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远程投送“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2015-08-15 00:52彭富兵陈兆仁郭鹏飞刘立唐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机动部队检验

彭富兵,陈兆仁,郭鹏飞,刘立唐

(1.军事交通学院 联合投送系,天津300161;2.军事交通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天津300161;3.驻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军代处,内蒙古包头014040)

当前,围绕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总要求,全军部队开展大量的实战化训练。军交运输系统结合保障部队重大演训行动,探索实践“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研究探讨“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主要特点、适用范围等理论问题,剖析模式实践运用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对于完善和推广运用该模式、促进战略投送能力生成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 “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的提出

长期以来,在建设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我军一直在探索以运代训、促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办法。近年来,随着我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日益频繁,部队远程投送行动呈现常态化趋势,为组织军交运输保障、开展专业勤务训练、进行能力检验评估创造了有利条件。2011年,结合武警藏疆维稳部队换防,同步组织联合投送训练,探索了“有运必训、保训一体”的组训模式。2012年以来,抓住全军后勤保障能力检验评估活动契机,充分结合部队重大战备演训活动,把能力检验评估纳入保障与训练之中,按照实战流程,同步开展部队成建制、成作战编成的立体投送保障以及专业勤务训练和能力检验评估,形成了“保、训、评”三位一体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军交运输部门在多次重大行动中,采取“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既高质量地完成了较大规模部队投送保障任务,又使全军部队军交运输系统、驻交通沿线军代表系统和全国交通战备系统,经受了近似实战的训练、检验和锻炼,受到各级首长机关的肯定和部队广大官兵的好评。2014年全军《军队联合投送训练规定》集训会指出,创新投送行动、投送训练、能力评估为一体的组训模式,是推进联合投送训练的主要任务之一。结合平时保障部队行动抓联合投送训练,既是提高战略投送能力的现实选择,也是军交运输系统组织联合投送训练的特有优势。强调投送行动、投送训练、能力评估一体组织,推动了“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2 “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的内涵、特点与适用范围

2.1 基本内涵

“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就是紧密结合建制部队输送保障任务开展军交运输训练和动态评估,将军交运输训练和评估融入军交运输保障的实施过程,通过训练提升保障能力,通过评估改进保训水平,促进能力建设[1],这是对传统运训分离、以运代训等组训模式的历史性突破,是推进军交运输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转变投送能力生成模式的创新实践。保障、训练、评估三者的功能和作用各不相同。“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的逻辑起点,是战略投送能力的生成提高。保障是能力的运用,同时也是能力的实践检验,勤务训练的作用在于实现潜力向实力的转化,检验评估的功能在于查找问题、摸清底数、推动建设。组织战略投送行动可以为落实勤务训练搭建实践平台,结合保障进行训练可以为生成、提高能力奠定实战基础,动态评估保障训练活动可以为能力建设科学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战略投送能力的生成提高。

2.2 主要特点

(1)要素体系联动。我军现行军交运输训练主要采取按专业组织的分训、合训和综合演练,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组训模式,但也存在着与部队机动任务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强调以保障部队机动为主线,部队军交运输部门、沿线军交运输部门、交通战备部门和军用饮食供应等部门,全员参与、整体协同、密切配合,实现了保障要素和训练要素的体系联动,提高了军交运输联合训练水平和体系保障能力。2012年赴藏部队综合试验演练远程立体投送中,在铁路投送、航空投送、摩托化机动以及集结部署等各个阶段,按照组织指挥、投送方式、装载能力、运(航)行能力、军供保障、卸载能力等各个方面,开展了投送试验和检验评估,通过全过程全要素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提出系统的对策建议,为增强赴藏部队立体投送保障能力提供了依据。

(2)内容融合规范。传统的以运代训,在训练内容的设置上比较随意,不够规范。“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按照部队机动中投送准备、部队装载、运(航)行、卸载换乘、摩托化机动等各阶段全流程组织,注重在保障部队机动中组织军交运输的联合训练和动态评估,训练评估内容与保障内容融为一体,有效地规范了军交运输联合训练的方式、内容和程序。在“空降砺剑-2012”立体投送行动中,基于对部队投送保障与训练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了铁、公、水、空投送保障和训练的评价标准,探索了结合建制部队远程投送开展训练与评估的方式方法,为规范训练组织管理奠定了基础。

