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塞冬阴影

2015-08-17 03:55文浩
兵器知识 2015年8期
关键词:反潜机巡逻机岛礁

文浩

2015年5月20日,美国海军的1架P-8A反潜机飞临我南海上空,对我南沙岛礁建设进行空中侦察。这次飞行载有美国CNN的电视记者,并很快在21日就向全世界发布美国侦察机“驾临”南海的独家消息。因此不难看出,这是一次美国军方和媒体界联合组织策划的行动,其目的就是将南海问题持续炒热,从中渔利。而且除了CNN外,美国海军也紧随其后公布了两段这次飞行的视频。抛开美国南海侦察飞行的造势不谈,美国方面公布的总共长达20余分钟的视频,也是一份难得的研究美国P-8A反潜机作战的资料。

从新闻上得知,执行这次侦察任务的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下第72特遣部队所辖的VP-45侦察机巡逻中队的P-8A“海神”反潜机。从驻地来说,VP-45侦察机巡逻中队应该在日本的厚木(嘉手纳)基地。然而美海军公布的视频中却明明白白地显示,该架编号为758的P-8A反潜机是从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起飞的。该基地也是美军在上世纪冷战期间遗留给菲律宾的重要军事资产。

早在2012年菲律宾“雨燕”风灾过后,美军就开始以救灾的名义,将VP-45中队当时装备的P-3C巡逻机,派往克拉克空军基地。2014年VP-45中队完成P-8A的换装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向克拉克空军基地派遣这种最先进的侦察机。美海军网站上甚至公开承认,派遣最新的P-8A到西太平洋,是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的重要步骤,确保美国第七舰队在亚太的作战优势。从2015年2月1日至22日,VP-45中队的两个作战机组以及相关后勤维护人员,就是使用这架编号758的P-8A反潜机,完成了其在2015年首个在菲律宾基地的分遣队巡逻任务。

在21天任务期中,美军总共飞行时间为180小时,平均每天8.5小时。美军的P-8A除了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提供海上实时侦察情报以外,还向菲军海空军人员介绍熟悉P-8A的作战特点。

这次向全世界曝光的侦察飞行,很可能是VP-45中队第二次为期3周的分遣队巡逻任务。虽然飞机没有更换,但美军可能轮换了新的机组人员来锻炼。这次任务的特殊性在于媒体的介入,而且目标又是极为敏感的亚太地区。因此美国海军第72特遣部队的头头麦克·帕克上校亲自来坐镇,和美国CNN的记者一起上飞机。相对于VP-45中队的级别来说,帕克上校一般一年最多来视察1~ 2次。这回专门跑来菲律宾和CNN的记者作陪,也显示了美军对这次报道行动的重视。

从视频中展示的克拉克空军基地来看,现代化程度有限。尽管菲律宾官方已经把该基地打造成重要的航空港,但应对P-8A这样的先进反潜机还是比较困难的。P-8A的检修、维护、备件的更换,都需要特殊的装备。笔者甚至猜测,这些部署到菲律宾的P-8A,根本就没有实弹,因为这超出了菲方基地设施的能力。另外美军人员的居住、休息、娱乐、就餐也构成相当的后勤压力。因此不难推测,3周的特遣巡逻任务,是美军在菲律宾实际部署的极限时间。

当然美军正式回归克拉克空军基地,将能够让“海神”在菲律宾有个更舒服的“家”,而且对于支持美军重返亚太和为菲律宾打气,有着更实际的意义。但美军此举一方面会浪费大把的资金,另外将极大刺激亚太局势的恶化,因此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这次美军没有公布其侦察机的飞行轨迹,但从CNN的报道以及美军的视频来看,其飞行轨迹是从克拉克空军基地起飞,前往距离最远的渚碧礁,然后是永暑礁和美济礁,最后在飞过菲律宾侵占中国的仁爱礁之后,再返回克拉克空军基地。

通过谷歌地球软件的大致计算,其飞行总距离有2 166千米左右,按照P-8A时速850千米的巡航速度,整个飞行时间大概在2.7个小时左右。美军对P-8A要求的指标是滞空时间10.5小时,低空反潜滞空时间4小时。再考虑到美军P-8A在菲律宾部署期间平均每天8.5小时的飞行时间,因此这次P-8A除了飞行之外,留给侦察观测的时间至少有6个小时。即便CNN的记者要赶回发稿的要求,P-8A的侦察时间也不会少于3~4个小时,也就是说在渚碧礁、永暑礁和美济礁上空,美机理论上至少能分别盘旋1个小时以上。

