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阴阳学说在失眠中的应用

2015-08-15 00:54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学说阳虚阴虚

肖 峰 赵 婧

(1.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 上海 200433;2.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中医科 上海 200433)

失眠症是睡眠中断或睡眠时间减少引起的睡眠障碍,失眠属于睡眠困难和伴有精神神经性疾病的睡眠障碍中的亚型[1],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白天困倦等症状。失眠在祖国中医上称属于“不寐”的范畴,古代文献中亦有称为“目不暝”、“不得眠”等[2]。我国中医阴阳学说认为“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明确指出睡眠、觉醒与阴阳的盛衰紧密相关。2002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IFMHN)主办的“全球睡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45.5%的人存在睡眠问题(28%失眠,17.4%可疑失眠)[3]。失眠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4]。

本文试从中医阴阳学说入手,论述中医阴阳学说对失眠的认识及其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协助指导失眠的辩证治疗。

1 阴阳学说概述

阴阳学说源于《易经》,是中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阴阳就是对立统一,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方面。阴阳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后,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着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阴阳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又是消长平衡的,所以阴阳失调就会导致阴阳的偏盛偏衰而发生疾病。中医认为疾病的病因为阴阳失调,所以诊断疾病必须先审别阴阳。《景岳全书》言:“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阳盛者泻热,阴盛者祛寒;阳虚者扶阳,阴虚者补阴,以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复归于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就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2 阴阳学说与失眠的联系

睡眠和醒觉是人体生命的正常生理活动之一,是随着自然界的阴阳消长、昼夜变化的节律而不断更替[5]。正如《类证治裁·不寐》云:“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而不交阴也。”就明确指出失眠与机体的阴阳失调有关。王庆其[8]认为人体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的生理基础是阴阳之气的出入消长,而失眠的主要原因是阴阳之气的消长失常造成的。禄颖等[9]从阴阳学说角度,对更年期失眠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探讨,阐明了人体阴阳失衡是失眠发生的内在因素。所以,阴阳不通、阴阳不交是失眠症的根本病机[6]。

笔者综合各类文献,从阴阳学说角度将失眠病机分为三类:

一为阴虚火旺。《伤寒论》言:“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就指出伤阴可致失眠。阴液亏虚,机体阴液不足,不能敛阳,导致阳气浮于外,故而失眠。亓光峰[7]认为造成脏阴亏虚的原因主要有:思虑劳倦过多,伤及心脾,心伤则精血暗耗;或长期不寐,暗耗人体精神气血,虚阳尤奋;或素体虚弱,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笔者以腑脏辩证进行探析,将阴虚不寐分为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和胃阴虚等;

二为阳虚阴盛。《伤寒论》大青龙汤方后注:“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讲的就是汗多亡阳,虚阳上扰而致失眠。汪蕴谷《杂症会心录》认为:“倘其人本体阳虚,虚阳浮越而不寐”。五脏及胆、胃之阳虚、气虚均可致不寐。然而,心为君主之官,精神之所舍,心藏神;肾为先天之本,为五脏六腑阴阳的发源地。“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阳虚失眠多从这两脏论治。;

三为痰淤交阻。人体津血失于转输运化就停止为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痰淤互结,胶着难化阻碍了“阴阳交通”的道路,阴阳不交则导致失眠。《素问·逆调论》言:“胃不和,则卧不安”,就是说明胃腑不通,痰湿内生,气机阻滞会导致失眠。《丹溪心法》亦云:“百病中多有兼痰者。”

3 阴阳学说在失眠中的应用

《灵枢·邪客》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明确指出了失眠与阴阳偏盛偏衰有很大关联,所以调理脏腑虚实,使其阴阳和合,就是中医治疗失眠的治疗原则。