(3)过程科学管理。动态评估是评估人员跟随部队同步机动,实施全程评估,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具有导向、激励、督促和诊断作用[2]。把能力检验评估与立体投送保障和专业勤务训练结合在一起,突出使命任务的牵引作用,紧密结合军交运输的保障特点,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的独特优势,增强战略投送管理效能。通过在经常性保障活动中检验评估,及时分析能力要素的发展变化,考察体系能力的融合生成,实现军地交通运输资源的统筹优化管理。通过在实战化勤务训练中检验评估,分系统分类别明确部队军交运输、交通沿线和交通战备岗位专业素质标准,分层次分阶段细化战略、战役、战术军事运输和交通保障训练的内容及质量指标,分步骤分环节导控装、运、卸和运、修、防训练任务的落实,分层级分单元考评总部、大单位、部队的勤务训练绩效与得失,提高投送训练全过程全要素精细化管理水平。

(4)组织贴近实战。“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以保障部队机动为主线,在实施保障和演训过程中,不专设导调机构,不拟制导调文书,根据保障关系组织指挥协同,按照保障流程控制演练进程,贴近实战、符合实际,同时针对随机出现的状况应急处置,提高了快速反应、应急应变和实战投送保障能力。实践证明,越贴近实战,保障效果越好,训练效能越高,越能实现部队机动保障和联合训练的双赢。在“使命行动-2013A”中,紧盯“打仗”的要求、紧贴实战的准备,立足危局、难局、困局、变局,科学制订输送保障方案计划,做到“一个方向多套预案、一个预案多种设想、一个设想多手准备”,检验并锻炼了实战组织指挥和计划协调能力[3]。运用上海市战略投送支援车队深入开展军地编组训练和实装实载试验,组织民用重装运力快速集结和军运加改装,组织不同型号履带装备进行滚装和重载测试,通过试验积累了宝贵数据,探索和验证了战时军交运输保障模式的可行性。

2.3 适用范围

“保、训、评”三者的组织流程、主体对象不完全相同,功能作用各异。保障的目的在于完成任务;勤务训练的作用在于转化潜力、形成实力;检验评估的功能在于查找问题、推动能力生成和运用。保障是能力运用过程,是能量的释放;训练是能力的运用到生成的过程,是能量释放后再积蓄;评估是调控能力生成与运用的手段方式。目的的差异性决定了“保、训、评”三位一体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从地位来说,保障部队机动,是军交运输的首要任务,训练和评估是为生成提高保障能力服务的。三位一体模式,以保障部队机动为中心,训练和评估倘若对保障活动产生影响,则失去了实用性。因此,训练与评估要掌握一定的度,这个度应以不影响部队正常机动为衡量标准。

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训练与评估的方式有所区别。从任务的紧迫程度来说,在时限紧迫、任务量重的情况下,应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完成保障任务上,在确保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再筹划训练与评估的问题;而对于平时没有太多时限要求的任务,充分利用“运”的契机,有运必训,提高联训水平,锻炼保障能力。从任务类型来说,对于演练演习和平时的部队机动行动,可以广泛开展“保、训、评”的三位一体模式,形成常态化的联合训练机制;而对于应对突发事件或战时行动,应全力抓好保障工作,评估可以采取事后评估的方式。

3 “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实践运用存在的问题

3.1 方案内容繁多,容易出现与实际脱节问题

部队远程投送的保障方案,涉及多种投送方式的衔接转运,装运卸多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本身就比较繁杂。将训练、评估统筹考虑,方案内容设计更为复杂繁琐,部队投送保障准备要求更高,时限紧张,容易出现论证不充分、内容设计与实际脱节现象,影响保障训练的效果。

3.2 组织管理复杂,容易出现协调不畅问题

部队远程投送保障,涉及部队战勤计划、军交运输和地方交通战备、交通管理等多个部门,组织协调复杂。而将训练、评估与保障统筹考虑,三者的组织方式不尽相同,使得组织管理更为复杂,部门权责容易界定不清,主体和对象容易混淆,容易产生协调不畅现象,影响整个行动的开展。

