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肺结核合并血吸虫肝病患者抗痨治疗加保肝治疗的疗效

2015-07-31 22:47章小兵
当代医学 2015年20期
关键词:抗痨血吸虫保肝

章小兵

探讨肺结核合并血吸虫肝病患者抗痨治疗加保肝治疗的疗效

章小兵

目的 探讨对肺结核合并血吸虫肝病患者实施抗痨治疗加保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0例肺结核合并血吸虫肝病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20),观察组实施抗痨治疗加保肝治疗方案,对照组仅实施抗痨方案。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 2项检测指标的变化,以及肝功能损害率、黄疸发生率和两者发生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7、30、60d的ALT、TBiL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发生率10.0%、黄疸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15.0%(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伤发生时间(50±21)d低于对照组(33±25)d(P<0.05);观察组黄疸发生时间(80±20)d低于对照组(47±19)d(P<0.05)。结论 对治疗肺结核合并血吸虫肝病,抗痨治疗加保肝治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地减少肝脏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血吸虫肝病;抗痨治疗;保肝治疗;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而血吸虫性肝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当患者同时有此2种病症时,治疗方案需要更加小心谨慎。为了尽最大努力保护肝脏,需要在抗痨同时加入保肝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副作用[1]。本研究为探讨更加适合此合并症的治疗方法,选取40例肺结核合并血吸虫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江西省南昌县莲塘血防站接受治疗的40例肺结核合并血吸虫肝病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20)。观察组中男女比例14∶6,对照组男女比例12∶8。观察组平均年龄(48.9±1.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9.3±1.5)岁,2组患者年龄均40~80岁。观察组中15例继发性肺结核,2例血型播散性肺结核,3例结核性胸膜炎;对照组中15例继发性肺结核,1例血型播散性肺结核,4例结核性胸膜炎。2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需进行常规检查。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抗痨治疗,早期治疗患者需要服用4种药:乙胺丁醇,剂量为0.75g/次;利福平,剂量为0.45g/次;异烟肼,剂量为0.3g/次,此3种均每天1次。吡嗪酰胺,剂量为0.75g/次,2次/d。这4种药物均为口服药。一段时间后,口服药物需调整为2种:异烟肼和利福平,两者剂量分别为0.3g/(次·d),0.45g/(次·d)。观察组不仅采用抗痨治疗,而且连同保肝治疗同时进行,抗痨药物与对照组一致,保肝药物包括肝泰乐、肌苷和强力宁。前者为口服药,肝泰乐剂量为0.2g,每天3次,肌苷的剂量为0.4g,同样每天3次。静脉滴注强力宁针的剂量为60mL+10%的葡糖糖注射液250mL。治疗期间,如果发现不良反应,应该及时联系主治医师。

1.3 观察指标 谷丙转氨酶 ALT、总胆红素 TBiL检测水平,ALT的正常范围0~40U/L,TBiL的正常范围3.4~17.1μmol/L,当在17.1~34.2μmol/L之间时,可判定为隐性黄疸,在34.2~170μmol/L之间可判定轻度黄疸,在170~340μmol/L之间可判定为中度黄疸,当水平值大于340μmol/L时,可判定为重度黄疸[2]。

肝功能损害的判定标准为[3]:ALT的值大于最大正常值2倍或者TBiL大于最大正常值。

根据肝功能损伤率及发生时间和黄疸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判断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ALT和TBiL检测结果对比 经过一定治疗周期后,对比分析2组的ALT和TBiL检测结果,2者数值均是对照组较高,观察组患者的肝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时间 观察组(n = 2 0) 对照组(n = 2 0)A L T ( U / L ) T B i L ( μ m o l / L ) A L T ( U / L ) T B i L ( μ m o l / L )治疗前 2 4 . 9 ± 1 2 . 2 1 2 . 7 ± 8 . 0 2 5 . 5 ± 1 2 . 9 1 2 . 0 ± 6 . 1治疗7 d后 5 1 . 9 ± 2 5 . 7a 1 8 . 0 ± 4 . 5a 7 2 . 4 ± 4 5 . 5 2 1 . 6 ± 8 . 0治疗3 0 d后 5 1 . 6 ± 3 7 . 4a 1 7 . 9 ± 5 . 0a 7 1 . 2 ± 4 8 . 6 2 3 . 4 ± 8 . 8治疗6 0 d后 4 7 . 9 ± 2 0 . 4a 1 7.9 ± 4 . 8a 6 8 . 9 ± 4 4 . 8 2 3 . 2 ± 8 . 2

2.2 2组患者肝功能损害、黄疸2项症状对比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肝功能损伤患者有2例,发生率为10.0%;而对照组肝功能损伤患者有3例,发生率为15.0%。观察组黄疸发生率为5.0%,1例患者;对照组发生率为15.0%,3例患者。2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功能损伤发生时间方面,观察组平均发生时间为(50±21)d,对照组为(33±25)d,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黄疸发生时间方面,观察组平均时间为(80±20)d,对照组为(47±19)d,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种症状发生率均较低,发生时间均晚于对照组。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认为对患有血吸虫肝病患者的肝脏功能一般都会有损伤,其损伤机制主要是由NH和REP引起的[4]。其中,NH可代谢许多能与肝细胞结合的毒性代谢物,致使肝细胞变性、坏死。REP的作用主要是使NH加速代谢,增强其毒性[5]。

在临床抗痨用药方面,利福平或者异烟肼等非常容易损害肝脏,因此护肝保肝治疗非常重要。常用保肝药物有肝泰乐、肌苷、强力宁等。本文针对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其与对照一致的抗痨药物基础上,同时采用保肝药物肝泰乐、肌苷和强力宁等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7d后、治疗30d后、治疗60d后2组的ALT和TBiL检测,各个指标水平均有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另外肝损伤率、黄疸发生率等,与对照组相比也均相对较低(P<0.05)。通过分析发现这主要是因为肝泰乐对肝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降低淀粉酶的活性,减少脂肪含量。肌苷主要参与核酸代谢、蛋白质合成,提高辅酶A活性等,它可直接进入体细胞发挥生理活性,促进肝功能修复[6]。静脉注射的强力宁主要通过使血清干扰素含量增高,尽快使肝脏的生理功能得到恢复[7]。另外在薛怀清的研究中曾指出[8],临床上对于抗痨药物的使用应该采用对肝功能损伤小的药物,这说明临床抗涝治疗方面保肝治疗是极为重要的,应选对药物,合理治疗。

综上所述,在对肺结核合并吸血虫肝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抗痨治疗是基础,保肝治疗同样必不可少。

[1] 张海英,任晓蕾,冯婉玉,等.抗炎保肝药对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损害预防作用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12-15.

[2] 严明.肺结核合并血吸虫肝病患者抗痨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64-65.

[3] 廖亦工.肺结核合并血吸虫肝病患者抗痨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20.

[4] 王梅,陈红兵,王波,等.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16-118.

[5] 王大江,舒维,许茫茫,等.抗痨消渴方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4,20(10):155-156.

[6] 李洪芳,张洪森,杨富媛,等.复方丹参联合抗痨药物治疗肺结核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3,34(8):1222-1223.

[7] 张小英.肺结核抗痨期间肝功能损害25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8):43.

[8] 薛怀清.合并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痨药物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0):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049

江西 330200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血防站(章小兵)

猜你喜欢
抗痨血吸虫保肝
日本血吸虫与曼氏血吸虫的致病差异
血吸虫的种类:并非固定不变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痨联合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血吸虫并非“吸血虫”
手术加抗痨治疗结核性肛瘘的临床分析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1例口服抗痨药物致红皮病的护理体会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