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嘌呤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

2015-07-31 22:53侯国军
当代医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黄嘌呤动脉血类药物

侯国军

黄嘌呤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

侯国军

目的 探讨黄嘌呤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 将10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对症进行抗炎、免疫等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氨茶碱等黄嘌呤类药物。比较2组相关理化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显效43例,总有效51例,随时半年,复发2例;对照组显效31例,总有效48例,随时半年,复发6例;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显效率(82.69% vs 62.00%),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85% vs 1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黄嘌呤类药物不仅可强有力地扩张支气管,还能抑制气道炎症,调节免疫,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有显著疗效,使用中要注意控制剂量,最大限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支气管哮喘;黄嘌呤类药物;疗效;不良反应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从儿童到老人,患者分布非常广泛,合理的治疗可使哮喘得到良好控制,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方法和药物也不断增多,其中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治疗的核心,重点是抗炎、平喘,方式以吸入给药为最佳途径[1],在药物应用方面主要集中在抗炎药物和支气管扩张剂两大类,黄嘌呤类药物是最常见,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支气管扩张剂,但对其临床疗效和可能产生的全身不良反应有争议[2]。本研究探讨黄嘌呤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武警山西总队太原市支队卫生队先后收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02例,男41例,女61例;年龄7~73岁,平均(44.6±18.5)岁。患者临床表现为喘息、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双肺听诊可闻哮鸣音,经综合诊断,所有的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8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指南》中的哮喘诊断标准[3],病情分为轻度31例,中度44例,重症27例,排除合并患心力衰竭、心脏病、结核、支气管异物等疾病,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2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以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为主,同时辅以吸氧、止咳化痰和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必要时给予镇静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嘌呤类药物,其中36例轻、中度患者中,33例口服氨茶碱片(汕头金石制药总厂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44021063),3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二羟丙基茶碱(喘定,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12020294),剂量均为0.1~0.2 mg/次,每日3次;16例重度患者静脉注射氨茶碱氨(河南润弘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2020987),首次剂量为5~6 mg/kg,后以0.5~0.7 mg/(kg·h)的剂量维持。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以动脉血气分析仪测定2组患者的血液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盐(HCO3)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以此分析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价标准[3](1)显效:喘憋症状缓解,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明显减轻;(2)好转:喘憋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咳嗽减轻次;(3)无效:喘憋症状无缓解或加重,肺部啰音较多,咳嗽不减轻或加重。总有效=显效+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动脉血气分析 2组患者治疗后,PaCO2、PaO2、HCO3和SaO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H则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x±s)

2.2 临床疗效 经积极有效的治疗,绝大多数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得到改善,喘憋症状提以控制,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7,P>0.05)。见表3。

表1 2组哮喘患者疗效比较[n(%)]

2.3 预后 治疗期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随访半年,102例哮喘患者中,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其中,观察组复发2例(3.85%),对照组复发6例(12.00%),观察组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χ2=13.547,P<0.05)。

3 讨论

经过长期的探索,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哮喘是一种特殊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改变[4]显著的特点是呼吸道高反应性(bronchohyper reactivity,BHR),因此其治疗原则是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重点是抗炎治疗[5]。目前基本以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为治疗哮喘的一线药物。研究发现,BHR不仅与呼吸道炎症有关,还与遗传因素、呼吸道功能和结构异常有关,尤其是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等更易导致BHR[6]。当经长期抗炎治疗,哮喘缓解后又再度复发后,人们开始为哮喘的治疗引入了一些新观点。支气管扩张剂的作用成了关注焦点,目前临床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支气管扩张剂有3类,一是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二是抗胆碱药物,三是黄嘌呤类药物。前两种药物的疗效报道较多,且在我院应用较少,因此我们重点观察了黄嘌呤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结果表明,无论是临床疗效还是预防复发效果,黄嘌呤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研究[7]证实,黄嘌呤类药物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PDE),提高细胞内cAMP的浓度,从而发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这不仅能抑制细胞钙离子释放和抑制儿茶酚胺的释放,还可抑制迟发性哮喘反应,降低BHR,调节免疫。因此加用黄嘌呤类衍生物比单用抗菌素药物疗效更为显著、持久。本研究中,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进一步证实黄嘌呤类药物在舒张支气管、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兴奋呼吸中枢、影响钙离子的转运、拮抗腺苷酸作用和抗炎方面有突出功效[8]。

黄嘌呤类药物种类较多,临床实践中我们以氨茶碱和二羟丙基茶碱为主,其中,后者作用虽较氨茶碱弱,但其水溶液为中性,对胃刺激性小、易吸收,为防止对心血管产生不良反应,对老年患者我们选择用二羟丙基茶碱。此外,常用的黄嘌呤类药物还有胆茶、三丙基黄嘌呤和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尤其是三丙基黄嘌呤和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是新型的无腺苷拮抗作用的制剂,不经肝脏代谢,而由肾脏清除,可避免了清除率大的波动,对中枢无兴奋作用,是很有前途的药物。我们目前尚未应用,这在待于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作进一步探讨。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正在研究开发的药物对哮喘也有一定治疗效果,如免疫调节药氨甲喋呤、环孢霉素已证实对激素依赖性哮喘有一定疗效。

其他药物一些正在研究开发的药物可能对哮喘有一定治疗效果。如免疫调节药氨甲喋呤、环孢霉素已证实对激素依赖性哮喘都有一定疗效[9]。对哮喘的治疗,仅用抗炎药物是远不够的,综合应用药物是今后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方向。基于此,黄嘌呤类药物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好、安全、持久。

[1] 张海娇,赵芝焕,万崇华,等.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49):34-35.

[2] 都刚,刘跃建,杨勇.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评价[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5):318-322.

[3] 中华医学会呼吸及医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4] 熊斌.联合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9):147-148.

[5] 汤正珍,郑跃杰,王和平,等.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5年后过敏原变化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4):300-302.

[6] 汤葳,邓伟吾.支气管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1):1-5.

[7] 岑惠玲.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2):124-126.

[8] 穆琢.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79-280.

[9] 孙光金.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47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1):24-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79

山西 030000 武警山西总队太原市支队卫生队(侯国军)

猜你喜欢
黄嘌呤动脉血类药物
勘误声明
药用植物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银杏酸单体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研究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超声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研究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