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技期刊外文字母正、斜体书写的探讨

2015-08-15 00:54齐孝声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正体小写斜体

齐孝声,曾 玲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医学》编辑部,重庆 401120)

医学科技期刊担负着传播医学知识的重任,为了表述的准确性及一致性,外文字母在医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由于同一个外文字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有不同的含义,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等常具有特定的意义,这使外文字母的规范书写显得十分重要。国内一些医学科技期刊在外文字母的书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对涉及医学领域的外文字母书写规范进行归纳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篇幅所限,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进行归纳,笔者在此主要对医学科技期刊外文字母的正、斜体格式进行介绍和归纳,以提高期刊承载内容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一、动、植物学名的书写

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从高到低分别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每一个层次又可分亚系,如亚属、亚种等。拉丁文因其结构严谨,表达确切而被用于生物的命名。动、植物的拉丁学名是其获得国际认可的唯一身份识别码。目前,人们采用瑞典植物学家Carolus Linnaeus倡导的“双名命名法”规则,其主要结构为:属名+种名+命名人。动、植物拉丁学名中,第1个词为属名,应斜体书写,且首字母大写;第2个词为种名,斜体书写,但首字母小写;第3个词为命名人姓名,需正体书写,常用缩写。涉及亚种(subspecies,ssp)、变种(varietas,var)、栽培变种(cultivarietas,cv)、变型(forma,f)、异名(synonymum,syn)等亚系时,亚系的说明正体书写,且小写、缩写;而亚系的名称则与种名一样,采用斜体、小写[1]。如:青蒿素Artemisia annua L.,其构成:属名(Artemisias)+种名(annua)+命名人(L.);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inn.,其构成:属名(Datura)+种名(stramonium)+命名人(Linn.);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Bacillus subtilis var.niger,其构成:属名(Bacillus)+ 种名(subtilis)+变种(var.)+变种名(niger)。

二、基因、mRNA、cDNA及蛋白质的书写

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mRNA是携带遗传信息,在蛋白质合成时充当模板的RNA。cDNA是一种利用逆转录酶,以RNA(通常是mRNA)为模板制成的复制品。蛋白质为基因所编码。基因、mRNA、cDNA及蛋白质的书写多采用相同的符号,仅在大、小写或正、斜体的格式上有所区别。在对其进行描述时,常因错误的书写而导致表达意思的混淆。

根据遗传学趋势(trends in genetics,TIG)遗传命名指南的规定[2],基因的全称不用斜体书写,但基因符号采用斜体。1966 年,Demerec等[3-4]提出了基因符号的书写规则:(1)如果基因名称为一个英文单词,则采用前3个字母的斜体表示;如基因名称由几个英文单词组成,则一般用这几个词的斜体首字母表示。(2)产生同一表型的不同基因,即基因表型相同,但突变型不同时,则在其后加上不同的大写斜体字母表示。(3)同一基因有不同突变位点,则在用基因符号后面加上正体的阿拉伯数字,如果突变位点所属的基因还不确定,大写字母用一短线代替。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活化基因1,全称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activated gene 1,不用斜体;其基因符号为NAG-1,由斜体的单词首字母及阿拉伯数字组成,“1”表示该基因有突变位点,为突变型别的编号,连接短线(-)表示突变位点所属基因还不明确。又如trpA23,trp为tryptophan(色氨酸)的前3个字母,A为不同的色氨酸基因,23为突变型别的编号。

基因的字母大、小写因物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灵长类(包括人类)、某些家禽或家畜基因符号的所有字母大写(如SHH基因);小鼠或大鼠基因符号仅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如Shh基因);细菌、鱼、蜥蜴等其他生物的基因符号中,所有字母小写(如 shh 基因)[5]。

mRNA、基因组DNA及cDNA的书写参照基因的书写,如 IGF1 mRNA、IGF1 gDNA及 IGF1 cDNA。DNA片段(如DXS 9879E)及等位基因(如PGM1*1)也采用斜体书写,等位基因的星号(*)用于区分基因符号与特异等位基因符号。蛋白质的名称与对应基因或等位基因的名称相同,均采用正体表示;蛋白质名称的字母大、小写格式也因物种的不同而稍有不同[6-7],除细菌、鱼等的蛋白质名称首字母应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外,其他绝大多数物种(包括真菌)蛋白质名称中的所有字母采用大写[2,5]。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书写

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从原核生物中发现的、能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碱基顺序的核酸水解酶。1973年 Smith及 Nathans[8]基于内切酶来源的微生物学名提出其命名规则,具体如下:(1)内切酶的前3个字母采用斜体,第1个为内切酶来源的微生物的属名首字母,需大写;其后2个为微生物种名的前2个字母,小写,如来源于流感嗜血菌(Hacmophilus influcnzac)的内切酶用Hin表示,来源于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内切酶用Eco表示。(2)若同一种微生物有不同的变种或品系,则需加上该变种或品系名称的第1个字母,正体编排置于第3个字母后,如Hinc、Hind中的c、d分别为流感嗜血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的c、d血清型菌株。(3)如果在同一种微生物中发现有多种内切酶时,根据发现、分离的顺序,用正体罗马数字Ⅰ、Ⅱ、Ⅲ……表示,如HindⅠ、HindⅡ及HindⅢ等,罗马数字与前面的字母之间无空格[6,9-10]。

四、质粒的书写

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因子。1976年Novick等提出了质粒的命名原则[11],质粒的名称一般由几个英文字母及编号组成,采用正体书写。第1个字母为小写“p”,表示质粒(plasmid);后面2个或3个字母应大写,表示发现或构建该质粒的人员姓名、实验室名称等;最后的编号为阿拉伯数字,用于区分同一类型的不同质粒,如pTZ19,表示TZ实验室发现或构建的第19号质粒。值得注意的是,质粒中的位点为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应按限制性内切酶的编排规则进行书写。

