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杭州智慧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2015-08-15 00:54朱文晶
杭州 2015年10期
关键词:杭州智慧经济

文 朱文晶

促进杭州智慧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文朱文晶

目前我国有超过80%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举措。智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成为历史进程中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也终将成为未来城市的核心形态。智慧城市不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更是扩大内需、启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新要求。

2011 年 12 月,第三届智慧城市高峰建设论坛在北京举办,会议提出了“分享智慧城市建设经验,谋划智慧产业发展蓝图”的主题,正式提出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产业协同发展的宏伟目标。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产业或者智慧经济融合过程是一个资源自由配置、交互、结合的过程,核心是通过 IT 创新技术、信息整合能力和管理模式创新,将传统城市资源与城市建设与新型智慧产业交叉、渗透或重组,从而开创一种适合新型城市管理需求、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融合性创新服务模式。在智慧城市与智慧经济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突破海量数据处理、智能终端系统和智慧经济支撑平台等关键技术。政府职能部门要转变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观念,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出台智慧经济扶持政策,形成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智慧城市与智慧经济融合会产生众多创新成果,并会接受来自于市场与实践的检验,广大城乡居民和中外游客既是智慧经济发展融合的最终受益者,又是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评判者。在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经济打造的基础导向上,我们认为特别要坚持推进网络、终端、内容、平台、产业的“五大融合”。

系统梳理智慧经济产业门类

在全市上下集中力量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大背景下,建议对以信息产业与互联网经济为主体内容的智慧经济产业门类进行系统梳理。既要从硬件设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产业链角度进行分类,又要按照智慧城市建设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用户层的系统框架角度进行分类。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和招引政策。对于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产业门类继续加强政策支持,鼓励其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高地;对于较为薄弱甚至缺乏的产业门类,加强扶持和招引力度。力争在现有智慧经济产业门类基础上,实现“强者恒强、弱者变强、无中生有”的智慧经济产业全覆盖格局。

推动搭建智慧经济发展平台

加快推进以智慧城市经济为载体的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全国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技术、设备、服务、管理、营运的系统供应商,使杭州成为基础设施最先进、技术水平最高、城市数据最开放、信息服务创新能力最强、智慧城市应用最普及、智慧产业最集聚的城市,为其他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杭州模式,特别是智慧城市运营的商业模式,为最终在中国实现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组建专门企业,推动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系统集成平台,主要承担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国有资产管理以及对外系统输出杭州整体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等职能。

编制系统供应整体解决方案

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网络层、感知层、平台层、应用层、用户层的系统框架,并根据不同城市规模进行相应的顶层设计,分别编制通用版本《智慧城市建设系统供应整体解决方案》,应用于不同规模城市的整体智慧城市建设。为具体城市做具体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时可以结合该城市的人口规模、空间布局、财政实力等实际情况作调整。同时,通用方案既要有智慧城市顶层的设计,又要凸显杭州智慧产业的要素以及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相应层次和产业链条的位置可以有针对性地展示列举杭州的相关企业。这样的整体解决方案,不仅有利于对外宣传和业务拓展,体现杭州智慧产业系统输出的说服力和可行性,又使杭州对自身智慧产业发展和智慧经济打造有更加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加强智慧产业技术协同创新

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需求,鼓励创新主体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强化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重点技术领域自主研发,重点突破传感器、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智能信息处理、超大规模并行计算、透明计算、海量数据智能搜索与分析、音视频智能识别与分析等关键技术。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杭州设立智能设备研发和检测机构,鼓励他们开展联合技术公关,吸纳国外智慧产业领域的机构共同合作,实现技术溢出效应。通过重大成果项目带动和市场化利益共享机制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实现企业之间的创新优势互补,力争掌握共性技术。

加快推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

吸收借鉴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特别是十大文创产业园区发展的经验,解决智慧城市经济产业园区的用地问题,使园区成为杭州发展智慧城市经济的“孵化器”和主战场。在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先行区试点方面,建议形成杭州城区层面“1+3”的试点模式,即滨江区和上城区、拱墅区、江干区。其中,高新区(滨江)作为智慧城市的新城区试点和重中之重,结合创建“新一代网络技术与产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突出智慧城市经济的产业特色。上城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老城区试点,依托思科公司中国总部,开展智慧城市应用服务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的全面试点;拱墅区作为物联网进楼宇的试点,依托中国(杭州)智慧产业园和物联网产业园,开展智慧楼宇、智慧园区建设试点;江干区作为智慧楼宇、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应用服务试点,江干区丁兰街道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街道,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全方位探索。

建设市区两级创业孵化器

在杭州智慧城市孵化器建设上,要进一步扩大创业孵化基地规模,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步伐,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举办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广大创业者自主创业,吸聚创新创业人才,将杭州打造成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的创新创业之城。要加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智慧经济孵化器建设。充分利用滨江区名列全国前茅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打造孵化规模大、孵化效率高的市一级孵化基地。抓紧建设区、县(市)级孵化器。各区、县(市)要结合这一轮杭州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契机,利用本地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信息经济专业化创业孵化基地,为各类创业人才提供发展平台。充分利用现有闲置腾空房产或商务楼宇等资源, 建设一批孵化条件好、承载力强、融创业指导服务为一体, 涵盖各类创业群体的创业载体。此外,还要继续坚持大力鼓励企业创办孵化器。

发展技术风投和交易平台

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风险投资大大加速了企业的成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出了一批像 IBM、英特尔、微软、思科这样的世界级高科技企业。随着资金退出和套现渠道的不断拓宽,拥有强大实力的社会资本真正成为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诸如信息科技这样的高新技术必然成为风险投资追逐的对象。可以说,风险投资是智慧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杭州要更好地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促进城市转型,就必须重视和鼓励发展技术风投和交易平台,出台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要加强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

(本文由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供稿)

猜你喜欢
杭州智慧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经济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