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体育传播①

2015-08-11 05:27张淋茜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体育迷体育新闻体育赛事

张淋茜(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新媒体时代的体育传播①

张淋茜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正深切的感受着网络媒体带给日常生活的冲击,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客户端的普及,把人们带入到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媒体环境下。该文通过研究新媒体时代体育传播方面的应用,探究媒介发展与体育传播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新媒体对体育传播在现阶段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体育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媒体传播已经渗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新闻也成为人们了解世间百态的必需品。体育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媒介作为重要的传播工具,将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飒爽英姿的外在形象、积极团结的集体智慧,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体育的传播离不开传媒的支持,同时,传媒的发展也需要体育为内容支撑。

1 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1.1新媒体的概念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载体。传播者对所报道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并通过媒介传播给受众。

对于新媒体的定义,传播学界还未给出明确定义。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则认为:新媒体是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报纸,广播是新媒体;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相对于电视,今天的网络又是新媒体。今天的新媒体是指:在计算机处理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而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简单来说,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的,即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等时效性不强,互动性不高的媒体。而新媒体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具有极强时效性、多元性、便携性和互动性的媒介,其中被人们所广泛采用的便是网络媒体和手机等移动终端。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呈现,不仅可以改变传媒界的格局,更会渗透到各个领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对人类社会的未来产生长远而深刻地影响。

1.2新媒体的特点

在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以下特点。1.2.1传播模式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广播等都是通过记者采访、编辑,将报道的信息简单的传达给受众,并且时间效率不高,也不可能获得及时的反馈。而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报道者和接收者,人们通过网络、微博、博客等媒介发送信息,并进行转发、评论,调动了受众传播信息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与快捷。

1.2.2传播效果实时化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必定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目前,大部分体育赛事都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传播给受众,让受众感受现场的氛围以及对比赛结果的期待,而不像以前,只能在赛事结束一段时间后,才能得知比赛结果、收看比赛录像。

1.2.3信息传播个性化

随着如今信息的爆炸式传播,受众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媒体为了争取更多的受众,便会采用各种方式吸引受众,针对特定受众,制作独家报道。当今微信的兴起,为受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选择,例如微信公众号的创办,让受众可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实现个性化。

1.2.4信息接收移动化

现如今,无线网已经覆盖大部分地区,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网、看电视已成为首要选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看新闻、发表评论,而不受地域、时间的控制。受众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可以通过订阅号、微博等形式进行关注,并且随时随地的进行查阅,新媒体的移动化和社交化,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力量得到空前的提高,这就是新媒体的力量。

1.2.5信息反馈及时化

为了满足观众在观看音视频节目时,及时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新媒体提供了多种方式满足受众需求,弹幕的设计便是现在较为流行的一种方式。在观看直播的同时,受众可以在视频网页上发表自己的感受,并与同时观看视频的受众进行互动,通过一对多的传播方式,使线上和线下融为一体。

表1 体育与媒体结合史

2 我国体育与媒体结合史

我国体育与媒体的结合一直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媒介的传播,体育文化的发展不会像今天这样普及,民众也不可能深刻的了解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因此可以说,媒介的发展为体育文化的传播开辟了道路。表1便是建国以来体育与媒体结合的重要事迹。

3 新媒体时代下的体育传播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借助新媒体传播进行新闻传播活动已成为一种常态。新闻尤其是体育新闻具有图文一体性、实时性、音频视频同步传播等特点,新媒体同时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泛、去“中心化”和互动性强等特点,较好的满足了体育新闻传播的设施要求。此外新媒体还具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受众年轻化、检索资源强大等特点。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体育新闻的传播将会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在为受众提供更快捷、全面的视听享受的同时,也推动体育新闻事业及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要求,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m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人,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该政策的提出,说明我国将体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体育新闻的报道范围。

互联网及“第五媒体”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国际传播模式,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充斥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于体育赛事的报道也不例外,人们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关注体育赛事,其中发展最快的当属新媒体。由于报纸的时效性差、传播周期长,而且没有音视频的同步播放,所以并不是体育迷们看体育赛事的首选。我们也不难看出,如今的体育赛事报道是以倒“金字塔”结构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在一场比赛开始之后,关于赛场的任何情况,例如球员进球情况、现场突发事故等等,媒体都可以同步报道,之后再进行详细报道或者是深入报道,可以让观众深入的了解事件产生的原因、地点、结果等。

