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风险的效果评价

2015-08-05 08:59李慧莉徐晓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锐器品管圈输液

李慧莉 赵 毅 滑 霏 徐晓飞 邵 瑛 邱 萍 冯 军 卓 晓

李慧莉: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高风险意外事件,一旦发生会造成多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给护士身心造成很大影响,其危害性强,后果严重。研究分析针刺伤危险因素、防范对策是护理人员高度重视的管理项目。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在同一单位或工作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品管工具,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1],以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我院护理部于2014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确立了“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风险”为活动主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12月采用便利取样法,在内、外科、儿童专科医院8 个护理单元调查555 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22~45 岁。大专436 名,本科及以上119名。护士338 名,护师141 名,主管护师71 名,副主任护师5名。内科210 名,外科213 名,儿童专科医院132 名。

1.2 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由11 名人员组成,其中8 名护士长均是静脉输液治疗组成员,1 名医院感染管理科助理,护理部1 名总护士长和助理员分别任圈长和辅导员。

1.2.1 选定主题和拟定活动计划 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所有有待解决的问题,对问题就其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分别采用5,3,1 分3 级计分,总分最高项即为本次要解决的主题。本次活动主题确定为“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风险”。活动时间2014年1~10月,将计划绘制成甘特图,明确时间和工作内容。

1.2.2 分析现状 2013年3~12月整理修订了“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风险”调查表,在全院调查555 名护士,结果为针刺伤风险92%。根据柏拉图原因分析,统计不同风险因素所占比例及累计百分比,按照80/20 原则主要风险为:操作后针头未直接入锐器盒32.20%,未使用安全型留置针17.27%,药物配制中被刺伤12.44%,针头帽回套12.25%,以上4 项占针刺伤发生风险74.16%,将此列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1.3 设定目标 通过品管圈方法的目标值设定公式拟定改善目标。改善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本次改善重点为现状把握中需要改善的特性累计百分比74.17%,活动圈能力80.00%,本次活动的降低针刺伤风险的目标值为37.5%[目标值= 现况值- (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92 - (92 ×0.74 ×0.80)]。

1.4 原因分析 针对4 项改进的问题点,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鱼骨刺图法,从人(护理人员、患者)、管理(流程标准、制度)、工具(设备、材料、信息)、环境4 个方面进行特性要因分析,确定了相互关联、标本需兼治的问题共23 个因素,通过论证并按80/20 原则明确了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利器盒配置和使用管理不到位、安全型留置针操作不熟练、使用后注射器等锐器集中处置、徒手分离等不良习惯等是针刺伤风险的改善方向,见图1。

图1 针刺伤原因分析鱼骨图

1.5 拟定对策并实施

1.5.1 提高防范意识 在全院开展护士职业防护教育,举办系列相关防护知识讲座,分析通报我院近年来针刺伤发生情况,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提高防针刺伤标准预防流程的执行力。

1.5.2 高效利用锐器盒 按需求配置不同型号锐器盒,实现锐器盒位置前移,在治疗室操作台、治疗车配置锐器盒和剪刀,随时分离各种锐器入盒,不得徒手分离注射器;规定不得在行走或其他操作过程中进行锐器的开启、分解、毁型等操作,对已启封、处于备用状态的锐器(如注射器、玻璃安瓿等)转移过程中,应使用治疗盘,不得徒手持锐器穿越走廊、病房及操作间等区域。

1.5.3 使用安全型工具 有效使用安全型工具是减少针刺伤的必要基础。(1)熟练使用留置针,首先对科室小教员进行安全型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训练,小教员对科室全体护士培训,通过以点带面使全体护士熟练完成安全型留置针操作。(2)明确规定。对HIV,HBV,HCV 等血源性传染病患者携带者、急诊就诊未明确上述疾病感染情况的患者及躁动、不能正常配合治疗的患者,必须使用安全性留置针。(3)使用“无针输液接头”替代肝素帽实现无针静脉输液治疗,以降低针刺伤风险[2]。

1.5.4 规范操作行为 静脉穿刺、静脉输液后拔针是护士针刺伤高风险环节[3],规范操作行为,养成良好工作习惯:(1)倡导护士“一次把事情做好”,杜绝二次分离、二次传递带针注射器执行用药。(2)尽量避免双手回套帽,必要时可单手回套针帽。

1.5.5 加强安全质量管理控制 科室设立防针刺伤监督员,督导护士落实规定,及时上报针刺伤病例,每月进行分析讲评,静脉治疗小组成员、总护士长每周检查科室护士“防针刺伤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包括液体配置、安瓿处置、安全型留置针等安全工具的使用,静脉输液质量管理组定期检查汇总、讲评,对及时上报针刺伤病例及时处置并跟踪随访,提高护士针刺伤风险有效预防,鼓励主动上报。

1.6 评价指标 比较QCC 活动前(2013年3~12月)与QCC 活动后(2014年1~10月)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及风险。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2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QCC 活动前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比较(表1)

表1 QCC 活动前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比较 名(%)

2.2 针刺伤发生风险比较 品管圈活动前后针刺伤风险由92%降至36% (设定目标值为37.5%),目标达标率102.75%。

3 讨 论

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前后针刺伤风险由92% 降至36%,针刺伤风险降低幅度56%(目标值59%),目标达标率102.75%。静脉治疗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利用PDCA 循环法、头脑风暴法、查检表、甘特图、特性要因图、柏拉图等基本工具,圈员充分讨论分析,从诸多针刺伤风险因素中找出要因,制定实施风险防范对策。锐器伤发生与工作人员自身防护行为有关,知识是基础,行为改变是降低发生率的关键[4],锐器伤中针刺伤的发生率最高[3],通过防针刺伤相关知识学习,提高了护士及护理管理者针刺伤防范意识,优化了静脉输液治疗流程,将锐器盒位置前移,方便护士临床操作;院、科两级分层训练,安全型留置针使用率显著提高,特殊科室达到100%;将落实防针刺伤管理规定作为专项质控内容,同时充分发挥科室督导员作用,督导护士执行管理规定,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自觉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对工作中个别执行防范措施不到位情况及时发现提醒,定期汇总讲评效果,有力控制了针刺伤高风险环节,降低了针刺伤发生,有效提高了针刺伤风险防范的效果和效益,同时促使静脉输液治疗质量管理更加安全、科学、高效。

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日益广泛,在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及护理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护理人员及护士长积极地参与活动,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对策实施让每个人由各个角度观点去拟定,从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达成效果[5],执行力由被动便主动。通过本次活动,在圈员带动下,许多护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均得到显著提高,提高了整个护理团队积极性、责任感、荣誉感,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效率。

4 小 结

开展QCC 活动可有效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风险。本次活动后进一步修订了静脉输液治疗之防针刺伤的标准预防流程,在落实对策的各个环节,实施品管圈活动,应用PDCA 循环,环环相扣实施对策[6],达到持续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风险,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职业安全。

[1]李 红,余春华,吴洪美.品管圈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201 -1203.

[2]孙平秀,李建宁.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及风险预防控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151 -152.

[3]黄丽蓉,李 阳,黄 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3):759 -760,777.

[4]焦 昆.院前急救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80 -83.

[5]潘 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1 -14.

[6]姜雪莲,白国欣,尹桂梅,等.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4):70 -71.

猜你喜欢
锐器品管圈输液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颈枕输液袋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