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初探

2015-08-15 00:54伍林生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后勤工作高校后勤基层组织

梁 策,伍林生

(重庆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 4000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明确要求“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可以预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加快推动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是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高校后勤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党在高等教育事业领域的方针、政策、路线的基层组织,作为服务、保障、支持高校后勤工作的战斗堡垒,作为探索、实践、推动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的先锋队伍,建设好服务型党组织,做好与学校师生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既是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基层组织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高校后勤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

明确了任务和方向,关键是抓落实。本文以重庆医科大学后勤服务型基层组织创建为例,从思想、队伍、作风、内涵和制度5个方面入手,探索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以思想建设为基础,根植服务理念;以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服务能力;以作风建设为先导,改善服务面貌;以内涵建设为抓手,拓展服务空间;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切实走出了一条高校后勤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路子,摸索了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些规律。

一、抓实思想建设,转变服务理念

特别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在各条战线各个历史时期推动事业前进的优良传统。高校后勤各方面工作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和保障,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和后勤事业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后勤工作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后勤员工思想稳定、态度端正的核心保障;是树立后勤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中心力量;是提升后勤员工整体素质素养的有力保证,也是后勤员工主动适应后勤改革,提升相关业务技能的强大动力。

重庆医科大学后勤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围绕着每一个后勤党员的信念、理想和价值观展开,贯穿党建工作始终,是建设好后勤服务型基层组织的“牛鼻子”。后勤服务型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目的明确,就是要解决后勤服务“该不该?”“愿不愿?”的观念转变问题。通过组织生活、“解放思想大讨论”、基层组织基层党员“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一个党员切实转变后勤服务工作的思想观念,树立提供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进而使后勤团队把服务当作一种工作职责,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宗旨夯实基础,思考改革;把服务当作一种价值追求,捧真心献真情,以不断改进服务模式为目标破解难题,务实进取;把服务当成一种理想信念,“踏石有印,抓铁留痕”,以不断树立更高的优质服务标准为方向谋划发展,开拓创新。

重医后勤也深刻地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对象也是人,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的每一个员工都密不可分,与后勤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互相关联,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切实转变服务观念,落实到人。

二、抓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长期以来,一方面,高等院校往往对后勤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重使用轻培养,对后勤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导致后勤队伍建设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相比,人员配备、业务进修、技术培训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更是差距巨大。另一方面,后勤队伍所从事的工作琐屑、繁杂,使得后勤员工常常容易忽视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缺乏职业成长、终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后勤队伍进入“门槛”长期偏低,整体队伍文化水平偏低,整体结构不合理,管理、技术人员相对缺乏。第三,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保障后勤员工的个人提升。这3个方面的影响,极大制约了后勤队伍建设。

事业发展,核心在人。建设一支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后勤队伍是做好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服务型党组织的队伍建设,就是要解决后勤服务“会不会”“能不能”的能力提升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高校后勤服务的各个岗位应用了诸多新技术、新办法、新模式,而高校后勤职工相对理论修养文化素质偏低,如何建设业务素质过硬的后勤队伍,是队伍建设的突破口。重庆医科大后勤党组织进行了3个方面的探索,一是充分发挥好高等院校在教育培训、教书育人领域的优势,通过分工种分岗位,举办多层次多类型培训班,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个方面,营造后勤战线勤学乐学善学的学习氛围;二是强化技能提升和“持证上岗”,通过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促进后勤员工在岗位上练、在实践中学、在服务工作中提升能力;三是加快推动后勤职工素质提升规划,以党员职工为重点,探索建设相关经费保障机制,争取3到5年,初步改善后勤党员人力资源结构,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校情熟、品德好的后勤党员队伍。同时,总结相关经验,扩大工作面,带动后勤职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三、抓作风建设,改善服务面貌

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那样:“党的作风是通过党的组织和党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践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思想方法、行为风格、道德状况和精神状态。”

作风的好坏,关系着后勤党组织的形象,体现着后勤党组织的服务宗旨,同时关系着后勤系统能否在高校办学中发挥好自己的服务作用、保障作用和育人作用。

抓实作风建设,核心是要保持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坚持服务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改善服务面貌。后勤工作涉及到学校工作各方面,重医后勤从自身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入手,从精神、物质、环境等各个方面保证作风建设顺利进行。定期为员工开展“员工业务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礼仪文明培训”“沟通技巧培训”“团队协助拓展培训”,让后勤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辛勤工作、优质服务来感染和熏陶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学生食堂管理、学生公寓管理、安全管理、医疗卫生管理,保证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公寓管理员每一声亲切的问候、卫生保洁员每一份真诚的微笑,展现的不仅是后勤员工自身的品德和素质,更是体现了重医改革发展的整体风貌。