早在100多年前,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就说过:“体育是媒体吸引受众的三大法宝之一”。体育和新闻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体育的发展需要新闻媒体的报道和传播,而新闻媒体也需要通过体育报道吸引受众,为体育迷及时提供信息。

进入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体育新闻的传播,使体育传播的门槛极大降低,越来越多的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等移动终端接收最新的新闻信息,也可通过这些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不再是简单的新闻信息的受众,而是新闻传播的主体。

4 新媒体对体育传播的影响

新媒体与体育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同属于社会生活中的必需品。体育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媒体可捕捉社会信息,让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两者日益紧密结合,因此,认清传媒与体育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寻求促进两者良性发展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4.1门户网站的建立促进了体育迷的互动交流

互联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高速度、低成本、交互性和多媒体特性等种种优势,门户网站的介入,使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互动参与体育的热情与可能性,体育视频直播间、互动评球等各类互动节目的开展,可以让体育迷在享受体育比赛的乐趣时,同时也参与其中,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促进体育的互动交流。

虎扑体育作为我国专业的体育运营网站,内容涉及足球、篮球、赛车、网球、游戏等多个板块,并且在每个板块都有相对应的论坛可以进行互动交流,球迷不仅可以及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在论坛发表自己的言论,并与其他体育迷进行交流,同时虎扑也可以得到球迷的反馈,促进自身门户网站的建设。截止2015年8月3日,虎扑篮球论坛中的论题为“隆多值不值顶薪”,共有9900多人浏览,150多人进行了回复,球迷们从他的战术、身体状态以及俱乐部等多方面发表了个人的看法,这种形式无疑会促进体育的传播,并且带给体育迷更多的言论自由。

4.2手机媒介促进了体育信息的及时传播

手机作为人们日常必备的通信设备,具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激烈的市场竞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手机附带功能的要求,使手机不仅仅作为通信工具存在,而是涉足越来越多的媒体功能,从而衍生成为集结着通信、网络、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的智能化手机,使手机逐渐演变成为真正的新媒体移动终端。体育信息作为新闻传播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随之得到发展。

同时,无线网络的覆盖使广大手机用户可以通过下载各类视频网站收看体育比赛,手机的便携性使受众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有网络的地方便可以收看精彩赛事,获得体育的相关资讯。目前国内很多网站都有各自的视频客户端,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应用程序,下载并收看体育信息与视频。发送体育赛事相关资讯是手机媒体参与体育赛事的最基本要求。目前发展比较迅速的便是手机微信平台,不论是纸媒还是电视,都会创建各自媒体的订阅号,使受众可以更加便捷的浏览体育方面的相关信息,比较著名的订阅号有体坛周报、杨毅侃球、足球报等等。

此外,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以及数字电视等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对受众喜爱的电视节目进行点播或回放。尤其是对于体育迷来说,很多国外的重大赛事都会受时差的限制,如果可以实现回放或点播,他们可以通过IPTV收看比赛录像,同时,高清晰的视觉效果,使受众可以更清楚的观看比赛,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体育迷收看体育类的节目提供了便利。

新媒体的崛起在时间上延长了体育新闻的传播效果,在空间上扩大了体育事业的影响力,网络检索的便捷加深了体育传播的影响力。在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的传播载体日益多样化,体育新闻的报道内容日益丰富化,体育与新媒体是以互补的关系存在,两者相互影响、互为依托,这正是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影响力和受众吸引力的作用,而且将会在未来的体育赛事中占有更大的比重,为体育传播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谭政典,肖谋文.论体育与传媒的共生效应[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3):38-41,47.

[2]田兆峰,唐景丽.体育传播新媒介[J].福建体育科技,2008(5):9-10,12.

[3]李勇.体育与传媒的关系[J].辽宁体育科技,2003(4):90-91.

[4]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3):57-59.

[5]刘琼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新媒体文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3(10):111-115.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135-02

作者简介:①张淋茜(1991,9—),女,汉,山西晋城沁水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新闻。

猜你喜欢
体育迷体育新闻体育赛事
新媒体环境下体育新闻传播的优化路径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国外体育迷研究的热点、网络与趋势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1975-2019)的知识图谱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体育新闻娱乐化发展研究——以《南方体育》为例
Facebook发布实时体育平台目前仅支持橄榄球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体育迷的身份认同维度研究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