3.1 阴虚火旺证:笔者以腑脏辩证进行探析,将阴虚不寐分为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和胃阴虚等类型。心阴虚患者多因思虑过多暗耗阴血、或肝肾阴亏累及于心、或心为邪扰灼伤心阴而致失眠。沈建平等[10]用天王补心汤治疗阴虚内热型患者36例,经临床观察表明疗效满意。肝阴虚患者因肝血不足、或肝受邪母病及子而致失眠。肝阴虚代表方为酸枣仁汤,滋养肝阴,宁心安神。肾阴精不足,肾水不能上济心火,水火不交,心火扰乱心神而致失眠。所以肾阴虚失眠治宜滋阴补肾、养心安神,傅春梅[11]用朱丹溪滋阴降火的代表方大补阴丸治疗阴虚失眠病症,疗效满意。胃阴虚患者胃阴不足,虚热内生,扰乱心神以致失眠。常用益胃汤、麦门冬汤加减以治疗。

3.2 阳虚阴盛证:五脏及胆、胃之阳虚、气虚均可致不寐。然而,心为君主之官,精神之所舍,心藏神;肾为先天之本,为五脏六腑阴阳的发源地。“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阳虚失眠多从这两脏论治。心阳虚衰,鼓动、温运无力,血脉运行不畅,心神失养而致失眠。临床多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治疗。,肾阳虚,不能与阴争,入夜阳气难入于阴,寐则易似睡非睡[12]。采用肾气丸加龙骨、牡蛎、石菖蒲等治疗。

3.3 痰淤交阻证:痰瘀互结,胶着难化,阻滞脏腑经络,心失血养,以致失眠。所以针对痰瘀交阻所致失眠之症,治之当以化痰祛瘀为主。常用方有血府祛瘀汤加减、温胆汤加减及桃红四物汤等。

4 案例分析

以下取赵婧医师典型病案一则,以供参考

李某某,女,73岁,2014年2月15日初诊。自诉失眠1年余,症见入睡困难,梦多易醒,畏寒发冷,神倦力乏,口干,耳鸣,心烦惊悸,腰膝酸软,夜尿多,苔少,脉沉弦细。辨证:肾阳亏虚,虚阳上浮,心肾不交。处方:桂枝3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制附子(先煎)9g,砂仁(后下)12g,磁石30g,炒酸枣仁20g,朱茯神1 5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服7剂后诸症减轻,加用厚朴12g,枳实12g,继服7剂。三诊,睡眠较前明显改善,二诊继服7剂,病情基本痊愈。

按语:

患者年过7旬,肾阳亏虚,阴阳失调,阴不制阳,虚火上浮,心肾不交,心神不安而致失眠,辩证为阳虚失眠,治以温阳潜镇之法。

方中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引火归原;酸枣仁、朱茯神、生龙齿、生牡蛎和磁石以重镇安神;砂仁温脾健运,宣散中宫阴邪;甘草补中调药。服药后虚阳得补,浮阳得降,心神得宁,故失眠自解。

[1] Hishikawa Y.Appropriate use of benzodiazepines in insomnia:clinical update.J Clin Psychiatry 199l:52Suppl:10-3

[2] 田德禄,蔡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33-138

[3] 赵忠新,黄继忠.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21

[4] 赵忠新,张照环.应给予睡眠更多的关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513-515

[5] 高荣林,徐凌云.中医睡眠学说及其科学内涵[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1):16-17

[6] 刁丽梅,刘泰.从《黄帝内经》理论浅析失眠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J].浙江中医杂志,2 008,43(2):73-74

[7] 亓元峰.滋阴清热化痰法治疗慢性失眠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1,26(5):602

[8] 王庆其.以阴阳消长脏腑虚实理论辨治失眠[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5):29

[9] 禄颖,李翠娟.从天人阴阳关系论治更年期失眠[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0):2246

[10] 沈建平,吉庆.天王补心汤治疗阴虚内热型失眠36 例疗效评价[J].天津中医药,2011,28(3):217

[11] 傅春梅.丹溪养阴法在失眠治疗中的运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8):37-38

[12] 傅春梅.论肾为老年失眠病机的核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2):808-809

猜你喜欢
学说阳虚阴虚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白术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