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脱管率的应用

2015-07-31 22:53邓慧芳吕小英李春华
当代医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管率绷带圈员

邓慧芳 吕小英 李春华

品管圈在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脱管率的应用

邓慧芳 吕小英 李春华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滑脱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留置脱管率”为活动课题,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共1815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进行导管滑脱现状调查,分析导管滑脱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达到操作标准化。结果 实施品管圈后,小儿静脉留置针脱管发生率由9.7%降到6.0%。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脱管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品管圈;小儿;静脉留置;脱管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儿科于2013年7月成立“葵花籽”QCC小组,针对小儿好动、不合作、易哭闹,时常出现敷贴潮湿和卷边易脱管的这一现象,开展了以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脱管发生率为课题的品管圈活动。经过6个月,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月在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所有行留置针穿刺的患儿,共1815例,按对策实施前后分成2组,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种无明显差异。

1.2 材料 BD 24 G安全型留置针穿刺,3 M无菌透明敷贴,普通医用纸胶布。对策实施前有时加用普通纸板固定;对策实施后根据患儿不同的穿刺部位和需求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如用弹力网状绷带,自粘弹力绷带,小儿输液夹板,儿童透气棉袜等加强固定。

2 活动步骤

2.1 成立QCC小组 品管圈成员采取自愿报名,共13人参与,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6名,经投票选出圈长,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指导员参与督导工作,圈长设立微信群,在开第1次圈会前在微信上通知圈员,预选想好圈名,与开会当天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圈名与圈徽的涵义,经全体现场投票,决定本次活动圈名——葵花籽圈,圈徽设计为向日葵造型,花中间是宝宝灿烂的笑脸,寓意是宝宝在呵护下健康成长。此外,利用下班时间在科会议室进行QCC相关知识培训。

2.2 主题选定 召开圈会,圈员们结合实际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分析筛选出5个主题,依据护士重视程度、急迫性、可行性、圈员能力4个评价项目,采用“5.3.1”评分法,汇总出分数最高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脱管发生率。选题的理由是:保护血管,减轻患儿痛苦,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2]。

2.3 制定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脱管发生率的品管圈计划预计各步骤所需的时间,决定活动日程及工作分配,运用六何(5 W 1H)分析制定,并制成甘特图,每1~2周开圈会1次,圈员出勤率达到98%。

2.4 现状把握及要因分析 圈员调查2013年7月1日~8月25日影响留置针脱管的因素,圈长自制调查表格,指定8名圈员每人每天每班登记各类项目的发生次数,连续观察留置针总例数为900例,查检脱管总例数为87例。见表1。

根据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约瑟夫朱兰博士的二八原则[3],即80%问题是由20%原因造成的,根据查检数据统计,明确因看护不当,患儿自行抓脱;置管部位活动过多,引起脱管;患儿哭闹不安,分泌大量油脂汗液,加上毛发未剃干净,敷贴松弛引起脱管这三项为整改重点[4],了解现状后圈员们共同参与,头脑风暴,采用鱼骨图,从人、物、方法三方面进行要因分析,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见图1。

表1 品管圈活动前静脉留置针脱管查检汇总(n=87)

图1 小儿静脉留置针脱管发生率高问题解析鱼骨图

2.5 目标设定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结合圈员能力,圈员能力是圈员对留置针置管熟练程度,固定方法,及责任心,后期的维护等各方面进行自我评估,采用“5.3.1”评分方法,5分为100%,测出平均分为3.5分,即圈能力为70%,改善重点是需要改善的特性的累计百分比,通过品管方法的目标值设定公式,对每月静脉留置针脱管发生率进行目标值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小儿静脉留置针脱管率目标值=9.7%-(9.7%×80.45%×70%)=4.2%

2.6 对策与实施

2.6.1 因看护不当,自行抓脱留置针的问题点制定对策实施。(1)完善宣教材料,对患儿家属及患儿加强避免留置针抓脱知识宣教;(2)护士进行留置针穿刺后维护方法培训:肝素帽应妥善固定在皮肤上,头部留置针常规固定后外加弹力网状绷带强固定,新生儿睡暖箱患儿双手可戴绵质宝宝手套,躁动的患儿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预防抓脱等;(3)加强巡视,尤其是夜间,家长入睡,看护意思弱,夜班护士要多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利用交接班时间及接触患儿的时间检查留置针及弹力网状绷带帽固定的情况。

2.6.2 因置管部位选择不但,关节处活动过多,引起脱管问题点制定对策实施。(1)合理评估,选择粗、直,避开关节和静脉瓣,血流丰富的血管;(2)对全科护士进行留置针固定方法培训,对低年资护士进行1对1指导;(3)巧用各种改良固定方法;留置针常规固定后用自粘弹力绷带外绕1.5圈加强固定,自粘弹力绷带能有效贴紧置管部位的皮肤,避免因活动使3 M无菌透明敷贴和皮肤之间产生空隙而发生脱管,小儿输液夹板用于四肢的固定,夹板的固定长度应距离穿刺点3~6 cm,儿童棉袜反套固定脚部留置针,既可避免双脚磨蹭引起留置针脱管又可起到保暖作用,安全舒适;(4)宣教日常维护知识: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留置针在下肢时,避免过久站立或爬行,穿脱衣裤时,先穿留置针侧肢体,先脱无留置针侧的肢体,留置针留置肢体不下水,留置针上方衣着不可过紧等[5]。

