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语言

2015-08-15 00:51严海燕
语文天地 2015年8期
关键词:词语语言语文

严海燕

随着网络的发展,上网的人数也急剧增加,为追求速度和个性化的表达,一种新型语言开始产生,这就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上网者出于对表达速度和个性化语言的追求,将汉语、英语的一些词汇经过加工改造,并把文字、图片、数字、符号等进行链接和镶嵌,从而形成符号型、数字型、谐音型等带有明显网络时代特征的一种语言。它以其方便快捷、言简意赅、诙谐幽默、人情味浓等特点,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本文分析了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并阐述语文教师应对网络语言冲击的策略。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病毒、防火墙等;另一种是网民之间用于交际的常用词语,如斑竹、美眉、菜鸟、灌水、886 等。后一种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也是我们中学教师应该讨论的重点。我们把这种网络语言归为三大类型。

1.诙谐幽默、简单实用型

网络是一个张扬个性的世界,可以让人天马行空、充分发挥想象力。网络上的新词比比皆是,也不乏生动有趣的词语。比如用“潜水”来形容论坛在线不说话或QQ 隐身状态的人,他和真正的潜水员一样,都有“隐蔽性”的特点,虽然人存在但是别人却看不到或不知道。此言形象而生动。

2.稀里糊涂、将错就错型

网络语言的出现还有一个重要的根源就是电脑操作系统上的智能打字法和搜狗打字法,由于输入的字母,无法迅速匹配到自己所要查找的词语。于是,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打字速度,网民就没有耐心去翻找正确的词语而直接点击回车键默认使用谐音词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如“稀饭”代替“喜欢”、“大虾”代替“大侠”、“灰常”代替“非常”、“神马”代替“什么”、“童鞋”代替“同学”等。

3.低级粗俗、不堪入目型

既然网络是一个极度追求个性、自由的地方,这就难免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在网络上常看到“TMD”、“NND”、“SB”等词,别费心琢磨是不是哪个国际组织的简称,这都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网络脏话。出口成“脏”在一些网站上已成家常便饭了。

二、正确应对网络语言的策略

1.宽容接受态度

对于第一种类型的网络语言,我们应该持宽容接受的态度。中学生求知欲强,渴望交流,这种网络语言不讲究文句的修饰,言简意赅的表达形式正符合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特点。语文教师如果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学生的主要精力不要放在聊天和游戏上,网络完全可以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而且一种事物的兴起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反映。这些充满活力的词语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有些就可能成为现代汉语的新词汇。这也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的一种丰富。因此,对待这类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同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有必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网络语言,以便在和学生交流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应用这些语言。

2.疏导结合的态度

第二种网络语言它只是在网络这种特殊媒介中才能起到有效交际工具的作用,属于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随意性比较大。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极有可能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长期接触这种语言,也难怪中学生写的错别字会越来越多。此类词语可以说是网络词语的主流,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值得重视的地方。不过在当今社会,设想如果你在QQ 上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肯定会被人当成“老古董”,被别人嘲笑为落伍,用时髦话说就是“OUT”了,为了缓解一下气氛,轻松地和朋友海侃一番,网络上用用也无可厚非,但是千万不能用到作文中来。

对待这种网络语言我们可以采用疏导的方法,晓之以理,让学生自觉意识到网络语言的局限和缺陷。告诉他们网语毕竟是以网络为生存前提的,而网络与现实还是有区别的,因此,网络语言使用的范围应限于网络,而不应该无节制地被泛化,更不应该堂而皇之侵占课堂这块净土。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语文教学应坚守自己规范的、标准的教育传统。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多用口语词,可学生的作文中如果常常出现“稀饭”“酱紫”“94”表示“喜欢”“这样子”“就是”,这类网络词,这时我们语文教师的态度应是明确的,那就是不鼓励学生用网络语言写作,有时确实为了某种表达作用,需要用到,那就必须要求学生加以注解。对于第三类网络语言我们则毋庸多说了,那就是全盘否定。

三、注意传统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

网络语言说到底只是一种“快餐语言”,是无法和传统语言相比的。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传统语言中吸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秀的语言之一,有着丰富的语汇,容量大,表现力强。这些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些众多的材料中选取最能表达思想的成分组成句子、篇章,使语言表达得精确、形象、生动。此外,要用好网络语言也必须要有较好的传统语言作为基础。

总之,对待网络语言的正确态度可以概括为“宽容”、“疏导”、“去粗”、“存精”八个字,相信通过语言的“自我净化”功能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网络语言将会得到规范和健全,它也将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词语语言语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找词语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一枚词语一门静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