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5-08-15 20:52曾晓辉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培育价值观

曾晓辉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结合四门“思政课”的内容和特点,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简称《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方向。《意见》中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有四门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结合四门“思政课”的内容和特点,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纲要”课教学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纲要”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因此,“纲要”课教学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

2006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二、“原理”课教学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辩证关系

“原理”课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原理”课教学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辩证关系,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一)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某类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点,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可分为日常价值观和哲学价值观两个层面。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价值尺度、价值原则,成为人们评判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观念模式。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领地位、起支配作用的价值理念,是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长期普遍遵循、相对稳定的根本价值准则,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辩证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基本主张。在当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美好前景,始终是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

三、“概论”课教学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撑作用

“概论”课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因此,“概论”课教学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撑作用,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要坚持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在第一条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进一步重申和强调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

(三)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基础”课教学重点突出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基础”课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基础”课教学重点突出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习近平提出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9.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新华网,2013-12-23.

[3] 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 戴木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3).

[5]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2-25.

[6]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构建学校精神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例谈——以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人格教育”为例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