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猪瘟的防治措施

2015-08-15 00:46尹维坤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病猪猪瘟猪场

尹维坤

(四川三台县景福畜牧兽医站 621100)

1 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特点

猪瘟病毒归属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粒子具有二十面体的非螺旋形核衣壳。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既能在冷冻条件下存活,也能在烟熏烤晒加工的肉品中存活;但不耐热,仅部分毒株可抵抗56℃温度。pH<3.0或pH>11.0可灭活;对乙醚、氯仿;能被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碳酸钠的磷酸灭活。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的脏器和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精液,废水、废水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

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5—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

2.1 急性型

2.1.1 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2.1.2 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

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2.2 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

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2.3 温和型

常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3 猪瘟发生的原因

3.1 防疫管理制度不健全,引进猪只未进行认真检疫隔离,对外来人员进猪场未进行严格把控。

3.2 猪舍环境通风不好、保温、排粪、排尿设备不良,圈舍湿度大。

3.3 应激作用下,发育不良、体质差;有其它病,如仔猪黄白痢,仔猪副伤寒、猪肺疫等存在。

3.4 疫苗效价低、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时操作不严及母猪免疫空白,包括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免疫剂量的不足,防疫密度不能达注100%,存在人为免疫空挡。疫苗的运输、保存、使用不当,会影响免疫效果。

3.5 由于猪瘟强毒感染引起整个猪群发病或由于母猪感染强毒、母猪怀孕后用弱毒苗免疫,胎盘感染猪瘟病毒引起仔猪,特别是20日龄内仔猪发病死亡。

3.6 猪发病后未能及时确诊,导致病原在猪场中散播。

4 治疗、控制措施

A、立即报告,及时诊断。B、划定疫点。C、封锁疫点、疫区。D、处理病猪,做出无害化处理。E、紧急预防接种。F、消毒,认真消毒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用具等,粪便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猪瘟。

虽然没有特效药,但可以进行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临床治疗用药要着眼于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采用细胞因子疗法(应用重组细胞因子作为药物用于疾病治疗的一种方法)与抗病毒疗法、抗细菌疗法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方可收到良好的疗效。抗猪瘟高免血清,小猪每头每次40~60ml,中猪80~120ml,大猪120~160ml,加排疫肽(每50kg体重Iml,重症加量),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2d;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0.2ml)加干扰素(每40kg体重Iml,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4d;同时配合肌注头孢噻呋钠注射液等,每千克体重5mg,每日1次,连用4d。

病猪饮水可用电解多维,加葡萄糖粉,加板蓝根粉,加抗菌肽,饮用7d。

病死猪及粪便和污染杂物一律无害化处理,环境彻底消毒,可用消毒药卫康,或菌毒敌,或强力消毒灵等进行消毒。严禁倒卖病猪及食用死亡猪只。

5 预防

5.1 免疫接种。接种猪瘟免弱毒疫苗或与猪丹毒、猪肺疫制成的二联苗或三联苗。

5.2 开展免疫检测。定期从免疫猪群中抽检免疫猪是否达到保护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等方法开展免疫抗体检测。

5.3 加大免疫剂量。应用4倍量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可繁母猪进行配种前注射,结合检测淘汰隐性感染猪即可有效切断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一胎盘感染一母猪繁殖障碍一仔猪持续感染的恶性循环。

5.4 制定科学合理免疫程序,提高免疫密度。

5.5 及时淘汰一些经免疫后抗体水平仍然低下、或病原血清检测阳性的种猪,净化种猪群。

5.6 做好猪场、猪舍的隔离、卫生、消毒和杀虫工作,减少猪瘟病毒的侵入。

[1]童光志、于力、王云峰:《动物传染病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999年.

[2]蔡宝样,殷震,谢三星:《动物传染病诊断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陈薄言:《动物传染病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

猜你喜欢
病猪猪瘟猪场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