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试剂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2015-08-10 10:03王艳芳李荣英杨春勇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硝酸钾硼酸吲哚

唐 玲,王艳芳,李荣英,杨春勇,李 戈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西双版纳州傣药南药重点实验室,云南 景洪666100)

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 为延龄草科重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四川,其根茎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1]。滇重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为云南白药、宫血宁、夺命丹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已被收入2010 年版《中国药典》[2]。

传统滇重楼药用取材主要依赖于野生资源,随着新药的开发,滇重楼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工种植已成为解决滇重楼资源匮乏的必然选择。天然条件下,滇重楼种子需要两冬一夏才能出苗,15 个月的出苗率也只有46.2%[3]。如何打破休眠缩短育苗时间,成为滇重楼人工种植的重点方面。种子的萌发过程由多种内源植物激素参与调节,因此应用外源激素或光照、后熟或低温等处理,能打破休眠,促进萌发[4]。袁春理等人对滇重楼的适宜萌发温度进行了研究,发现18~20℃是其萌发的最适温度[5-6]。本试验旨在探讨最适温度条件下,外源激素和试剂对药用植物滇重楼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为其大规模人工栽培和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滇重楼种子于2011 年采集于云南白药武定重楼基地,去皮处理。

1.2 不同化学药剂处理

滇重楼种子分别用赤霉素(GA3)、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6-苄氨基嘌呤(6-BA)、硝酸钾(KNO3)与硼酸(H3BO3)对滇重楼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其中赤霉素所用的浓度为50、100、200、500mg/L;萘乙酸所用浓度为20、50、100、200mg/L;吲哚乙酸、6-苄氨基嘌呤与硝酸钾所用浓度为:10、20、50、100mg/L;硼酸所用浓度分别为:50、100、200、500mg/L;种子的浸种时间均为24 h,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100 粒种子。以不用激素处理为空白对照。

1.3 层积处理

将化学药剂处理的种子与湿沙1 ∶3 混拌,然后进行恒温层积处理(温度20℃)在恒温箱中进行。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以滇重楼种子的胚根突破种皮视为萌发,分别于处理60、90d 后进行观察记录,萌发率=(萌发种子数/供试种子总数)×100%.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 处理,采用SPSS 17.0 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 测验进行显著性分析,置信区间95%.

2 结果

2.1 赤霉素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1 可知,经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后,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发生显著变化。60d 时,在高浓度(200、500mg/L)赤霉素下,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浓度,其发芽率相比对照和其他浓度提高了20%左右。90d 时,赤霉素 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与对照也无显著差异。说明在一定时间内,高浓度的赤霉素可以更快的促进种子发芽,显著提高滇重楼种子发芽率。

表1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

2.2 萘乙酸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2 可知,不同浓度萘乙酸处理后,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随着萘乙酸浓度的逐渐升高,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也逐渐降低,相比对照,60d 的发芽率了25%~40%,90d 时,其发芽率降低了23% ~76%.上述情况说明,萘乙酸能够显著抑制滇重楼种子的发芽。

表2 不同浓度萘乙酸处理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

2.3 吲哚乙酸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3 可知,不同浓度吲哚乙酸处理后,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呈现不同变化。60d 时,滇重楼种子发芽率在20mg/L 浓度下相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3%,而在100mg/L 与10mg/L 的浓度下,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降低了11%与13%. 90d时,除20mg/L 浓度,与对照相比,其余浓度下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降低,在8%~14%之间。上述情况说明,在20mg/L 浓度下的吲哚乙酸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促进滇重楼种子发芽,提高种子发芽率。

表3 不同浓度吲哚乙酸处理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

2.4 6-苄氨基嘌呤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4 可知,经不同浓度6-苄氨基嘌呤处理后,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60d 时,滇重楼种子在低浓度(10mg/L)下,其发芽率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了12%;在高浓度下(50、100mg/L),滇重楼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降低了14%与25.66%. 90d 时,低浓度下(10mg/L),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了5.67%;而在高浓度下(100mg/L),滇重楼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降低了20.67%. 上述情况说明,低浓度的6-苄氨基嘌呤能够显著促进滇重楼种子发芽,提高其发芽率,高浓度下反而抑制其发芽。

表4 不同浓度6-苄氨基嘌呤处理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

2.5 硼酸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2 可知,经不同浓度硼酸处理后,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随着硼酸浓度的增加有所降低。60d时,低浓度(50mg/L)的硼酸下,滇重楼的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并无显著差异;随着硼酸浓度的逐渐升高,其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发芽率显著降低,在17.66%~34.66%之间。90d 时,滇重楼种子发芽率情况与60d 情况相似,在500mg/L 浓度时,其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35.33%.上述情况说明,硼酸在低浓度情况下对滇重楼种子发芽并无显著影响,在短时间内,高浓度的硼酸显著抑制了其种子发芽。