2.6.3 因患儿哭闹,头部大量分泌油脂汗液加上备皮不干净,敷贴失去粘性松弛引起留置针脱管问题点制定的对策实施。(1)加强巡视:贴膜出现卷边、松脱、污染、湿润等应及时更换,妥善固定;(2)掌握正确更换敷贴方法及固定方法;(3)加强宣教,患儿哭闹不安时,教会家属转移患儿注意力的方法,并告知家属患儿出汗时要及时擦干汗液,夏季天气炎热,适当调低空调温度等;(4)头部备皮要足够,告知家属,剃除毛发,可有效固定留置针,还可以减轻拔针时带来的痛苦[6]。

2.7 品管圈成果确认

2.7.1 有形成果 有形成果是指与患者直接的相关成果,体现在改善前、改善后的数据比较。见表2。活动前后留置针脱管例数比较,实施品管圈后,留置针脱管率从9.7%降至6.0%,此次活动效果显著,可从品管圈活动前后柏拉图对比显示结果。见图2,图3。

表2 品管圈活动前、后留置针脱管情况

图2 改善前柏拉图

图3 改善后柏拉图

2.7.2 无形成果 用自制评分表对每位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工作责任心、沟通能力、自信心、品管手法等8项内容进行评分,每项分值0~5分,统计8项内容总分,计算出平均分并与改善前进行比较,无形成果显著。见图4。

图4 圈员综合能力增长雷达图

3 讨论

3.1 实施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小儿静脉留置针脱管的发生率 QCC活动以患者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理念,要求护理工作更有序化、标准化,用科学的方法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7],小儿静脉留置针可降低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与恐惧,有利于保护血管,有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治疗,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针对小儿静脉留置针易脱管的现象[8],品管圈活动小组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最主要原因,并认真实施和改进,通过效果确认、评价,结果显示留置针脱管率由9.7%降到6.0%,虽然本次活动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离预计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仍需圈员不懈努力、持续改进。

3.2 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实际需求在不断提高,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9],实施品管圈后,全员进行理论技能培训,置管前认真评估患儿血管并正确选择置管位置,巧用各种方法加强固定,降低了留置脱管的发生率,减轻了患儿痛苦,也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同时,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10],耐心宣教留置针相关知识,对病人家属提出的问题及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圈活动采取了改进措施,达到有效效果,消除了家属的顾虑,满足了病人的需求,取得了患者家属的信任,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3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品管圈活动使护理管理实现了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11],护士的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圈员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品管圈实施前,圈员们每天机械地完成本班工作,不积极主动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实施品管圈后,圈员们以“圈”为荣[12],认真观察思考引起留置针脱管的原因,并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自查、自纠和自我完善,例如在使用自粘弹力绷带外固定时,我们利用7 cm宽的绷带固定头部留置针[13],实施一周发现,7 cm宽度与小儿皮肤面积接触大,易引起皮肤摩擦发红,而且易脱落[14],圈员们针对这一原因进行不断改良实施,结果得出结论:3.5 cm~4.0 cm宽弹力绷带,利于头部留置针固定,6.5 cm宽弹力绷带,利于四肢固定,这一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真正达到了想做,要做,会做的目的,此外,工作之余,圈员们学会自制ppt技能,Qcc七大手法[16],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增加了自信,圈会上,圈员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主动去分析问题,针对问题出谋划策,相互学习,充分发挥了圈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团结性,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 伍慧.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运用[J].当代医学,2014, 20(5):17-18.

[3] 方妍.“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232-233.

[4] 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3.

[5] 吴秀英,杜会萍,胡琼.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使用中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S 1):66-67.

[6] 陈懿帆,高志英.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6):90-91.

[7] 谢肖霞,黄利娥,范清秀.品质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12,9(5):19.

[8] 孙莉,尹安春.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3,34(16):94-97.

[9] 余纪岚,周细梅,陆莲英.品管圈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76-77.

[10] 邵立新,俞珍,钱萍.品管圈活动在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100-101.

[11] 李年培,徐梅香.“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0):72-73.

[12] 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28-130,133.

[13] 张萍,孙国明.品管圈活动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冲配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97-98,100.

[14] 陈淑芬.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15):129-130.

[15] 陈懿帆,志英.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90-91.

[16] 余纪岚,周细梅,陆莲英.品管圈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76-7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62

江西 334000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儿科 (邓慧芳 吕小英李春华)

猜你喜欢
管率绷带圈员
智能绷带促进伤口无痕修复
透明的绷带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管置管率
关于低压锅炉对流管胀接技术规范的探讨
颈椎管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病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