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高校羽毛球队发展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①

2015-08-11 05:27武丽媛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运动队哈尔滨市教练员

武丽媛(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哈尔滨市高校羽毛球队发展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①

武丽媛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为推动和促进羽毛球运动在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内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要找出一种正确的、适于普通高校实际情况的羽毛球运动体制,该文对影响哈尔滨市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哈尔滨市部分高校羽毛球队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等方法,针对高校羽毛球运动队的发展现状、现阶段的管理及训练体制等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了训练经费少、时间与场馆不充足、参赛机会少、教练员综合训练能力欠缺等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建议。

关键词:羽毛球队训练场地运动队建设教练员水平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安全性高、娱乐性强、活动时间灵活,很高认知水平的球类运动.健身效果明显,没有年龄性别限制,并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深受广大高校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在我省高校中有着非常浓厚的群众基础。

哈尔滨市为黑龙江省省会城市,但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体教结合”的大的教育体制背景下,要找出一种正确的、适于普通高校实际情况的高水平羽毛球运动体制,有利于黑龙江省整体羽毛球运动水平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羽毛球运动在我市普通高校内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该文对影响我市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哈尔滨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哈尔滨市高校羽毛球队为调查目标,以其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借助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市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为文章的论证提供理论基础。

(2)依托中国知网平台,分别以“羽毛球队建设、高校运动队管理、羽毛球俱乐部现状、哈尔滨市高校体育俱乐部”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为文章提供多方位参考。

1.2.2专家访谈法

对哈尔滨市区以经营羽毛球项目为主5家俱乐部、12座体育场馆负责人以及10所高校从事羽毛球运动教学、训练的教师进行咨询,为研究提出建设意见。

1.2.3问卷调查法

(1)在5家俱乐部、12座体育馆、与10所高校中对将进行训练与比赛大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69份,回收率为96.1%,剔除无效与重复问卷34份,问卷应用率为91.8%。

(2)前期应用小样本进行检验:对问卷效度进行专家咨询的相关性检验,问卷的效度采用折半法测量,测量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3)后期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借以得出主要调查对象的真实态度及想法,为该研究的进行提供有利参考。

1.2.4观察法

(1)对羽毛球俱乐部、大学体育馆中大学生运动员业余训练与比赛状况进行跟踪观察。

(2)对大学生羽毛球队常规训练及比赛进行跟踪调查。

获取第一手感性材料并加以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发展现状

哈尔滨市共有本科院校24所,含体育类本科院校3所,研究选取了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10所院校。调查发现部分高校中都成立羽毛球运动队,但坚持系统训练的队伍不超过4支。在上述学校中,三所含体育本科院校中都有羽毛球专项课程的开设。调查总体对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教练员水平、资金和人才储备上还具有局限性,而羽毛球运动队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场地器材、教练人员。目前各高校的羽毛球场地最多的有12片,最少8片,其中还包括羽毛球场地与篮球场地或排球场地套用的情况。除了上课教学、科研、教师活动,部分高校的场地在课余时间对外开放收费的,外来人员较多,提供给羽毛球队训练的场地并不多,使得运动员的训练频率大大减少,队员不能够熟练掌握羽毛球技术动作,这就大大阻碍了羽毛球运动队的训练工作。虽然羽毛球运动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但各高校很少将有些运动能力强、天赋比较好的学生集中到一起由教练负责统一安排训练任务,许多有羽毛球爱好和天赋的学生自己花钱到社会中的俱乐部参加训练,在业余比赛时也会替俱乐部效力,在竞赛领域削弱了各高校羽毛球运动的知名度。

表1 哈尔滨市部分高校羽毛球场地设施

2.1.1队伍的训练经费紧缺

必要的经费投入是羽毛球运动队建设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学校教育的经费主要用于教学和学校的发展上,对羽毛球运动项目的经费投入非常少。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消耗比加大的运动,球鞋、球拍、排线及羽毛球都属于损耗品,定期需更换。尤其是训练用球,多球训练可以用一些旧球,每天对抗赛至少一桶新球。目前高校羽毛球队90%建设经费是队员们用自己的生活费承担。全市一年中举办的业余比赛固定的有10多项,报名费也是球队一笔较大的开支,不仅教练员没有额外的补助,比赛的报名费都是运动员自己解决的。经费短缺已然是制约高校羽毛球运动队的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2.1.2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和场地设施不充裕

