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建设持续推进,产能合作恰逢其时

2015-08-01 03:00陈丽冰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装备

□ 文/陈丽冰

海丝建设持续推进,产能合作恰逢其时

□ 文/陈丽冰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提出两年来,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成果。但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中国与东盟友好关系不断发展的当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又该如何探索出新的合作路径,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注入新的动力?

在刚刚落幕的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众多专家学者认为,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正驶入快车道,需要加强双方的产能合作,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装备制造能力,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路径变得更加清晰。

何为产能合作

“国际产能合作是产业的输出,是能力的输出,不是简单地把产品卖到国外,而是把中国的产业整体输出到不同的国家去,同时帮助这些国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能力,所以说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核心就在于通过这样的合作把产品的贸易、产品的输出推进到一个产业的输出和能力的输出上来。”中国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如是说道。

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则认为,国际产能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中国不仅输出优质装备制造产品,还将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工业装备生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经营管理等一条龙服务。

正如上述专家所言,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即通过与包括东盟各国在内的相关国家对接发展需求,合理转移优势产能,例如通过投资建厂,建设生产线、改善基础设施等方式,增强这些国家的工业能力,提高其制造业发展水平。其重点在于把产品和贸易合作延伸到产业和投资合作上来,将从以往单一的输出产品转变为综合的转出能力,从线性的“大进大出”转变为有序的“优近优出”,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

那么,国际产能合作该如何操作?企业又该如何切中题意?从2015年5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可以找到相关的答案。

《意见》提出,将以与中国装备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国别,将钢铁、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和海洋工程等作为重点行业,分类实施,有序推进;在有市场需求、生产能力不足的发展中国家,以投资方式为主,结合设计、工程建设、设备供应等多种方式,建设水泥、平板玻璃、新型建材、新型房屋等生产线,提高所在国工业生产能力,增加当地市场供应;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拓展轨道交通装备国际市场;积极参与有关国家风电、太阳能光伏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带动风电、光伏发电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

实现共赢的必然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自身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重大措施,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共赢的必然要求。”在2015年9月19日召开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论坛”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的话引起了在场专家学者的共鸣,同时也反映了许多国家与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共同期许。

“产能合作对东盟经济显然是有好处的,因为经济发展既要有供给,也要有需求,产能合作、基础设施的建设实际上是在供给方面制造潜力,同时在当地建厂也为投资、消费创造了需求。当前一些东盟国家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中国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实现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进行有效的配置,是国际产能合作的要义所在。”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说。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都有为发展提速换挡、提质增效的需求,尤其是大多数东盟国家目前还处在工业化初期,亟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来资金、设备、技术有着巨大而迫切的需求。而中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经济体量大,产业体系全,装备水平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端,性价比高。据悉,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体规模大概是全世界装备制造业总量的1/3,并有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全球第一。

在此背景下,双方进行产能合作,不仅是互有需求、互有优势,还有着厚实的合作基础。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企业在东盟累计签订承包工程合同总额已达2134亿美元。尤其是在铁路、汽车、化工等领域,双方的投资合作项目在不断增多,中老、中泰等一批铁路合作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铁路联运量持续快速增长。

因此,中国与东盟这两大经济体展开产能“握手”,既是合作共赢的举措,也将使国际产能合作的路径变得更加具体明晰。

企业是主体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因此在国际产能合作中也将会以“主角”的身份登台亮相。

“国际产能合作,关键是要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对于政府而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主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顾大伟表示,下一步,将发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用,设立业务覆盖全球的股权投资公司。同时,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投海外直接投资公司等作用,以股权投资、债务融资等方式,积极支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

不仅如此,《意见》也明确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境内外市场募集资金,用于“走出去”项目。此外,相关部门也将提供国别风险和领事保护,在货物通关、人员出入境、货币结算、司法、税务合作方面跟不同国家建立多双边的合作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12届东博会期间举行的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洽谈对接会上,来自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企业都表示对国际产能合作很有兴趣,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柬埔寨有丰富的自然和劳动力资源,对于中国先进的产能和装备制造有需求,双方进行产能合作可以合理地避开贸易壁垒,同时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给相关企业带来新的机遇。”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招商一部副科长朱趁义说。通过洽谈会等形式,不少东盟国家的企业与中国的太阳能、钢铁、电缆等领域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序幕正在逐渐拉开。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装备
看,秦军的炫酷装备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本期导读
防晒装备折起来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