上胸腔积液已吸收;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且胸腔积液吸收程度不足50%。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均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肝素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P<0.05)。见表1。对2组患者展开6~12个月。随访,肝素组胸腔积液残留3例(7.5%),尿激酶组胸腔积液残留10例(25.0%),肝素组明显低于尿激酶组(χ2=4.50,P<0.05);肝素组胸膜增厚及粘连2例(5.0%),尿激酶组胸膜增厚及粘连7例(17.5%),肝素组显著低于尿激酶组(χ2=4.50,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又称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其主要致病菌是结核杆菌[5-6],其发病原因为结核杆菌与相关代谢产物进入高度敏感的胸膜中引起的一种胸膜炎症反应[7]。已有研究发现,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病灶渗出液内纤维蛋白的含量十分丰富,纤维蛋白的作用主要是在患者胸膜发生纤维化的进程中,导致胸膜壁层与脏层之间构成网格式的粘连,从而促进患者生成多房性胸腔积液。通常情况下,结核性胸腔炎患者可发生胸膜粘连、增厚及包裹性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对患者康复造成严重影响,故而需及时展开有效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的常用方法为向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尿激酶、肝素等,该治疗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对患者胸膜上的纤溶酶原予以非特异性激活,使之形成纤溶酶,而纤溶酶能够对纤维蛋白予以降解,从而对胸膜增厚及粘连等的发生予以有效抑制。现阶段,胸腔内注入肝素治疗胸膜炎引起的胸膜粘连和增厚的报道相对较少。肝素在胸膜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其可对患者局部促凝血活性予以有效抑制,同时可对因子X活化、凝血酶作用加以抑制。国内已有实验结果[8]显示,肝素可对抗凝血酶Ⅲ予以激活,促使凝血酶Ⅲ和凝血酶生成复合物,且该复合物的生成过程不可逆,故而可对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变的过程加以抑制。肝素可促使内皮细胞分泌t-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速度加快,促使纤溶活性增强。另外,肝素可对纤维细胞增生及黏附的过程造成直接影响,同时干扰细胞外基质生成过程,可和组织损伤及修复的生长因子、细胞介素彼此发挥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在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治疗时,2组患者分别采用胸腔内注入肝素与尿激酶加以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肝素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P<0.05),胸腔积液残留、胸膜增厚及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尿激酶组(P<0.05)。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为结核性胸膜炎患治疗时,采用胸腔内注入肝素治疗可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促使患者,胸腔积液残留、胸膜增厚及粘连发生率大大降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而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杨智,麦洪珍,蔡春葵,等.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73-76.

[2] 姜鹏,王璇,张羽,等.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4):298-299.

[3] 黄炎明,谢灿茂,左万里.胸腔内注入肝素或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3):247-250.

[4] 李家增,贺石林,王鸿利.血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3-64,439-455.

[5] 何珂,陈燕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辨证施治[J].世界中医药,2013,8(10):1181-1182.

[6] 李桂梅.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干预[J].河北医药,2013,35(21):3331-3333.

[7] 廖鲁燕,杨国峰,王李珍.多指标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11,51(35):98-99.

[8] 黄炎明,谢灿茂,左万里.胸腔内注入肝素或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3):247-24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61

江西 341400 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 (刘效玉 刘汉东 刘素华刘玉莲 刘起赟 张玉玲 徐智岚)

猜你喜欢
胸膜炎结核性尿激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和解化络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8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