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2015-08-11 04:20何治成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产业结构

何治成

摘 要: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三大区域之一,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出台并开始实施一体化发展纲要。本文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分析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产业结构;生产要素流动

一、京津冀整体情况分析

京津冀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依托自身优势,形成了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整体发展体系。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占有突出优势,在京津冀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天津市依托自身港口的优势,积极采取外向型经济战略,努力发展对外贸易;河北省凭借自身自然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海岸线长等特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工化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京津冀地区发挥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京津冀在一体化发展中积累了不少的问题,使得京津冀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京津冀整体发展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京津地区城镇化水平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其发展远远领先于河北省。而河北省人口基数大,表面上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最大,但是人均产值、人均预算收入和人均城镇化水平很低,远远低于京津地区相应的指标。

二、京津冀一体化具备的优势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具备的优势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

方面:

一方面,京津冀区域生产要素相对集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呈点状布局。除此之外,京津冀区域还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即京津冀区域是全国行政中心、经济中心与科研中心,它的特殊性与集中性决定了京津冀区域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另一方面,京津冀区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京津地区是全国的科技中心,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人力资源十分丰富,科技体系和研究机构较为密集,研究和开发的深度也强于其他区域。京津冀地区交通状况十分发达,是中国海陆空以及管道交通线路的枢纽地带。此外,经过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北京、天津、河北地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产业,并逐步形成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结构系统。

三、京津冀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投资环境一体化程度低

低水平的市场投资环境和区域协调机制的缺乏,是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市场的投资环境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起着基础作用,活跃的市场氛围和开放的投资环境对于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至关重要。京津冀地区具有开放程度较高和投资相对集中的特点,但是区域内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自筹资金,其他渠道的资金和利用方式较为匮乏。河北省依赖传统的基础,没有能够很好的利用京津的开放市场来发展自己,没有吸引足够充分的市场投资。

(二)产业一体化程度低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发展处于相对独立的经济领域,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分工。近年来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方面,产业结构差异明显。京津冀地区之间产业结构有很大差异,而且产业之间也没有建立紧密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产业转移趋势加强,京津地区的产业逐步转移出来。根据近几年的资料显示,京津地区转移出来的、河北能够有效承接的制造业仅仅只占到三分之一,且大部分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附加值比较低的行业。在这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经济对接程度较低,河北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有效的承接这些转移出来的行业,也未能借此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发展模式的转型。

由于京津冀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经济水平的差异,北京、天津、河北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垂直分工的内在关系。市场投资环境一体化程度低、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产业一体化程度低,这些特点表明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总之,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北京和天津地区具备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产业转移也具有较好的辐射功能,但河北省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未能有效的吸收京津地区的辐射效益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京津冀地区整体上呈现出产业链转移的承接能力薄弱的特点,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不完善和低水平,也表明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仍然处于低级阶段。

(三)产业互补性弱

虽然京津冀地区发展较快,但是京津冀地区发展空间布局还不尽合理,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导致产业同构和重叠现象。比如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河北的资源优势,这些区位优势没有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反而这三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封闭,相互争资源和争投资,长期以往必然导致京津冀区域出现产业同构和重叠现象,不利于发挥京津冀区域的整体性效益。

在产业结构中,产业的互补性对于区域一体化的产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京津冀地区均以传统工业为基础,这不仅限制了本地区目前的产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不合理利用;而且制约了产业的优化和升级,缺乏长久的发展潜力。各地区之间的重复建设严重,没有整体的规划和合理分工,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导致整个区域不能形成很好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王丽.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发展[J].经济研究,2007:26-28.

[2]孙久文,邓慧慧.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合作途径探讨[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8(2):60.

猜你喜欢
京津冀一体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司法合作问题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