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间传导机制的研究①

2015-08-11 05:27奚天明杨秀芳张俭南京审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传导体育产业竞技

奚天明 杨秀芳 张俭(南京审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9)

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间传导机制的研究①

奚天明杨秀芳张俭
(南京审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即相互间的传导机制。正是由于传导机制的存在,才使得我国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出现协调发展的局面。该传导机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传导方式的多样性;(2)传导主体的互通性;(3)传导具有区域极化效应。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路径如下:(1)竞技体育通过传媒发挥和放大自身的影响力;(2)群众体育地繁荣带动体育产业发展;(3)群众体育为竞技体育提供人才储备和市场群众基础;(4)体育产业反哺群众体育及竞技体育。

关键词: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传导机制

建国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竞技体育发展迅猛。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中国的竞技体育一直排在世界前三的位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更是独占鳌头。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辐射和带动了我国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地发展。而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竞技体育地发展,即三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相互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和相互影响的方式是该文的研究重点,即传导机制。

图1 传导机制中媒介的分类

图2 三大主体关系

图3 媒介对竞技体育的宣传和渲染

1 传导机制的涵义

传导机制这个词最早出现和应用在经济学领域,一般指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种政策工具通过某种媒介体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1]在财政政策中最重要的媒介体是货币政策,而在经济领域中汇率政策、税收政策、信用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系统机制将自身对市场、对经济的影响力传导出去,发挥它们的实际调节功效。随着对传导机制研究得深入,传导机制也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体育领域中传导机制同样存在并发挥它的作用。在我国的体育事业中,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也在通过媒介、组织、政策、个人等发挥着相互影响力。而存在于三者中间发挥作用的这些组成部分,正是通过传导机制整合和发挥它们的影响力,该文也将对此展开研究。

2 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间的辩证关系

由于我国的竞技体育体制一直延续着举国体制,在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前期,举国体制的确发挥了它集中资源做大事有效率、见效快,增强民族凝聚力等优势。但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举国体制虽然保持了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但是它的各种缺陷也逐渐地显现,为社会各界所诟病。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我国的群众体育健身高潮迭起。2002年世界杯期间,中国队对阵巴西队的收视率达到了30.1%,世界杯结束后,足球运动在民众中得到了很好地传播。竞技体育地发展也带动了我国体育产业地发展。[2]我国很多的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正是体育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等,正是这些竞技体育项目带动了这些体育项目在体育产业中地发展。而最近几年,随着网络、传媒等发展,竞技体育的名人效应更是带动了体育广告、体育转播等产业链的发展,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融入了新的活力。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人才储备库和体育产业发展的消费主体,全民身体素质的高低、群众体育消费意愿都会对我国的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我国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体。

3 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及体育产业间传导机制的特点

3.1传导方式的多样性

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间存在着传导机制毋庸置疑,而传导机制之所以能在三者间发挥出它的影响力和整合力正是由于其传导方式的多样性。在建国初期,民众基本上是通过广播、报纸来了解竞技体育信息,竞技体育信息地发布也大致如此。当时传导方式相对少而简单。但是改革开放后,电视开始得到普及和推广,民众可以通过电视来观看我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的比赛情况。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地出现加速了信息地传播,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间信息传导更加迅捷。进入21世纪,互联网更是迅猛发展,而近几年智能移动终端地出现更是促进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间的紧密联系,每个人通过智能终端都可以随时地了解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最新新闻、动态,并且可以将获得的信息随时地分享给互联网上的每个信息受众(见图1)。传导方式得多样化发展,使得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间传导机制更加得复杂和紧密。

3.2传导主体的互通性

该文主要研究我国体育事业中的三大主体,即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虽然三者属于三个不同的领域,但是他们间存在着千丝万缕地联系,缺乏任何一个主体,或者任何一个主体地发展滞后都会对我国的体育事业产生极大危害。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间存在着促进和制约的关系,毕竟每年用于体育事业的经费是有限的,二者在均衡发展的条件下就会形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而当二者发展不均衡就会制约二者的可持续发展。体育产业和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间为互相促进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越发展,体育产业也就越繁荣。而体育产业越是发达,也就会给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提供更好、更多的体育消费品,满足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需求(见图2)。

