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理论素养提升研究

2015-08-15 00:50廖彦富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论素养党员干部理论

廖彦富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毛泽东同志曾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对干部而言,理论素养作为一种行动指南,则是重中之重的决定因素。认识指导实践。理论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先进性,是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鲜明的本质特征。

一、践行群众路线和理论素养的关系

群众路线既属于认识论范畴,又属于实践范畴。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其相关理论是党在长期实践工作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群众观的创造性发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党的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

素养,指人后天通过一定方式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北宋陆游在呈给君主的《上殿札子》写道:“气不素养,临事惶遽”。惶遽,即惊恐慌张,遇事慌张失措,是平时能力素养的不足。理论素养,是指在理论知识和理论思维逻辑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理论用以指导实践,较高的理论素养使拥有者事半功倍。反之,理论素养不足的人则遇事“惶遽”,手忙脚乱、手足无措。理论素养是一名党员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们要“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调动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两个积极性,打牢学习教育和查摆问题两个基础”。[2]群众路线,作为一种认识论,是党员所需具备的理论素养之一,群众路线需要理论素养的其他方面内容对其加以“补充”,相关理论是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作为一种实践,群众路线是理论素养得以发挥进而转换为实践的工作载体、领导媒介,群众路线的践行又还需要相关理论素养的内容作为其指导思想。理论素养的修养和理论知识的丰富、发展又需要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得以实现和突破。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内在地包含了群众观、认识论,回答了“是什么,为了谁,依靠谁,向谁学”的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内在地包括了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解决了“什么方式,怎么办”的问题。这一切问题的回答都需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强化认知能力。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群众工作,良好的理论素养才能使党员遇事不“惶遽”。面对和解决具体问题时分三步走:一是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思维能力;二是将具体实际同这种知识和能力相结合,建构一种行为逻辑;三是将建构的逻辑付诸行动。

二、理论素养的具体内容

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一名党员干部所需具备的理论素养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学识修养;二是政治理论素养。学识修养和政治理论素养在一定范畴内相互交错,学识修养具有宽泛性、针对性的特点,政治理论素养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学识修养是指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判断分析能力。政治理论素养是指在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经济利益关系时,所具有的对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信仰的理论认识及认知,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具有针对性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理论知识

群众生活包罗万象,不仅仅只有政治生活,还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保等各个方面的生活。群众工作需要涉及到经济、数学、政治、法律、文化、历史、生物、环境、化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知识。“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各种知识。”[3]知识似海洋,一名党员干部对自然、人文科学的理论素养不能做到无所不包,因此有针对性的科学理论素养不是对某一些理论知识做“挖地三尺”的深入研究,而是一方面针对日常生活,即满足日常工作所具有的常识性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针对学术,即在常识性基础上,对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做一定深入的研究,如环境保护、生态发展、民生问题等,达到对具体行动的指引、指导效果。这种针对性的理论素养的“具有”是与时俱进的。

(二)具有扎实的政治学理论知识

政治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下,通过社会公共权力实现、改变、保障社会经济利益,政治学理论是研究政治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规律的科学理论。“政治学理论主要包括马恩列斯的政治学经典著作研究、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学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4]现实是历史的“遗传”,对于外来思潮影响以及医疗、生态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时都需要运用行政手段去解决问题,我们的决策和措施在做出前都需要借鉴学习国内外已有的的一切政治理论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样才能提升我们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使我们的领导和决策把握正确的政治立场。

(三)具有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外,还涵盖了哲学、经济、文化、军事、生态等诸多方面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实践的坚强后盾和指导理论,只有学懂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我们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一些党员干部潜意识地突出关注其政治理论方面,而忽略了思辨哲学、待人接物、生态发展等方面丰富的建树,“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5]“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6]181

(四)对党章和党性、党纪、党风的深刻领悟

坚持“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和必修课,深入开展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党史国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7]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对党性、党纪、党风的理论浓缩和语言表达,反映了党的宗旨、原则、纪律、作风,是修党性、守党纪、正党风的动力和基础。党章涵盖: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根本理念和途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工作路线和领导方式。因此,党章是我们党员做好新形势下自身工作、实现目标的根本标准和行动指南。

