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2015-07-31 22:53郭佩勤
当代医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丙组甲氨蝶呤包块

郭佩勤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郭佩勤

目的 比较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采取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3组均每隔12小时服用米非司酮25 mg/次,连续服用3 d,甲组采用甲氨蝶呤单次注射1 mg/(kg·次),乙组采用甲氨蝶呤分5次注射,每次0.4 mg/(kg·d),丙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异位妊娠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40 mg杀胚术。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组成功率95.0%,乙组成功率87.5%,丙组成功率为90.0%,3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乙组与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种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均较理想,但采用分次肌注的不良反应较多,超声引导下采用异位妊娠囊穿刺注射存在一定的异位妊娠包块破裂风险,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单次注射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进行临床推广。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异位妊娠;临床

异位妊娠是临床常见妇产科急腹症,病因复杂,病情危重,是导致妊娠早期女性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随着血β-HCG和超声检测的普及,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升,为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提供了有利条件[2]。当前治疗异位妊娠的常见药物包括:米非司酮、氯化钾、甲氨蝶呤、前列腺素等,其中以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应用最为广泛,本研究对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120例采取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生命体征稳定,发生异位妊娠无内出现现象;(2)患者妊娠包块直径均低于4厘米;(3)患者血β-HCG范围为150 IU/L~2000 IU/L;(4)患者无相关禁忌证,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采取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随机分为甲、乙、丙组,甲组40例,患者年龄19~34岁,平均年龄(28.4±6.1)岁,平均孕次(2.4±1.1)次,平均产次(1.4±0.9)次,平均血β-HCG(1241.4±451.2)IU/L,平均包块直径(3.4±1.3)cm;乙组40例,患者年龄18~34岁,平均年龄(28.2±6.2)岁,平均孕次(2.3±1.1)次,平均产次(1.5±1.0)次,平均血β-HCG(1287.4±481.4)IU/L,平均包块直径(3.5±1.1)cm;丙组40例,患者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28.7±5.9)岁,平均孕次(2.4±1.1)次,平均产次(1.4±0.9)次,平均血β-HCG(1257.4±472.4)IU/L,平均包块直径(3.5±1.2)cm;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案 3组均每间隔12 h,口服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 mg,批号H 20000648)25 mg/次,服药后2 h禁食,连续服用3 d。甲组采用甲氨蝶呤(Ebewe Pharma Ges.m.b.H.Nfg.KG公司,规格50 mL∶5 g,批号H 20080239)单次注射1 mg/(kg·次);乙组采用甲氨蝶呤分5次注射,每次0.4 mg/(kg·d);丙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异位妊娠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40 mg杀胚术,并实施3 d抗感染治疗。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卧床休息,注意预防便秘,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标准 患者腹痛症状消失,血β-HCG恢复到正常水平,超声显示异位妊娠包块及妊娠囊降缩小或者消失为治疗成功。如出现腹痛加剧,腹腔出血增加,血β-HCG上升,异位妊娠破裂或流产转为手术治疗为治疗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甲组成功率95.5%,乙组成功87.5%,丙组成功率为90.0%,3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3组疗效比较情况(n)

2.2 不良反应情况 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乙组与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P<0.05),乙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甲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见表2。

表2 3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一种妇科较常见急腹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3]。近年来,由于婚外性生活和不洁性行为的增加,造成人工流产和生殖系统改善比例增高,导致异位妊娠比例增高[4],患者呈现未婚化、低龄化趋势,传统手术治疗存在出血量多、手术用时长、患者恢复慢等缺点,且易导致输卵管术后粘连,输卵管切除无法满足患者生育需求。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大部分患者均能够在发病早期得到诊断和治疗,保守治疗比例持续提升[5]。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与孕激素具有相似结构,但与体内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更高,可以通过与激素受体失去活性[6]。而孕激素主要在脱膜及绒毛上发挥作用,而米非司酮可使脱膜和绒毛萎缩实现终止妊娠的效果[7]。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拮抗剂,能够和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从而起到四氢叶酸形成障碍的作用,可干扰DNA合成。滋养细胞对甲氨蝶呤十分敏感,用药后可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的滋养细胞增殖,使胚胎终止发育。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可充分发挥两药协同作用,用药量较小,可有效提高疗效,减低不良反应[8]。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种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均较理想,但采用分次肌注的不良反应较多,超声引导下采用异位妊娠囊穿刺注射存在一定的异位妊娠包块破裂风险,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单次注射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进行临床推广。

[1] 章雪珍,樊兰娟.米非司酮联合曱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64例[J].中国药业,2013,22(1):57-58.

[2] 车章洪,李方波,曾芳.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2,23(32):3014-3015.

[3] 周坤.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34-35.

[4] 邓琦.甲氨蝶呤两种应用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0):764-766.

[5] 张瑞作,黄琼巾.不同时期异位妊娠诊断和治疗的变化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619-5620.

[6] 陈本均.氨甲噪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学报,2012,18(12):1788-1789.

[7] 武秀娟.腹腔镜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7):1140-1143.

[8] 蔺昕燕,王长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7):162-16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81

广西 533000 广西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郭佩勤)

猜你喜欢
丙组甲氨蝶呤包块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随机对照研究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