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果酸在治疗黄褐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5-07-31 22:53刘向梅
当代医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果酸黄褐斑表皮

刘向梅

皮果酸在治疗黄褐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刘向梅

目的 观察羟基乙酸(果酸)在治疗黄褐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4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质量浓度(20%、35%、50%、70%)的果酸进行治疗,每2周为1个阶段,4个阶段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第1疗程第1阶段果酸浓度为20%,第2阶段果酸浓度为35%,第3阶段果酸浓度为50%,第4阶段、第2疗程、第3疗程果酸浓度均为70%。观察1、2、3疗程后患者黄褐斑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39.30%,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64.29%,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到9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酸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皮肤不良症状,恢复患者美丽容颜。

果酸;黄褐斑;临床效果

黄褐斑也称肝斑,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漆黑色和淡褐色斑对称呈蝶形分布于患者颜面,多见于两侧面颊部,额部,颞部及鼻上唇等处[1]。黄褐斑多见于女性,其发病主要由于血中雌性激素水平较高导致,同时与妊娠、长期服用避孕药、月经紊乱也密切相关。黄褐斑影响患者面部美观,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2]。临床治疗黄褐斑的方法较多,如剥脱疗法、面膜疗法、激光或强脉冲光治疗等,但疗效并不乐观。果酸是一种天然无毒的有机酸,主要来源于各种水果,故称果酸[3]。羟基乙酸(果酸)治疗是一种促进表皮更新的特殊治疗技术,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近年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大庆油田五官医院采用不同质量浓度(20%、35%、50%、70%)的果酸治疗黄褐斑取得了满意结果,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4例经皮肤科专业诊断确诊为表皮型或混合型黄褐斑患者。其中男2例,女82例;年龄23~53岁,平均年龄(39.1±5.4)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病程(4.2±2.2)年;表皮型27例,真皮性35例,混合型22例。

1.2 排除标准 (1)果酸过敏者。(2)日晒伤、对光防护不够者。(3)近半年口服或外用过维A酸类药物者。(4)妊娠、吸烟者。(5)有湿疹,脂溢性皮炎者。(6)有瘢痕疙瘩病史或肥厚性瘢痕者。(7)有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先用芯丝翠乳液洁面,然后在患者内外眼角、鼻唇褶皱处涂抹凡士林用于保护皮肤。第1疗程的第1阶段的果酸(山西亨瑞达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14020074)质量浓度为20%,涂抹于患者面部。当患者用药不适应,面部出现红斑和白霜等不良症状时,应采用中和液中和,首次治疗果酸停留面部2~3 min为佳,当无泡沫产生时,停止中和。随后持续10 min的冷敷。治疗每2周为1个阶段,4个阶段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期间视患者耐受程度逐渐递增果酸浓度和停留时间,最高浓度为70%,最长停留时间为5 min。治疗期间提醒患者注意防晒,建议患者每天涂抹防晒霜。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肉眼观看患者色斑消退面积≥90%,颜色基本消失;有效:疗程后,肉眼观看患者色斑消退面积50%~80%,颜色明显改善;无效:疗程后,肉眼观看患者色斑消退面积≤10%,颜色无任何改善情况,甚至有加重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第1疗程第1阶段果酸浓度为20%,第2阶段果酸浓度为35%,第3阶段果酸浓度为50%,第4阶段、第2疗程、第3疗程果酸浓度均为70%。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39.30%,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64.29%,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到91.67%,疗效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2、3个疗程后患者黄褐斑疗效情况比较[n(%)]

3 讨论

黄褐斑是面部黄褐色色素沉着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尚不能确定发病病因,可能与血中雌激素水平有关,也见于部分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癌症、肝病、结核、慢性乙醇中毒等患者[4]。临床表现为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对称分布于患者颧颊部,也常出现在前额、眶周、鼻部和上唇,其边缘带比较明显。其色斑深浅与日晒、季节、内分泌因素有关,精神紧张、劳累等会使皮损加重,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失眠、烦躁、易怒等症状。其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真皮中色素增多,真皮中噬黑素细胞也含有大量色素。

羟基乙酸(果酸)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黄褐斑的浅层换肤试剂,主要是通过破坏角质层细胞间的连接,将多余的角质层去除,同时破坏部分表皮层,刺激基底细胞层,从而促进表皮细胞更替和真皮胶原再生[5-6]。羟基乙酸(果酸)分子结构小,更具有活性,能渗透皮肤深层发挥效应,改善皮肤不良症状。

果酸浓度与停留在皮肤上的治疗时间是根据患者耐受程度与治疗效果决定的,一般停留时间2~5 min为宜,患者一般能承受浓度为70%的果酸[7-8]。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瘙痒、刺痛、灼热等症状,可在中和并冷敷后消失。患者面部出现红斑、白霜,说明果酸已渗透表皮,应立即中和,使果酸通过去除黑色素较多的表皮细胞,加速面部组织新陈代谢,从而促进真皮再生,达到使色素淡化的目的。

本次研究取得了满意结果,84例黄褐斑患者采用羟基乙酸(果酸)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39.30%,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64.29%,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到91.67%,疗效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果酸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显著改善患者皮肤现状,恢复患者美丽容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刘晓华.果酸活肤治疗面部黄褐斑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172-173.

[2] 谭佩欣,黄泳,张贵锋.针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1,28(1):81-84.

[3] 王娜,项蕾红,章伟,等.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40(3):175-177.

[4] 姜芳宁,李金贵,张玉叶,等.祛斑乳膏的研制及对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5(36):185-186.

[5] 喻丽婷,马小玲,吉玺.中药配合果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4,34(5):909-910.

[6] 万苗坚,赖维,马明,等.男性和女性黄褐斑患者发病相关因素比较[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3):311-313.

[7] 徐媛媛,杨振海,吴严,等.果酸产品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544-1546.

[8] 周颖华.羟基乙酸(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医药前沿,2012,2(8):173-17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97

黑龙江 163000 大庆油田五官医院(刘向梅)

猜你喜欢
果酸黄褐斑表皮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熊果酸对肺癌细胞株A549及SPCA1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