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2015-08-15 00:51张建福
语文天地 2015年8期
关键词:例子课外课外阅读

张建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课堂教学也好,课堂延伸也好,升学考试也好,阅读能力的培养及考查都是无可替代的“主角”、“A 角”。因此,重视阅读教学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一致共识。但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就初中阶段而言,教师教学的文章达150 多篇,可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不见明显提升、中考中阅读部分得分率普遍不高。

这一问题令人困惑,引人深思。那么,造成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状况的原因在哪里呢?

据笔者观察和了解,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在于课堂上教师讲解、分析过多而学生阅读、体悟的太少。一节40 分钟或45分钟的课,大部分被教师频繁的提问和烦琐的分析所占据,留给学生的往往只有十几分钟。这种教学方式,必定造成学生在“教材例子”学习上的“消化不良”,集中表现为内容理解不透彻,方法、技巧运用不熟练,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除此以外,从拓展延伸的角度看,学生课外阅读困乏,总量偏低,而教师指导缺乏有效性,课内学习的成果得不到巩固,也是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可以说,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阅读能力不高的状况是“教师造成的”,根源在于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急功近利,强调了应试训练,忽略了能力培养。如果不改变重教轻读、重课内轻课外的教学方式,不能正确处理“例子学习”和“迁移拓展”的关系问题,语文教学的总体面貌就不会有根本的转变,语文教学就走不出困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同时规定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2~3 部名著”。

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立足于课内,放眼于课外,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上取得突破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了应该切实从以下两个方面下足工夫。

第一,吃透教材“例子”,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在阅读方法上,向名人学习是一条便利的捷径。张志公说:“读文章可以……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粗读的目的在于“粗知大意,得其梗概”;想的目的在于了解文章谈了什么问题,说了什么事件,文章写给谁看的,为什么目的而写,然后再进行咀嚼、消化。陶渊明有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一篇文章应先通读一遍,得其大意,了解其主要内容,再逐段分解细读,然后揣摩,推敲一些特别重要的词句,最后再通读领略。不注意整体性阅读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或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如果能按照这个方法去阅读,一定能读懂、读通,读出味来。

应当明确的是,阅读的方法,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但是阅读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则适合所有的学生,所有的文本。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例子”的讲解,把阅读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反复实践,最终形成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宗旨所在。

第二,强化课外阅读,“举一反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以教材为学习的例子(范文),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从而进行更为广泛的课外学习(阅读)。

既然如此,语文阅读教学就不应该死抠教材,把学生培养成为“读死书者”,而应让学生真正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学应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要让学生广泛阅读,大量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鼓励多读书、读好书。既要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又要放开视野,到课外去读一些中外名著及时文。对各种文学样式的书,都应有所涉猎,只要内容不是鼓吹暴力、淫秽、反动的,学生都可读,读得杂一些。要让学生懂得,阅读应是出于自己的成长、是一种自觉的行为,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这才是一种真实的阅读。在读书中遇到难题,自己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和老师共同商量解决。至于学生采用何种读书方法也皆由个人阅读习惯而定,教师作一般方法上的介绍:圈点勾画、点评批注、寻章摘句、卡片心得、浏览背诵,当用则用,这法那法,并无定法,唯有“读”、“悟”是上法。俗话说:“读遍天下书,尽知天下事。”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总之,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就必须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课内阅读是基础,是例子,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延续补充,是举一反三,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正是教学的真谛。

猜你喜欢
例子课外课外阅读
小满课外班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