3.3传导具有区域极化效应

所谓区域极化效应原本指一个地区只要它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地积累有利因素,为自身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发达地区的发展会逐步拉大同落后地区的差距,造成了两极分化。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区域一般经济状况不错,相反的,一个区域经济状况不佳,而其区域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也要相对落后。这是因为一个区域由于经济支撑,竞技体育发展会带动群众体育高涨和相关体育产业发展,而群众体育的发展,体育人口增加也会促进体育消费,加速体育产业发展,而体育产业地发展又会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最终形成三者联袂发展。在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区域极化效应比较显著,总体来说东部强于西部,南部强于北部。

4 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间的传导机制

4.1竞技体育通过传媒发挥和放大自身的影响力

传媒是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随着传媒手段的多样化,竞技体育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不断增强和扩大。竞技体育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传媒传播给广大民众,民众通过各种传媒渠道了解竞技体育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反馈。竞技体育通过媒介宣传自身的竞技美感,展示竞技体育的“高、难、精、美”技艺,健康理念和娱乐休闲,以及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人魅力,广大民众在竞技体育的巨大感染下参与体育锻炼,并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的功能与价值已远远超出了竞技场、甚至超出了体育领域(见图3)。

竞技体育对我国体育产业地发展也发挥着重要地带动作用。竞技体育这个“领头羊”的带领下形成体育产业热点和集群,促进体育产业朝多样化、精细化、产业化、科学化等方向发展。[3]随着竞技体育领域运动员对参赛装备、训练方式要求地提高,体育产业中的装备制造业及相关产业也在按照竞技体育的要求及发展方向来调节自身的发展轨道。由此可见,我国的竞技体育通过媒介地传播带动了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地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竞技体育的功能随着传导机制的强化而释放更强的“正能量”。

在竞技体育发挥自身“正能量”的同时,我们也会看到由其衍生出来的种种“负能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个人、组织为了获得不正当利益,采用各种非法手段阻碍竞技体育的公平开展,而各种传媒也会对竞技体育中产生的各种丑闻进行大肆报道,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远远超过丑闻自身产生的危害。例如中国足球的“贪、赌、黑、腐”等一系列问题,伤了众多球迷和国民的心,中国足球早已成为国民批判的对象,这也导致了我国推行近20年的职业化足球以失败而告终,这使得足球运动在群众中推广和普及遭遇更大阻力,而体育产业中涉及足球的部分自然也不能幸免。虽然竞技体育中各种不合理的现象会阻碍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地发展,但瑕不掩瑜,竞技体育借助媒介发挥的“正能量”远远超过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4.2群众体育的繁荣带动体育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群众体育向体育产业地传导更多的是物质层面地传导,群众是体育产业消费的主体。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体育锻炼意识增强,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及其他体育行为不断增强和扩大,群众体育的繁荣和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体育消费的增长。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4]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国竞技体育稳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绩和举办了很多重大国际比赛,可以说这个时期的群众体育开展的如火如荼。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体育产业已经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形态和完善的体育行业制度,中国的体育用品业、体育广告业、体育建筑业、体育博彩业和体育旅游等行业也是在这个时期得以充分发展。群众体育的繁荣也使得人们对体育消费品及体育场馆地需求急速扩大,这直接导致体育产业中体育消费品生产及体育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据统计2006—2011年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运动服、运动鞋、运动器材及相关体育产品地制造和销售)增加值逐年扩大,年均复合增长率17.63%,累计至2011年预计达到1760亿元,占体育产业比重80%以上。中国也成为了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体育用品消费市场。我国体育产业在短时间能够取得如此成就,这和我国群众体育的繁荣及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我国体育人口的稳步增长,我国体育产业未来地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4.3群众体育为竞技体育提供人才储备和市场群众基础

我国的群众体育曾随着竞技体育地发展而快速发展,群众体育为我国竞技体育提供了广大的群众基础并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基本上能够和谐发展,但是步入2000年之后,由于市场经济越发成熟,而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依然采用举国体制。这就导致了二者矛盾日益加剧。国家每年拨付给体育事业的资金是有限的,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要求不惜代价获取最多的金牌,再加上各地方体育官员为了政绩自然会把经费的天平偏向竞技体育,这就导致了我国竞技体育占有太多资源,投入产出比很低。而我国的群众体育获得的资金相对竞技体育要少很多,导致群众体育地开展由于缺乏经费支持而发展相对滞后。虽然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条件限制,但是随着人们体育意识地增强,我国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还是逐年增加的。