(五)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务的透彻认识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不掌握这些,你根据什么制定决策、解决问题呀?”[3]对党路线、方针、政策、任务的执行,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应用。首先,必须对这些大政方针有一个透彻的认识;然后,才能做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行动部署;最后,将这种部署贯彻到实处去执行。我国存在的许多问题正是由于对路线、方针、政策、任务没有透彻的认识才导致的,是具体执行的问题。例如,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认识上,一些党员干部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片面、不足的认识,导致一些党员干部一味的单纯提高GDP,而忽视了环境问题、民生问题。因此,制定决策、解决问题首先必须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务有一个透彻的认识。

三、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中理论素养不足原因分析

对于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不容否认,我们的党员干部并非圣人,一些干部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任务时存在认识不深刻,制定机关部门决策时所需知识面不全,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时宗旨意识不强、动力不足。在具体实践前就存在一些理论素养问题,只有先正视这些问题,才能够在后面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论素养的相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理论素养观念淡薄,忽视理论学习

一些部门和党员干部对理论素养的观念淡薄,对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理论素养不高的主观原因。导致不肯学、“学过场”、“学应付”。一是逃避学习。一些年轻的党员,因恋爱、家庭琐事等刻意逃避理论学习;一些中青年党员,以工作繁忙为由推脱学习。二是忽视学习。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干部的工作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GDP为根本,认为理论素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软指标,不够“实用”,可学可不学。三是形式学习。一些党员干部把教学形式化,以发放文件、读本传达理论,以“会议”学习会议,照本宣科,不能深刻领会其精髓,对上应付文件,对下应付学员,对理论教育不够重视。

(二)理论学习不够扎实,理论水平不高

一些党员干部学习不扎实,受教育程度不高,是理论素养不高的直接原因。我国1978年恢复高考,新世纪后才逐渐大量输出高学历人才,党员干部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出现分年龄段、分地域。一些年纪大的党员干部甚至对一些物理、化学常识不熟悉。一些人在学生阶段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后都未曾系统、全面地学习过理论知识。西部同沿海,基层同中央省市级机关部门相比较,其党员干部的受教育程度、理论水平明显偏低。一些后学历教育的不重视和不足更加导致这些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不能“勤能补拙”。

(三)理论教育学习软、硬件配套不完善

理论教育首先要有好的软硬件基础,软硬件配套是理论素养提升的客观因素之一。一些地方、部门的理论教育相关的软硬件配套不完善甚至匮乏。一是理论学习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当前与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相配套的管理体制、运行、监督机制有待改进,奖惩措施有待提高,这些问题使得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动力、压力、监管力度不足。二是教育的形式单调与内容单一。一些教育培训照本宣科,教其形而不能学其神;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汇聚一堂,教学不分层次;思维互动不足,忽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育;没有因地施教,全靠教材一本书,忽略结合各地具体市情、县情、具体事例授课。三是配套资金和硬件不足。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基层,学习教育经费不充裕,教材匮乏,多媒体、科技产品设备没有与之配套。

(四)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够紧密

群众工作事无巨细,都需要我们将观点、立场、方法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是理论素养从素养化为实践的过程,是评判理论素养高低的核心因素。理论始终要指导实践,最终要应用于实践,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是理论素养不高的综合表现。“有的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无心也无力在实践中认真运用。……‘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对待上级部署囫囵吞枣、断章取义,执行上级决定照本宣科,生搬硬套”。[8]党员理论素养的高低,不在于是否把原理、词句背的滚瓜烂熟,而在于能否将理论结合实际,应用于实践。

四、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的路径

(一)完善理论教育与学习的制度是保障

制度带有强制性、稳定性、有效性,通过制度的特性来实现对提升理论素养的根本保障。“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8]一是完善“强制性”的人事管理体制。优化管理结构,理顺管理思维,重视理论教育与学习的管理工作,给党员干部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二是健全长效化的理论学习机制。推动理论学习的制度化、长效化、常态化。学海无涯,认知本身有个认识的局限性和学习的无限性,在无限的学习中不断打破局限性,通过有效的学习机制将学习持之以恒,提升党员干部理论认识的深度、广度、高度。三是改善有效的奖惩机制。通过一定的奖励惩罚措施和选拔用人机制,给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发动机加油”,提高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四是建立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建立专项经费用于党员干部理论教育与学习,将钱用在需要的地方,并健全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从而彻底的保证理论学习与教育的“燃油”问题。

