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在通讯报道中的运用

2015-08-15 00:52张仁贵
科技传播 2015年5期
关键词:老张生动通讯

张仁贵

湖南工人报社,湖南长沙 410005

一篇好的通讯需要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支撑。生动的细节,可以为一篇很普通的人物通讯报道增色不少,也可以让很鲜活的通讯报道更加富有感染力。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来,采写了不少通讯作品。很多可读性强、受到读者好评的通讯作品无不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在此,笔者谈谈在工作实践中,在通讯报道中对细节描写的运用,以及细节描写对通讯报道的作用。

1 细节描写能挖掘人物内心活动,深化其特点

细节是最能体现人物独特性的典型元素。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现实生活本身就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节,在采访过程中,如何取之精华,一语中的,把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的细节强调出来尤为重要。这些细节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反映出来。细节描写好了,新闻人物形象会更生动,更为立体,从而让人记忆深刻。

笔者在2010年1月29日发表的《和爸妈一起漂泊城乡》这组通讯组合报道,主要记录了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很多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返乡读书的故事。其中一篇通讯标题是《将城里的课桌“搬”回乡下》。文章叙述的故事很平凡,报道的对象只是几位大不过12岁,小只有9岁的中小学生。乍一看上去,通讯的标题很平常,并非什么大事。加上报道的手法和语言很朴实、朴素,初看并不引人注目。然而,读者读后却受到了深深地震撼。尤其是阅评员还作了《平凡的震撼》这样的评析。究其原因,主要是整篇报道中细节描写运用很到位,使得文章出彩,让读者印象深刻。

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2010年1月15日上午做早操时间,12岁的慈利县零溪镇中学初一学生汪雅静,混迹在涌向操场的学生流中,看上去和身边的同学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如果你仔细听她说话,就会发现,她说的是普通话,而身边的人全说的是当地方言。

这个细节描写,写出了这些“迁徙”儿童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别。一方面,他(她)们来自乡下,原本应该和当地的儿童说一样的家乡话,但他(她)们因为长期随父母在外地生活,普通话成了他们基本的交流工具,使得他(她)们一下子还不能完全适应原本熟悉的语言,不能完全融入新环境之中。从中,显现出他(她)们内心的孤独。

当记者问她现在还想不想在广东的同学时,汪雅静顿了顿说:“有时候想,但我没有她们的电话,也没有地址。”说完低着头不再说一句话。

笔者通过汪雅静“低头”、“不说一句话”这几个动作描写,从侧面将这个出生在山村,长在大城市的小女孩,对城市里同学的思念,并对城市学习、生活的怀念,将其因为年少而对现实生活无奈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凸显了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细节描写,细细品味,余味多多。可见,细节描写对通讯报道的作用之大。

2 细节描写能使新闻作品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通讯报道中令人过目不忘的细节描写,有利于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及可读性。如果我们将有价值的细节放大,将有价值的细节刻意突出、特别交待,就会使其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例如,笔者在采写《寻梦,在长沙屋檐下……》这篇组合报道中,一连几天跟着找工作的农民工蹲守、转悠、揽工、讲价,细致观察,忠实地记录了这些农民工的求职生存状况。其中有一段细节描写这样写道:

前一天,老张一天没揽到活儿,“如果再揽不到活儿就只能吃老本”。因此,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匆匆经过身边的每一个人,生怕错过生意。但是,南来北往的车流和人流并没有他要等的主顾。此时,已经是上午9点过10分了,老张不免有些心急。他担心像昨天一样,揽不到一个活儿。原本坐着的他这时候站了起来,跺了跺脚,背靠在了桥墩上。

上午10点40分,老张终于迎来了第二个主顾,一家装饰公司的工程负责人开着车,停在了老张对面的马路上。他“腾”地一下站起来,就往马路对面走。马路上的车流很多,走到路中间的老张犹豫地停了一下,随即又直穿马路,一辆几乎撞上他的汽车被迫紧急刹车,司机探出头来骂了一句:“想死啊!”老张已经顾不上和司机理论,加快脚步径直向停在路边的那辆小汽车走去。

这段细节描写,通过对采访对象——农民工老张细微的表情和眼神的变化以及肢体语言,表现出他内心世界的焦虑、急切,以他的情绪情感和思想来渲染新闻报道的重心。从而,使这篇通讯报道更生动鲜活,真实可信。同时,也使原本平淡的新闻变得生动起来,读者看了会觉得更亲切。

注重细节描写的新闻报道都真实地再现了现场事件,更成功地扩展了新闻事实本身的内容,使新闻现场与受众产生了共鸣与互动。而如果不注意运用细节描写,即使用再华丽的文字,新闻报道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3 细节描写能让新闻报道的主题得到极大提升

细节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是有特点的新闻事实,它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围绕一个主题,通常会有多个细节,在筛选、取舍新闻事实时,一定要把与主题密切相关、能够烘托、渲染主题的细节发掘和强调出来。

细节描写,可以生动的反映人物的形象、性格、品质等特征,使之成为一个独特典型。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有利于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及可读性。读者都是喜欢听故事的,一篇人物特写如果只是大谈人物的种种品质,种种精神,却没有具体的事件来证明,相信很少人能够相信这是真实的新闻报道。同样的道理,谁会喜欢听一个没有生动的情节,没有感人的故事的枯燥的演讲呢?没有细节描写的人物通讯无异于一场枯燥的演讲。

笔者在采写《长沙“蜘蛛人”的一天》这篇获奖新闻通讯时,就是因为捕捉到了这些“蜘蛛人”最有表现力的细节,才让作品更加生动。

为了给他们拍几张从高空俯视的照片,记者站上了28层高楼的墙顶边缘,之前从没有上过如此高的建筑,紧张得不敢往下看,双手紧紧抓住铁栏杆,探出半个身子拍了几张照片。下来时,记者的手心直冒汗,腿也有些发软。再看小伍,他却在没有系任何安全带的情况下,在不足50厘米宽的台面上行走,并观看下面工友们的用水情况。记者提醒他注意安全。“没事,我还做过32层的高层建筑,比这还高呢。”小伍自信地说。

吃完饭,马启阳他们又回到空荡荡的工地,随便捡了几块丢弃的纸箱垫在地上,便躺了下来,没过多久就响起了鼾声。

这些细节描写,让“蜘蛛人”危险而又辛苦的生存状态很好地表现了出来,使得整片通讯报道更加生动。

笔者曾经在体验式采访时,采写了《手选台上我“追星”》这篇新闻作品时,通过亲身体验,其中之难、之苦,反村劳模“师傅”郭江桃之高大。同时,通过细节描写,用行动诠释了一个新时代劳模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使作品的主题得到极大升华。

当然,新闻通讯中的细节描写也不能过多过滥地运用。细节描写过多反而会冲淡主题,有堆砌之感。只有灵活多变地运用,将叙述和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其融为一体,使整篇新闻通讯真实传神,达到完美的境界。

通讯中的细节描写,就是通讯的生命力,记者只有多在细节上下功夫,才能让作品更深刻,从而让平淡的新闻事实变得更为鲜活。

[1]赵笑岩.细节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J].华章,2011(2).

[2]时旸,石铁.细节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浅析[J].新闻传播,2008(7).

[3]贺五洋.细节镜头让电视新闻更具感染力[J].新闻采编,2010(8).

猜你喜欢
老张生动通讯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通讯报道
感谢老张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老张的猪会听锣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通讯简史
给乞丐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