按一般训练规律及项目特点,羽毛球运动项目的训练时间要保证每次至少2~3 h,一周要有3~4次的集中训练。高校羽毛球运动队队员都是在校得大学生,而且大一学年至大四学年不等,每个学年的课程安排时间也不同,训练时间主要在学生第7、8节下课后。有些学年第9、10节也安排课,对于训练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羽毛球运动队的训练需要有场地设施,场地设施是顺利进行羽毛球队训练和提高运动员成绩的重要保障。通过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哈尔滨市高校室内羽毛球场地情况最多的有12片,场地比较充裕,包括羽毛球场地与篮球场地或排球场地套用的情况。大部分高校的羽毛球场地保证正常的教学课,但在业余时间是对外开放收费的,外来人员较多。专门提供给训练队的场地很少,导致运动员训练的频率大大减少。总体来说,哈尔滨部分高校的羽毛球场地设施现状比较完善,不足的方面是没有专门的场地提供给羽毛球队训练用,不能够满足羽毛球队训练工作的开展。

2.1.3参加比赛的机会少

参加比赛是高校羽毛球队发展的主要任务,通过比赛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黑龙江省每年举行大型、小型比赛十余次,包括高校羽毛球比赛一次。每年举行的高校羽毛球比赛促进了高校羽毛球队建立和发展,为在校大学生之间相互比拼提供了平台。相对业余的羽毛球赛事,面向的是全省的羽毛球爱好者,一些赛事还会有省级专业的羽毛球运动员参加。参加一些业余比赛,不仅能锻炼学生在竞技场上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有机会与专业的羽毛球运动员切磋球技,提高羽毛球技能。在比赛经验上,高校学生队伍还是有些欠缺,但在技术和身体条件上高校队伍优势明显。但是由于哈市高校羽毛球队伍建立机制不完善,许多在校大学生加入了社会羽毛球俱乐部,比赛时俱乐部为运动员提供报名费、服装和饮食,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导致高校没人组织出赛。由于学校在羽毛球队投入的经费极少,除了省高校羽毛球比赛会有一些补助之外,其余的比赛都有学生自己承担,导致羽毛球高水平的学生外流。学校多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最重要是向社会大众展示学校在竞技领域的精神面貌,和严谨的办学特色,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2.1.4羽毛球运动队结构松散

羽毛球队的核心是教练员,教练员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运动员。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哈尔滨市高校羽毛球教练员虽然是体育专业毕业的,但均未受过羽毛球项目专业的进修培训。一方面原因是学校没有为教师创造进修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专业的羽毛球进修的机会也是非常的少。我市高校的羽毛球教练员多为教学、训练兼顾,参照平时自己打球的自悟,再将技术动作传授给学生,常出现动作技术不够规范,训练手段不科学,缺乏在羽毛球项目上的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经验,因此高校羽毛球教练员急需进修学习的机会。羽毛球教师男女性别比例相差很大,男教师的比例明显较多于女教师,并且羽毛球教练员中羽毛球专业的人员极少,所以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急需高学历的年轻人才。

运动员的组成主要是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分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在羽毛球技能体能方面,体育专业的学生占优势。哈尔滨市3所含体育专业的高校运动队主要是体育专业的学生,我省高考体育类考试中没有羽毛球专项,只有一两个学校有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还未设羽毛球项目,所以这三所运动员都是其他专项学生到大学后改练羽毛球专项。导致运动队队员的组建时没有专项的选材,通过经过3~4年的训练,运动天赋好的学生很快就脱颖而出,也有部分学生没有练出来。

2.2发展策略

2.2.1提高学校对羽毛球的重视程度

哈尔滨市各高校要转变观念,加大宣传力度,羽毛球运动属于隔网类项目,在高校好开展,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安全性高,健身性强,能更好更快的增强学生的体质。高校办学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选择,重视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羽毛球运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价值,加强对毛球运动的认识。

学校还应该为球队提供良好的体育环境。重视生源的挑选,对运动员的选拔要定项。重视专业教练员的选派,教练员的认定要考虑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对队伍的管理,建立奖惩制度。保证场地设施的需要和后勤等。为哈尔滨市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和哈尔滨各高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2.2增加羽毛球队的训练经费的投入

经费的增加能够提高队伍的训练积极性和训练成果,高校应对羽毛球队伍的经费做出调整,要给予教练员额外的训练补助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的奖励。增加一部分的训练经费,尤其是在训练用球上,训练球是训练的主要部分,它消耗比衣服、鞋、和球拍的消耗大而且快,帮助学生承担一部分。可以和一些地方企业、单位建立联系,为比赛的学生提供训练经费,参加比赛时服装上可以加印企业名称。或与羽毛球品牌代理商合作,代理商每年分两季度为羽毛球队的队员提供球鞋、球拍、训练服。学校方面购买代理商的代理的羽毛球场地胶,学校羽毛球课学生用的教学器材,包括训练球、球拍、球鞋等。