这确实体现了P-8A这种大型反潜/海上侦察机的优势。特别是相对原来的 P-3C,P-8A在保持长滞空时间的同时,还能以比传统涡桨飞机更快的速度,前往另一地域或摆脱跟踪。实事求是来说,现在中国还没有能与之在空中“纠缠”的空中平台。由运八系列改造的高新系列特种飞机,只能在滞空时间上稍稍抗衡,但速度跟不上,美军P-8A可以说走就走;战斗机固然速度快,但滞空时间短,即便是由空中加油机来助阵,从中国大陆本土赶来的战斗机也耗不过P-8A。

而且从机组的配备上,美军的P-8A也有长期作战的特点。美军P-8A的机组有9人,包括3名飞行员、2名飞行军官(包括1名战术协调员TACCO)、2名反潜声呐操作员、2名非声呐系统操作员。从视频上看,这次飞行机组肯定是超编状态,而且1名非声呐系统操作员还承担了记录中国军队无线电喊话的工作。其中3人制的飞行机组,非常好地契合了P-8A长航时作战特点。这架P-8A采用“一老带二新”的模式,也就是1位少校军官带两名中尉军官。在起飞时,是1名美女中尉飞行员坐在机长的位置上驾机起飞,而少校则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进行辅助。在飞行过程中少校也时不时在机长位置上驾驶飞机。而在返航的过程中,则是一位男性后备中尉飞行员坐在机长位置上驾驶飞机直到降落。这种搭配方式不但可以有效减轻飞行员长期驾驶的疲劳,而且可以加速年轻飞行员的培养速度。

但美机选择这三个岛礁实施侦察并通过媒体渲染,除了要炒作南海问题之外,也隐含了他们的担忧。因为美军认为这三个岛礁是中国在南海进行填海作业系列工程中工程量最大的,也是最具“进攻性”的。其中通过美军拍摄的视频可以发现,永暑礁的机场已经看出大致的模样,甚至有些已经有了跑道。其长度远远超过台军控制的太平岛跑道。美军认为这里的跑道建成,将能够起降中国空军的所有飞机。尽管美军的说法并不一定准确,甚至有夸大的嫌疑,但只要这个机场跑道能够起降运八飞机和歼-11战机,美国P-8A反潜机的优势就要大打折扣甚至荡然无存。因为如果岛上建有远程预警雷达,起飞的战机可以在距离本岛数百千米的范围外,设立“空中防线”来监视、警戒、跟踪甚至驱离美军飞机。而且有了“地利”上的优势,中国军队的战机可以有的是时间来和美国人在空中玩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

这次美国媒体和军队公布其空中侦察视频,得以让我们有机会了解P-8A的机舱内部情况。尽管著名的英国《国际飞行》杂志早在几年前就发布过非常详细的P-8A反潜机的剖视图,但观看美军的实际使用,还有一些值得说道的“点”。

过去P-3C反潜机中,任务成员是分散布置。例如飞机领航/通信员席和战术协调员席在最前面,后面是单独的雷达操作员席,而两个声呐操作员席则并排设置在机舱中部。而P-8A则将这些分散布置的战位统一起来,集中在座舱中部设置了一个5人的任务工作站。

从美军的视频来看,这个工作站集成了战术协调员、反潜声呐操作员、通信员、雷达操作员等多个战位,具有很强的信息共享功能。例如每个战位的上方显示屏都能够同时显示P-8A光电塔传回的中国岛礁的可见光和红外图像,而各战位人员在共享信息的同时,还能够通过下方的显示器来进行本专业相关的操作。例如有的战位下方显示屏合一显示本机的运动轨迹和周围舰艇的活动情况。其中一些屏幕上有明显的马赛克显示特点,这并不是美军对相关图像的保密处理,而很可能是P-8A装载的AN/ APY-10雷达,在使用逆合成孔径雷达功能对海上移动目标进行实时跟踪。但由于是对外发布的视频,美军没有在屏幕上显示高精度图像。

而且美军对P-8A的野心还不止于此。按照波音公司的设想,P-8将装备更先进的机载地面侦察AGS系统,装备更先进的主动相控阵雷达、地面目标指示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来取代空军的E-8联合星飞机。

因此,美国波音从一开始,就不是将P-8A作为单纯的反潜机,而是“多任务海上飞机”。必要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准预警机”和“准指挥机”来成为战场的力量倍增器。这从视频中显示的P-8机舱内的另一个小细节得到证明。美军在P-8A的每一个战位,甚至包括独立的观察窗坐席,都配置了“任务语音面板”(MAP)。这使P-8A的每一个机组成员都有能力接入各波段的无线电和卫星通信甚至数据链系统。中国海军对美机侦察的警告性无线电喊话,都是通过该系统被美军人员记录下来的。但显而易见,美军在P-8A上设置如此多的MAP,显然不是为了收听喊话,而是为更复杂的海上任务指挥做准备的。