五、涉及医学的物理量符号的书写

医学科技期刊中常涉及物理量符号的书写。物理量是量度物体属性或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过程的量。物理量符号通常为单个拉丁或希腊字母,常采用小写斜体表示,在易混淆时用大写斜体,符号后不附加圆点,如长度l、面积A(或S)、体积V、质量m、时间t、压力p、相对分子质量M、物质的量浓度c等(pH除外,用正体);而计量单位的符号用正体,以避免二者的混淆[12]。如:l=5.0 m,l为长度的量符号,m 为其单位;m=0.5 kg,m为质量的量符号,kg为其单位等。无方向的物理量称标量,有方向的称矢量和张量。其中,矢量(α)、张量(T)符号还应采用黑斜体书写[1]。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量有相同的符号或某一个量有不同的应用(或表示不同的值)时,采用下标以区分。其中,表示物理量符号的下标用斜体,如cp(p:压力)、Iλ(λ:波长)等;而其他非物理量下标用正体,如 cg(g:气体)、md(d:干燥)等[12]。有人在总结量符号的正、斜体书写时指出,正体字母所代表的内容通常是不变的,而斜体所表示的内容一般是变化的[13]。

六、涉及医学的化学符号的书写

化学元素、粒子、射线符号应采用正体书写,如元素 H(氢)、Na(钠)、Fe(铁)等;粒子 p(质子)、n(中子)、e(电子)等;X - 射线、α -射线、γ -射线等,射线名称与射线间用半字线连接。表示物质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应采用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排版,并在其后加半字线,置于化合物的名称前。如:含双键的化合物中,Z、E分别表示顺式、反式;手性碳原子连接的4个不同基团的空间结构中,R-、S-分别表示顺时针、逆时针排列;在书写氨基酸、肽类、糖类分子时,将氧化态较高的碳原子置于上方,按取代基在右侧或左侧来定D-型或L-型;物质旋光性采用 l-(左旋)、d-(右旋)、i-(内旋)、dl-(外消旋)等来表示;官能团在有机化合物中的位置采用o-(邻位)、p-(对位)、m -(间位)、iso-(异位)等来表示;对于多碳化合物,常采用斜体希腊字母 α、β、γ、δ等对碳原子的位序进行标识[14];其他还包括:trans-(反式)、cis-(顺式)等的书写。

七、涉及医学的数学、统计学及其他符号的书写

医学科技论文在一些情况下会涉及到数学符号的书写。一般来说,变量(如 x、y)、坐标系符号(x、y、z轴)、函数[如 y=f(x)]、一般常数(如氖分子数为0.5 L,L是阿伏加德罗常数)及特定场合中视为常数的参数(如a、b)等用斜体字母表示[15]。统计学符号应采用斜体书写,如s(标准差)、n(样本数)、t检验、F 检验、χ2检验、P(概率)及 r(相关系数)等。论文中使用的某些拉丁词也应用斜体书写,如 et al(等)、vs(相对)、in situ(原位)、in vivo(在体)、in vitro(体外)等。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中不断地对外文字母的书写格式进行归纳、总结,将有利于期刊正确表达论文主题,规范、严谨地向读者呈现高质量内容,并引导严谨的科研作风。

[1] 廖彩荣.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及其编校问题[J].学报编辑论丛,2011:68 -73.

[2] 遗传学进展编辑部.TIG遗传命名指南[M].王金发,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DEMEREC M,ADELBERG E A,CLARK A J,et al.A proposal for a uniform nomenclature in bacterial genetics[J].Genetics,1966,54(1):61 -76.

[4] YOUNG J M.An overview of bacterial nomenclatur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lant pathogens[J].Syst Appl Microbiol,2008,31(6/8):405 -424.

[5] FUNDEL K,ZIMMER R.Gene and protein nomenclature in public databases[J].BMC Bioinformatics,2006(7):372.

[6] 夏元铃,高珏,周丽萍,等.分子生物学类论文中几类常见名词的正斜体编排[J].编辑学报,2009,21(2):127-128.

[7] 赵丽杰.期刊的选题策划[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8] SMITH H O,NATHANS D.Letter:A suggested nomenclature for bacterial host modification and restriction systems and their enzymes[J].J Mol Biol,1973,81(3):419-423.

[9] ROBERTS R J,BELFORT M,BESTOR T,et al.A nomenclature for restriction enzymes,DNA methyltransferases,homing endonucleases and their genes[J].Nucleic Acids Res,2003,31(7):1805 -1812.

[10]张冰.科技期刊中基因及蛋白质的规范表达[J].学报编辑论丛,2007:81 -83.

[11] NOVICK R P,CLOWES R C,COHEN S N,et al.Uniform nomenclature for bacterial plasmids:a proposal[J].Bacteriol Rev,1976,40(1):168 -189.

[12]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 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13]刘岩.外文字母正斜体和黑白体在科技期刊中的正确使用[J].学报编辑论丛,2004:165-166.

[14]刘显亮.化学稿件中非量和单位字母的规范用法[J].编辑学报,2007,9(3):181 -182.

[15]黄怡胜,张楚民,朱娴.某些外文符号的正斜体、黑白体及其他[J].科技与出版,2000,19(5):11 -12.

猜你喜欢
正体小写斜体
投稿须知
正体与斜体的使用规则
投稿须知
科技论文中正体与斜体格式简介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从张大千看守正体诗词创作的价值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海南医学》斜体的使用说明(一)
正体与斜体使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