表5 不同浓度硼酸处理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

2.6 硝酸钾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6 可知,经不同浓度硝酸钾处理后,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有所升高。60d 时,随着硝酸钾浓度的逐渐降低,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也逐渐升高。在低浓度(10、20mg/L)下,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了18.34%与13.67%. 90d 时,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上述情况说明,硝酸钾在低浓度条件下能够更快的促进种子发芽,显著提高滇重楼种子发芽率。

表6 不同浓度硝酸钾处理滇重楼种子的发芽率

3 结论与讨论

种子休眠是植物本身适应环境和延续生存的一种方式,是物种适应自然的一种生态策略。一般认为,种子的休眠特性是它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不良环境的适应[7]。滇重楼种子休眠期漫长,其中种子存有萌发抑制物、种胚发育不完全以及生理学后熟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8]。使用某些植物外源激素或试剂浸种可以打破种子休眠,破坏妨碍种子萌发的活性物质,从而有利于种子的吸水萌发[9],赤霉素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植物激素之一,可以提高种子水解酶的活性,使贮藏物质大量分解,并输送到新生器官供生长使用,因此,使用赤霉素浸种可以促进种子萌发[10]。萘乙酸 可促进细胞伸长与分裂,诱导形成不定根,促进插枝条生根[11]。吲哚乙酸是高等植物中最普遍存在的植物生长素,能影响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也影响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成熟和衰老[12]。6-苄氨基嘌呤作为一种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也可促进种子发芽[13]。硼在植物体内参与物质运输与生理代谢活动,影响作物的开花结实和发芽[14]。硝酸钾中的K+作为多种酶的激活剂,可以促进代谢多种酶的活性,诱导植物体内生长促进性激素的生物合成及其活力调控,从而提高种子活力,促进种子的萌发的作用[15]。

不同试剂对打破滇重楼种子休眠的作用有一定的差异。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赤霉素、吲哚乙酸、6-苄氨基嘌呤、硝酸钾一定情况下能够促进滇重楼种子的萌发,与对照(CK)相比,它们在缩短发芽天数,提高发芽率方面均有较明显的效果,相反,萘乙酸显著抑制了滇重楼种子的发芽。各试剂对滇重楼种子萌芽的影响与其使用浓度关系密切,高浓度下的赤霉素与低浓度下的吲哚乙酸、6-苄氨基嘌呤、硝酸钾都能够促进滇重楼种子的萌发,相反,高浓度下6-苄氨基嘌呤反而显著制其发芽。因而,只有摸索出合理的试剂浓度,才能更好地提高种子发芽率。

[1] 李恒. 重楼属植物[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4.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43-244.

[3] 李运昌. 重楼属植物引种栽培的研究—滇重楼的有性繁殖试验初报[J]. 云南植物研究,1982,4(4):429-431.

[4] 徐荣.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种子处理中的应用[J]. 种子,2008,27(12):68-71.

[5] 袁理春,陈翠,杨丽云,等. 温度和赤霉素对滇重楼种子二次发育的影响[J]. 种子,2003,22(5):33-34.

[6] 王艳芳,唐玲,李荣英,等. 影响滇重楼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因素的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2):28-31.

[7] 陈伟,马绍宾,陈宏伟. 生境对滇重楼种子发育与萌发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5):972-974.

[8] 黄玮,孟繁蕴,张文生,等. 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242-246.

[9] 饶贵珍. 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芹菜种子发芽的影响[J]. 种子,2000,19(4):18-20.

[10] 朱蕙香,张宗俭,陈虎保,等.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指南[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6.

[11] 潘瑞炽. 植物生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7-186.

[12] 马书燕,李吉跃,彭祚登. 人工老化过程中柔枝松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J]. 种子,2010,29(2):4-8.

[13] 韩德元. 植物生长调节剂-原理与应用[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8

[14] 杨运英,麦任娣,张丽. 不同化学药剂处理对星辰花种子发芽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07(4):134-136.

[15] 张菊平,张艳敏,康业斌,等. 硝酸钾处理对不同贮藏年限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J]. 种子,2005,24(4):28-30.

猜你喜欢
硝酸钾硼酸吲哚
新型硝酸钾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酯化法高纯硼酸制备中痕量钙残存机理及脱除方法探究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合成稠环吲哚研究
茂名地区河粉中硼酸的本底值的研究
吲哚骨架7位的羟基化研究
金属催化下吲哚7位的修饰
对初中化学“饱和溶液”实验的再优化与思考
取代硼酸与羟乙基胺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KNSB推进剂最佳配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