(二)创新理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是基础

内容和方法是关于以理论教育来提高理论素养的基础,一些党员干部出现“厌学”、“逃学”、“做样子学”,正是因为理论教育的内容单一、形式单调。要改变现状,一是理论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将理论教育的内容丰富化、地域化、民俗化,将中央要求、学员需求、人文风俗相结合,创造出学员觉得亲切、有滋有味的理论教育内容。二是理论教育的形式多样化。使文件、读本、生活事例之间相结合,用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理论知识,用大家看得见、体会得到的生活实际的例子来解读。例如:一些理论知识可以通过类似央视公益广告、科普广告的动漫形式来实现教育。三是理论教育与多媒体结合。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平台。平台定期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发布精炼、生动、通俗的短小句文,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党员干部于内能存于脑海,于外能拿起来使用的信仰、指南、武器。例如:“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9]“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0]从而,使党员干部做到易学习、爱学习、真学习。

(三)改进理论学习的作风和学风是支撑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改进理论学习的作风、学风建设是理论素养提升的支撑,是体格之魄。作风建设是指对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改进,树立同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的良好风尚。理论学习既是党员干部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一种思想需要,工作需求。只有理论素养提升,才能提高做群众工作的综合能力。党员干部只有改进理论学习的作风、学风,才能在态度上、行为上有一个良好的状态进行理论学习。第一,克服形式主义,端正思想,一改过去那种不肯学、“学过场”、“学应付”的思想和行为。将理论素养的提高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途径。第二,增强宗旨意识,一切为了群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1]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开展工作,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主动请群众评判,引导群众帮助党员、干部查摆问题,监督党员、干部实施整改,形成党内外良性互动。”[12]党员干部,多下县、乡、村、街道基层“互动”,多向群众学习,多倾听群众的心声。在群众生活当中,蕴藏了很多朴素的真理、理论,党员干部向群众学习,拜人民为师。

(四)加强理论学习联系实际应用是核心

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素养提升的最关键阶段和目的。理论素养的提升有一个衡量的实际标准,即理论与实际结合与否,是否将理论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否则,理论水平再高是“纸上谈兵”,理论素养的水平也很难得到认可。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理论联系实际,要经历四个反复的阶段:一是有一个理论学习的过程;二是将理论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即将理论逻辑带入实际问题并结合形成具体行动思维的过程;三是将思维付诸实践的过程;四是将实践提升为理论的过程。这其中要做到三个方面:

第一,充实“答案”的理论基础。不断地充实自己理论的深度、广度、高度。理论是历史的结晶,是间接经验的汇集,间接经验是“第一人”直接经验的概括,而直接经验则是别人实践中经验的归纳。追本溯源,理论是别人实践的经验升华。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理论知识的储备量,才能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发现新经验的康庄大道。

第二,积累“答案”的现实素材。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6]110多“出门下车”走走,到基层,到农村,到工作一线的地方,工作在一线展开,情况在一线掌握,多实地了解情况,听听群众的心声和看法。

第三,检验“答案”的实际效果。经过实践检验、提升的理论认识,还必须再回到实践去。在实践中树立标准,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在实践中升华理论。具体来说,反复检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结果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与群众互动。因为党的工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民,始终围绕着人民群众,只有在群众中才能知道“为了谁,为了什么”,哪些“需不需要”,是否满足“需要”。不仅要在每个措施、决策、行动实践前深入群众,做好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心声、关心群众疾苦,也要在实践后进一步深入人民群众当中,调查了解措施、决策、行动的效果,了解人民群众新的迫切需求,集中群众智慧,再进一步改善措施、决策、行动。只有真正做到以上,才能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理论素养的最真实提升。

五、结语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提升党员干部自身的理论素养,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13]党员干部是否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表现,这既是当前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中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其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因素之一。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2]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14(2).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02).

[4]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2.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共中央办公厅.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N].人民日报,2014-07-03(01).

[8]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13(7).

[9]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

[10]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11]一大—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218.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0.

[13]廖彦富,王跃飞.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研究综述[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5).

猜你喜欢
理论素养党员干部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党员干部新书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