另外,P-8A的驾驶舱给机长的位置配了一块可以移动距离的HUD抬头显示器。和C-17的固定式HUD相比,P-8A的优势在于角度可调节,而且视场更大。当然这都是美国先进航空工业的“副产品”,美国波音787大型客机早就配备了更大更先进的HUD,而且机长和副驾驶各有一块。

美国P-8A的驾驶界面和原来的波音-737-800的差别并不大,这一方面有采用大量商业产品的因素,但也带来了军民融合的方便。因为对于像P-8A这样的非主力作战平台,很多民间飞行人员稍加训练,就可以投入飞行任务。中国现在民航飞行员队伍也在逐渐壮大,如何利用好民间的飞行力量,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CNN的视频中,P-8A的工作站显示器上暴露出了南海上空的一个亟待改变的现状:在中国南沙海域上空没有中国的飞行情报区,而是在东西两方向分别被越南(胡志明飞行情报区)和菲律宾(马尼拉飞行情报区)给瓜分。

飞行情报区并不是防空识别区。而是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所划定,区分各个国家或地区在该区的航管及航空情报服务的责任区。与防空识别区不同,飞航情报区以航管及飞航情报服务为主,有时因为特别的原因会切入邻国领空。飞行情报区内的飞行情报和告警服务由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负责提供,所以飞行情报区是民用航空的概念,由其划分国际民航组织规划和管理。

由于历史原因,飞行情报区只是大致和领空重合。几乎所有公海上的公共空域也根据历史沿革划分到了各国的飞行情报区中。可以说,一国得到了飞航情报区的管辖权,说好听点是承担了该空域内航管及飞航情报服务义务,实际上是把经过该空域的所有飞行器的飞行安全抓在了自己手中。

因此,飞行情报区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飞行安全。中国在南海上空的飞行情报区的斗争,过去一直在进行,将来更不可能停止。

从1974年自恢复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的合法席位后,中国多次向国际民航组织提出重新调整南中国海空域结构,划设三亚情报区的要求。2000年12月7日,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主席柯台特博士发表了有关南中国海地区空域结构及调整的主席声明,明确三亚责任区于2001年11月1日起启用。2006年5月12日,国际民航组织批准建立三亚飞行情报区,6月8日三亚飞行情报区正式建立。

然而即便是三亚飞行情报区成立后,也只能管理从海南岛到西沙群岛的部分空域,绝大部分中沙和南沙群岛的空域还是在胡志明飞行情报区和马尼拉飞行情报区管辖下。而中国台湾所有的太平岛本身即位于马尼拉飞航情报区、胡志明飞航情报区及新加坡飞航情报区之交界点附近(实际位置在马尼拉飞航情报区内),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台湾并没有获得此空域飞行情报区的权利。

在中国南海的填海作业进行如火如荼之际,恢复中国在南海飞行情报区的合法地位已经势在必行,而且相对于越菲两国有着异乎寻常的优势。从政治上来说,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因此几十万平方千米的中沙、南沙海域,没有中国飞行情报区是极不正常的情况。从地理上来说,中国一旦在南沙岛礁上兴建专供民航的导航雷达设备,在监控能力上,肯定要超出越南和菲律宾陆上雷达设备的导航能力。从国力上来说,中国比菲越有能力采购更先进的设备来满足国际民航组织的需要。从人员素质上来说,中国三亚飞行情报区成立以来的表现已经证明,中国管制人员更负责任,国际化水平更高。

综合起来,中国有能力在南沙海域为各国航班提供更优秀的服务,这在马航MH370事件后有着更重要的意义。2014年越南竟发生空管调度员失误、险些造成飞机相撞的事故。如果这种失误发生在南海上空,后果更不堪设想。当然从深层次来看,飞行情报区的背后,是中国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准备。

这次美国海军P-8A在对中国南海岛礁实施侦察的过程中,我驻礁及附近的海军舰艇部队实施了喊话警告等动作。可以肯定的是,将来会有海空军的航空部队来驱离美军舰机侦察,那么除了无线电警告之外,守礁部队和水面舰艇是否还有更有效的反制措施呢?