抓实作风建设,要点是把作风建设和后勤工作实践密切联系,坚持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科学服务,促进后勤工作科学发展。重医后勤开展了“爱校爱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参观、讲座了解学校发展史,把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到岗位工作中,让员工树立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思想,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后勤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与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思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真正达到精神文化建设润物无声的目的。

改善作风还要联系后勤工作关系师生衣食住行的实际,需要持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秉公用权、廉洁服务的作风,精打细算自己过紧日子,井臼躬操让师生员工过上好日子。

四、抓内涵建设,拓展服务空间

重医后勤基层组织通过3个方面的工作促进后勤服务工作内涵建设。

1.建立健全服务管理机制。通过总结既往后勤服务管理的经验,通过对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推荐、示范与评审,推动后勤系统建立和完善各门类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制定清晰的后勤服务管理规范和岗位工作手册,明确服务对象和质量管理职责,将员工考评、激励与质量管理挂钩。定期进行师生满意度测评,通过后勤自评、师生评价以及社会第三方评价等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全面综合地评估师生对后勤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后勤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2.组织相关力量,开展服务标准化的研究与示范。加强关于后勤管理机制、模式、方法、工具、体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为提升重医后勤服务质量提供相关的理论借鉴和参考标准。针对“食品安全管理”“电气设施管理”“公寓管理”等后勤工作的核心内容进行标准化研究,尝试建立健全“重医后勤服务质量标准体系”,通过对后勤服务项目的流程、质量、管理、保障、行为等诸要素的规范化,制定后勤服务系列质量标准,开展标准试点示范。

3.推进后勤信息化管理。成立后勤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后勤信息化建设5年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系统建设,树立“数字化后勤”的工作目标。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的方法提高后勤管理效能,增强后勤服务能力,扩展后勤工作服务范围。通过后勤门户网站的建设,展示重医后勤形象,将后勤服务信息上网,提供师生检索查询,增强后勤工作的透明度;逐步构建“采购配送子系统”“供应商管理子系统”“校车管理子系统”“后勤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后勤服务质量评价子系统”“宿管服务子系统”“食堂管理服务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收集、整理、存储后勤服务的各类信息、资料、数据,建立统一的信息收集口径和统计标准,尝试提供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的后勤服务。

五、抓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机制

随着重医办学规模的扩大,师生员工利益诉求增多,服务对象维权意识提高,这给学校后勤服务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抓实制度建设,建设服务长效机制,既是新形势对后勤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创建服务型基层组织的内在需要。

“抓实制度建设,建设服务机制”,简而言之,就是高校后勤基层组织的长效机制建设,要求基层组织创新方法、转变观念,发挥好在后勤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抓实制度建设,需要以服务为导向、以师生满意为目标,建立健全一整套服务工作机制,保障后勤工作科学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日常服务工作为线索,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和评价办法,确立后勤工作服务流程、标准;需要后勤基层组织的领导干部“沉住气做人,沉下心做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经常联系师生员工,走访困难学生,开展鲜活的调查研究,让后勤服务改革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师生员工分享后勤服务改革的成果。

[1] 孙建峰.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3(14):54.

[2] 姜洪杰,魏晓卓,吴君民.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实瓶颈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13-15.

[3] 王俊利,孙建峰.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234,237.

[4] 杨自杰.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是推进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129-130.

[5] 吴永成.落实“三个代表”在高校后勤改革中转变观念[J].成都师专学报,2003(3):11 -13.

[6] 沈洪昌.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和谐后勤——关于高校后勤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0):207.

[7] 尹立一,聂万勇.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困境及解决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97 -99.

[8] 胡建雄,唐吉红.新形势下探索高校后勤改革的和谐发展之路[J].高校后勤研究,2009(4):41 -42.

[9] 徐军.高校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74-77.

[10] 丁成,代云,马杰.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性思考及实践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1):58-61.

[11] 陈吉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党建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1(12):316.

猜你喜欢
后勤工作高校后勤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浅谈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和谐校园下的高校后勤工会创新路径探索
精细管理后勤工作
进一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