3.3 评估手段方法不科学,影响评估质量效率

在多年的实践中,部队远程投送的保障和训练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组织流程方法。而动态评估工作起步较晚,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在评估指标设置上,还存在重点不够突出、覆盖面不够宽、量化指标不多的问题,影响评估指标导向作用的发挥。在评估方法手段上,应突破传统专家评分、人工记录、表格采集等方法手段,重视信息技术手段和数理分析方法的运用,提高采集数据的可信度以及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

3.4 组训方式新,未形成成熟的规章制度体系

“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组训方式,还未有较为成熟的规章制度,对其组织方式、实施方法进行规范。

4 完善“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的对策措施

4.1 紧贴实战要求,科学设置课目

训练内容、演练课目的设计对于提高训练演练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课目设置越贴近实战实情,训练演练效果越好;演示性成分越多,与实战脱节越严重,训练演练效果越差。紧贴实战要求,科学设计训练内容和演练课目,是提高“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质量效率的有力保证。“使命行动-2013A”中,以联合作战集群登陆战役兵力投送为背景,紧紧围绕立体投送全过程、全要素,区分战备等级转进、输送准备、调度指挥、现场组织4个阶段,开展军交运输联合保障检验性演练。军代处和交通战备部门重点演练了指挥机构开设、运输保障筹划、突发情况处置、军供应急保障、卸载现场组织、民用运力动员、道路交通管制等课目,有效检验了军交运输保障组织指挥流程、保障要素协同、信息手段运用等能力。参演部队重点演练铁路输送变更行动线路、无固定站台应急装卸、摩托化机动梯队抢渡江河、车队快速通过染毒地带和临机变更摩托化机动线路等课目,检验和提高了部队战场生存、快速通行和陌生地域行军等实战化能力。

4.2 强化组织领导,上下结合联动

“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的组织实施,既需要全军军交运输系统和全国交通战备系统整体联动,又需要作战、军训等有关部门密切协同,更需要各级军政主官有力领导。当前,在跨区机动远程投送中,部队与军交运输部门、交通战备部门和军用饮食供应等部门(单位)组织协调脱节还时有发生,成为影响投送时效和训练效果的重点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上下结合、整体协同、密切配合,实现保障要素和训练要素的体系联动。明确军地相关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的职责分工,形成军地携手、上下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总部主要负责制订政策、原则和计划,军区、军兵种主要负责具体筹划、跟踪指导与重点保障,部队、军代表机构和交通运输企业主要负责执行落实任务、总结经验做法,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负责研究特点规律、发现重大问题、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机关、部队和院校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确保投送行动安全高效,勤务训练保质保量,检验评估客观真实,能力建设动态发展。

4.3 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流程标准

贯彻联合作战、联合保障、联合训练的总体要求,按照《军队联合投送训练规定》,科学设计“保、训、评”一体组织的运作方式和制度安排,研究制订具体实施办法,规范工作内容、组织程序和标准要求,并根据各军兵种、各领域、各层次的不同情况,制订与不同投送任务、不同类别部队相适应的分类实施细则,力求投送力量建设成效可量化、投送行动保障水平可比较、投送训练任务落实可考核,实现“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的固化规范、常态运行、深化拓展。

4.4 运用先进理念,创新手段方法

科学运用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手段,对于“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实践效果起到倍增作用。广泛试行和推广运用综合运输、军事物流等先进理念、技术及手段,不断探索和及时总结运用大型飞机、快速船舶、高速列车投送部队的经验做法,引进吸收和集成创新数据链接、模型分析、仿真模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定性分析和定量测算人装混编运输、人装分离运输、集装化运输等不同运输形式在日常保障、应急保障、战时保障中的效能,常态化开展基于任务的立体投送训练、动态检验评估,推动基于信息系统的战略投送体系优化调整,不断提高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质量效益。

5 结语

“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突破了传统运训分离、以运代训等组训模式,对于提高军交运输训练水平、提升评估效果有重要作用,与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加强部队远程投送能力相适应。“保、训、评”三位一体模式的理论和特点规律还应随着其在部队训练、演习等的实践应用不断加以完善。

[1] 张伟.以保障、训练、评估一体组织为实践抓手,加快推进战略投送能力生成模式转变[J].后勤学术,2012(11):26-28.

[2] 杨建军.科学研究方法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53-154.

[3] 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联合投送案例汇编[M].北京: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2014:71-73.

猜你喜欢
机动部队检验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12万亩机动地不再“流浪”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老部队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滚转机动载荷减缓风洞试验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