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 大智慧——“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5-08-15 00:51龚敏秋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夹竹桃郑和自然段

龚敏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同样在教学中,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势所趋。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迎来了“微课”时代。“微课程”作为一个新概念,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再也不是一味被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的主体。

一、创设教学情境乐学

情境教学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明确创设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点和趣味性融合起来,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容,也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嫦娥奔月》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朗读、理解、感悟文字,感受人物特点。比如,出示第一段,并用颜色字体突出显示:痛苦、灾难,引导学生思考人们苦难是什么?以及突出显示:登上、运足、拉满,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觉出后羿的“勇”。再比如:“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这时教师可以配合教学需要出示图片,再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读出嫦娥奔月时的优美。在文本最后,教师还可以配合出示苏轼的词中《水调歌头》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引导学生在为嫦娥的祝福中感受嫦娥的善良美丽。

通过引入微课资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帮助了学生更好地去体会文本中嫦娥、后羿、逢蒙等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使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激发了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二、调动多种感官助学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教师要发挥教的作用,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而微课能以其特有的优势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协调联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探索知识、积极寻求答案,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收获。

例如《长江之歌》这篇优秀的诗歌,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考虑到本地区的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真正的长江,未曾领略到长江的磅礴气势,为此,笔者以微课弥补,带领学生领略长江的宏伟博大和多姿多彩,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真切情感和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并且结合《话说长江》这一栏目,截取部分视频进行播放,帮助学生能够了解长江、认识长江,更好地自读、自悟。

在这一课中,微课向学生提供了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源,化抽象为直观,让孩子们通过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多感官、多方位感知长江,感受长江,让长江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与长江血肉相连。这样的教学更为小学生所喜欢,学生兴趣特浓,能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把握诗歌的意境。

三、解决疑难问题会学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的掌握。而微课具有重点突出、时长适中的优势,有利于抽象思维较弱的小学生去理解和记忆,尤其是对于那些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学生,微课能够快速地引入课题,围绕线索突出重点内容,更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例如在《夹竹桃》一文的教学中,作者写的是夹竹桃,但是课文第三自然段竟无一个字提及夹竹桃,有的学生认为这一自然段可以删除,有的学生认为这一自然段不能删除。这一自然段到底能不能删除,有何作用?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微课,把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文字制成课件,通过学生读后小组交流,让学生明白:第三自然段中写了季羡林家中的14 种花,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开得很热闹的景象。而第四自然段写了夹竹桃花与前面讲的14种花相比,它的花期更长,韧性更加可贵。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终于弄清了作者写院子里的14 种花的原因,是为了更加衬托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因此,这一自然段不可删除。

通过微课的展示,引导学生向目标方向思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解决了疑难问题,这种学习方法要比老师在那里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效果强一百倍。

四、想象鼓励创新活学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博大精深,许多内容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可感悟而难于表达。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每位学生都能参与适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各抒己见、深刻体会,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在大胆求异、大胆想象中展现自我。

以《郑和远航》一课为例,在课堂导入部分,笔者出示郑和图片、附上郑和的人名,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自己所了解的郑和。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样的意义等问题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配合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想象,例如讲到郑和船队出发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文字,配以图片来显示这一壮观场面,在富有情境的氛围中让学生谈谈此刻的想法。在学习“战胜凶险”那一部分,教师也可结合《郑和下西洋》的动画片,除了组织学生交流书中描写的“凶险”外,还可展开讨论: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郑和他们遇到的危险又何止这些,自然的、人为的等等,想象一下,他们还会遇到哪些危险呢?又是怎么克服的?为什么他们最终能战胜这些凶险呢?我想,抛给学生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火花受到碰撞,生成的东西一定会更多。

有了微课的加入,更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富有情境的氛围中交流讨论,展现自我,对学生理解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更有帮助。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我们教师也应跟随时代的脚步,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的发展和延续,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因为微课的“加盟”而充满活力。当然,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也应注意一些致命性的问题,不能将微课等同于课堂实录,只要我们能坚持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就能充分发挥微课作用,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夹竹桃郑和自然段
一支夹竹桃
女孩嘴含夹竹桃拍照后中毒
秋天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