2.2.3管理、训练的科学化

在管理上,完善奖惩制度:改善教练员、运动员激励机制,提高教练员待遇水平,运动员取得成绩分级别给与奖励。

提高教练员队伍建设:任用学历高、科研能力强的年轻教练员。注意运动员的心理变化;教练员不能单方面的注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在管理过程中要发现运动员的心理,解决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帮助运动员学习、提高和进步。

在训练上,实行科学的运动员选材:提高选材科学性,树立新的体育人才培养观念,继续加强体教结合工程。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高层次体育人才为目的。

保证训练时间: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每天的训练时间至少保证2~3 h。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上学时间和参加比赛时间制定出完整的周期训练计划,保证训练量和强度。

2.2.4提高教练员综合能力

羽毛球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停留在单纯的动作教学方面,要进行专业的、科学的、系统的羽毛球专项学习。应做到技术动作规范和训练手段科学,这样才能调动大学生参加羽毛球训练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羽毛球方面的知识。要做到多为教练员创造相关的培训机会,加强教练员的技术水平、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支持教练员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多积累经验,提高训练工作质量。还要更多地引进高学历的羽毛球专项人才,重点培养年轻教师为骨干,建立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练员团队。各高校教练员之间要多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哈尔滨市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2.2.5举行适合高校参加的羽毛球比赛

我省除了每年一次的省高校羽毛球锦标赛外,各兄弟院校羽毛球训练队相互之间切磋球技的机会非常少。比赛少队伍锻炼的机会就少,应该多举行高校比赛的数量和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的运动成绩。改革赛事体制,调整赛制,可以联合高校羽毛球训练队实行羽毛球联赛制度的主客场比赛。增加相互之间的比赛交流,为运动员积累更多的比赛经验,提高运动员在场上的应变能力、技战术能力,检验训练成果。扩大比赛规模和次数,可以和省外的一些高校建立联系进行友谊赛,走出去或请进来,多进行比赛交流,借鉴其他队伍的优点来总结自己的不足。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总体来说,近几年我市的羽毛球项目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正规化,但在高校羽毛球方面还是不够完善。

(2)伍培养建设过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严重,且一段时间内没有改观。

(3)教练员的选拔制度与自身建设滞后。(4)教育与体育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不够。

3.2建议

羽毛球运动迅速在哈尔滨市高校中开展,参与这项运动的教师和学生也越来越多。

通过整合体育与教育两个系统的资源,提高效能,形成合力,储备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应提高和激发他们训练的主动性,多渠道的增强文化课成绩与运动训练效益,根据“体教结合”内容,文化教育与运动员训练和成长全过程的结合,完善哈尔滨市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建立机制,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使运动员了解竞技体育的实质,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训练动机,增强运动员的社会综合素质,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体教结合应当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体教结合是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9]

参考文献

[1]尚志强.论高校普通运动队训练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102-103.

[2]曾洪林,庞迅雷.我国高校运动队日常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4):126-128.

[3]沈连梅,郑贺.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的竞技特征与趋势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3):71-72.

[4]陈志军,应磊,代江.高校运动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7,70(5):168-169.

[5]闫燕.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

[6]林立文.我国普通高校发展高水平羽毛球运动队的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高水平羽毛球队为例[D].北京体育大学,2011.

[7]刘荧南.福建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习与训练管理的发展研究[D].集美大学,2011.

[8]张鑫.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社会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

[9]虞重干.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5):19-22.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148-03

作者简介:①武丽媛(1991,9—),女,汉,黑龙江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ResearchAboutPresentSituationInvestigationofUniversityBadminton teaminHarbinCityandtheDevelopmentStrategy

Wuliyuan
(SportssciencecollegeofHarbinnormal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50025,China)

Abstract:InHarbinnormaluniversityinordertopromoteandpromotethebadmintoninthesustained,healthyandstabledevelopment,tofindoutacorrectandsuitableforordinaryuniversitybadmintonwithactualsituation,inthispaper,themainfactorsaffecting thedevelopmentofHarbinnormaluniversitybadmintonsportsteamswereinvestigatedandanalyzed.Inthispaper,byanalyzing thepreviousresearchdataandtheproportionoftheHarbincollegebadmintonsports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foundthefactors restrictingourcitybadmintonsportslevel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mainresearchobjectforsomeuniversitiesbadminton teaminHarbin,andstrivetotheinvestigationoftheselectedmaterialcanreflectsthemovementofthebadmintonsportsteams inHarbin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research.Usingtheliteraturematerial,expertinterviewmethod,the Harbincollegebadmintonsports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thepresentstageofmanagementandtrainingsystemarestudied,andputforwardSuggestions,aimstoprovidetheoreticalreferenceforcollegebadmintonsportsdevelopmentinHarbin.

Keywords:Badminton;Trainingfield;Teammanagement;Coachability

猜你喜欢
运动队哈尔滨市教练员
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实现愿景与实施路径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深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