1997年,国家体育总局对于体育人口的概念定下了基本的标准: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不低于30 min。[5]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年龄段在16~2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最大,占该年龄段总数的33.4%,而年龄在26~4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最小,占该年龄段总数不到15%,45岁以上的人群中,体育人口数量又不断增加。正是由于我国16~25岁年龄组的体育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基数也较大,虽然国家对群众体育的拨款及重视不及竞技体育,但是由于我国年轻体育人口基数大,我国群众体育每年还是可以向竞技体育输送很多优秀体育人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体育需求提升,越来越多的体育参与者不满足于通过新闻媒介获取竞技体育信息,他们开始走进赛场,通过直接观赏高水平竞技比赛来满足自身对体育的需求。体育观众的增加不仅增强了体育赛场的竞技氛围,也逐步提高了赛事的知名度,增加了体育广告及门票等收入,最终也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稳步提升。因而,可以说在传导机制中,我国的群众体育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储备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夯实了群众基础。

4.4体育产业反哺群众体育及竞技体育

体育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虽然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它发展迅猛。1992年,为响应中央颁布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国家体委正式提出体育产业的概念。打开了中国体育产业改革的大门。1995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1995—2010年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纲要指出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是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结构合理,门类齐全,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截止2011年中国体育产业产值为2000亿元人民币,占据GDP超过0.5%。随着中国政府对体育产业投入力度地加大,行业规模预计在2015年将突破5000亿元。虽然同美国2011年2.3万亿人民币的产值相差甚远,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国的体育产业未来增长潜力无限。

体育产业对群众体育的反哺直接体现在通过体育彩票募集的公益金进行公益体育场馆建设,用以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从2006年至今,仅利用国家体育总局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实施建设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超过33万个;遍布祖国城乡的16万余条全民健身路径,已成为百姓的健身乐园;建设了670个“雪炭工程”项目;此外,体彩公益金还支持建设了大量的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所、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等。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总共提取了14亿元用于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快速增长也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及体育从业人员人数的增长,我国体育从业人数由2006年的256万人增加到337万人,增长32%,产业增加值以年平均22.6%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在体育服务业中,以服务业为主的体育产业门类的发展速度均快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平均水平,随着我国群众体育的繁荣,我国每年对体育培训的需求量急速增长,体育培训增加值由2006年的4.6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9.14亿元,增长率高达744%。[6]可见,我国体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满足了群众体育日益扩大的需求。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深入发展,它将为我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创造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并将不断扩大反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力度。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634834.htm.

[2]钱霜霜,沈辉,施海荣.我国竞技体育的现状研究[J].科技信息,2011(24):23-24.

[3]黄丹.从民族个性看我国竞技体育的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3(1):14-15.

[4]http://sports.sina.com.cn/s/2012-01-18/08271761605s. shtml.

[5]肖焕禹,方立.中国与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人口的比较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1(3):15-17.

[6]http://www.doc88.com/p-4741605554125.html.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141-03

作者简介:①奚天明(1963,10—),男,汉,江苏南京人,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

TheResearchonTheTransmissionMechanismAmongTheCompetitive Sport,TheMassSportsandTheSportIndustry

XiTianmingYangXiufangZhangjian
(NanjingAudit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29,China)

Abstract:Thecompetitivesport,masssportsandsportindustry;transmissionmechanismofourcountryexisttherelationshipbetween affectandrestricteachother,i.etransmissionmechanism.Thecompetitivesport,masssportsandsportindustryappearthe 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hesituationbecauseofthistransmissionmechanism.Thetransmissionmechanismhasthreetraitsbetween thethree.1)Thediversityofconductionmodes;2)Conductionofinteroperability;3)Conductionwithregionalpolarizationeffect. Thepaththatthetransmissionmechanismplaysroleasfollows:1)thecompetitivesportexpressesitsaffectbymedia;2)thebooming ofmasssportsdrivesthesportsindustry.;3)themasssportssupplieswithreserveoftalentsandmassbaseforthecompetitive sportandthetransmissionmechanism;4)thesportindustryfeedbacksthecompetitivesportandmasssports.

KeyWords:Competitivesport;Masssports;Sportindustry;Transmissionmechanism

猜你喜欢
传导体育产业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花与竞技少女
微藻对低温响应的Ca2+信号传导途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