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初探

2015-08-15 00:51柳胜涛刘筱波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语感课文教材

柳胜涛 刘筱波

(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卜庄小学)

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读”到了位,学生语感的培养才可能到位,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而只有多读,学生的想象才可能丰富,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使之多读熟记佳词妙语,精美诗文,就能够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而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所感知领悟的写作技法,往往是教师在作文课上难以指导出来的。指导学生诵读,特别是要求学生用心灵去诵读,去倾听,去倾诉的阅读教学方法,真正使感悟——在诵读中突现。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读者,是富有巨大认识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具有个别差异性的生命活动体,因此教师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习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内因是不断产生的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语文素养水平之间的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使阅读教学有效,教师必须随时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最重要的是贯彻多读、少讲的阅读教学思路。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材选取的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类。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突出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学习规律;并且注重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的前后衔接,体现出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特点。

一、紧跟教材,精心设计阅读教学

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应当用心研读教材,把握教材要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不能偏离教材中心思想。但实践中,多数教学工作者平时花大把时间在教辅材料的讲解上,由于教辅材料的编写水平参差不齐,过于依赖会造成对知识理解的不均匀,不排除多种教辅材料对同一知识的解读出现分歧,这样令学生无所适从。因此,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当发挥倡导作用,紧跟教材,在认真研习教材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要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感悟教材的能力。比如,在授课时,可以要求学生给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整篇的理解也好,一句话的感悟也行,从一点一滴入手,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此外,在阅读时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可以鼓励学生续写课文后续发展情节,鼓励学生借鉴教材中的优秀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将作者的技巧和方法拿到自己文章中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善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抵得过课下埋头苦学几个小时。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时间,争取每一堂课都有收获。那么,怎样把握课堂时间呢?一方面,教师要富有感情。如果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在工作时情绪高昂,感情饱满,就好像自己真真切切地投身到课文当中去,那么我相信没有一个学生会走神。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把授课当成一项任务,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事业中,讲述课文没有丝毫情感,学生难免失去上课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听讲效率,教师是要付出一定劳动的,比如,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应当用引导性的语言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轻松将其带入新的课程学习中。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创设课堂互动机制,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在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特长的同时,也唤起学生参与课文教学的兴致,非常利于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重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字、词、句、篇逐步入手,从修辞手法的认识到批注的写法,从文章的结构到中心的概括,从阅读积累到习作表达等方面教起,让学生能阅读、会阅读。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比如在课堂上给学生预留几分钟默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大致印象,并了解自己的疑问点,在接下来老师的讲解中寻找答案。跟着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原来的疑惑迎刃而解,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换位思考,进一步体会文章要旨,欣赏文章手法。所以,要重视开课前的几分钟,将这几分钟交给学生,让他们发现问题并在授课过程中解决问题,才能保证有所收获。

四、运用现代教学工具

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应用到教学中。身为教师应当看到这一点,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融入科技手段,让教学与科技相接,以实现教学的便捷化。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在紧贴教材的基础上,努力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培养出符合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学生。

我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去接受课改的新理念,去解读课改的新理念,去实践课改的新理念,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融进课改的洪流,在课改这个大平台上尽展风流,为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语感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背课文的小偷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