从这次美军P-8A的侦察过程来看,其装备的L-3公司的MX-20HD光电塔是绝对主力。对于P-8A这种以多任务为研制方向、兼顾海上侦察监视的特种飞机,具有可见光、红外双通道、1080P高分辨率的MX-20HD光电塔的作用已毋庸讳言。视频中美军同时使用可见光和红外侦察我岛礁情况,这两种图像的直观对比,更有利于机上人员对岛上人员、车辆、设施情况的判断,而且还能兼顾获取我方舰艇的红外特征。

但光电设备不是不能干扰的。如果当时守礁部队能对P-8A的光电塔实施激光致盲,其对我岛礁的录像将难以成像,画面上将出现色彩过度饱和、信号混沌等故障。如果激光功率进一步增大,甚至能造成成像元件破裂、熔化等。不过,美军的光电塔可能会采取光谱滤波、光限幅、光学开关等技术来进行致盲防护,但相对于飞机光电的防护,岛礁上有更大的功率余量来提升激光的致盲效果,激光致盲武器的定位精度应有能力对付P-8A这样的慢速海上巡逻飞机。

除了光电设备,针对美P-8A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也有对付的招式。例如散射波可以形成对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扰,包括降低合成孔径雷达的扫描精度,或者提供虚假图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探测,则可以通过双部或多部干扰机进行高效压制。而对于P-8A更先进的逆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手段,则能通过两维相参干扰的方法,依靠数字干扰信号对其实施干扰。

此外,美军P-8A还装有LINK16数据链。相比从前的数据链,LINK16在抗干扰、保密、数据吞吐量、信息交换量、终端体积、导航、精确定位和目标识别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对此,我守礁部队可采用大功率阻塞式干扰,但这种方式战术灵活性较差。有研究显示,对于P-8A这种以空海、空空数据链通信为主的空中平台,空中定向干扰是最有力的方式。针对美军的空中骚扰,我们可以使用无人机甚至无人飞艇,携带专门的干扰设备对其数据链系统进行干扰。

虽然这些手段相比战斗机的驱离还有一定差距,但能在美军侦察飞机在飞临我岛礁时最大程度干扰其任务,迫使其飞离我领海领空。虽然单个岛礁上的干扰手段作用距离有限,但如果若干岛屿都配备干扰器材,将有效制约美P-8A在南海的活动,同时能保护我水面舰艇和潜艇在南海的活动。

相对于高空高速侦察机、各类战斗/侦察机及战斗机,海上巡逻机“攻击色彩”弱,滞空时间长,效费比高,可执行任务种类多。同时,世界海上安全形势日趋复杂,监视领海、打击海盗、拯救空难、打击非法入境等任务日趋繁重,海上巡逻机的需求直线上升。只要是沿海国家,即便是一些买不起战斗机的小国也有装备海巡机的必要。有国外杂志预测,未来十年世界海巡机市场规模高达 800亿美元,因此这次P-8A侦察南海,从装备角度说对中国有一系列启示。

首先是中国需要大量的海巡机。中国目前装备有运-8改装的海上警戒机,而以运-9为平台的反潜机正在研制中,未来也能执行海上巡逻任务,但数量还满足不了需要。中国未来海上巡逻机的发展应保持三方面的平衡,第一是反潜和多任务的平衡。反潜机向海上多任务巡逻机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但中国海上反潜的压力巨大,绝不容忽视,甚至还需要强化反潜功能。第二是有人和无人的平衡。海上巡逻机的任务极为繁重,中国除了研发有人反潜机以外,还需要研制类似于美军MQ-4的大型无人海上巡逻机来满足长航时海上监视。第三是近期和远景的平衡。海上巡逻机包括大型反潜机是我军的一块重大空白与短板,目前在运八和运九的平台上,我们应尽快弥补这一缺陷。而中国的广大海域和日益拓展的海上利益,必然需要速度更快、航程更远的海上巡逻机。这一方面要挖掘现有涡桨机的性能,另外还要研制类似P-8A的大型喷气式巡逻机,或者基于支线客机或商务机的中型喷气式巡逻机,例如波音的MSA巡逻机。这些平台对于中国都需要一定的研制周期,这就需要在大量装备涡桨巡逻机和更先进巡逻机上达成平衡。

此次P-8A侦察南海的另一启示是中国有必要打入世界海巡机市场,即便不能打入高端市场,至少也要进入反潜机机载系统的细分市场。如果中国能在运七或运八的平台上开发出一种廉价的海巡机,应该能吸引很多第三世界国家。

第三个启示是中国周边海巡机装备数量越来越多,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会派遣更多巡逻机来干涉,因此中国应构建“反海巡机”体系,其应具备较高的反应速度和更优化的反制网络,除了空中驱离和干扰外,也应该寻求更多新概念反制手段。[编辑/旭日]

猜你喜欢
反潜机巡逻机岛礁
清平乐·祈愿
图解S-3B维京反潜机
中国电信南沙七岛礁4G基站光传输接入全面完工
空中劫难
P-3C“奥利安”反潜机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