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老山的日子

2015-08-17 03:55
兵器知识 2015年8期
关键词:老山基数弹药

刘士功部长解甲为民三十多年了,但行走言语之间仍是标准的军人风范,讲起话来干净利落掷地有声,仿佛不是在家里的客厅,而仍是在炮火纷飞的西南边疆自卫反击的战场……

我是湖北天门人,那是富饶江汉平原上的一个县份,但在五六十年代,农村的日子还是挺苦的。说实话,我是抱着走出去寻找更好一点生活的念头,背着父母报名投军的。从那时直到转业回湖北电影制片厂任厂长之前,我就一直在部队后勤部门工作。

1958年我入伍时就到了属于后勤系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汽车学校,学开车修车。当时的军车大都是苏联的嘎斯-51,还有老美的十轮大道奇。毕业后,我拿了中专的文凭,分配到昆明军区陆军第四十师,分别在汽车教导连、汽车运输连任班长、排长。1965年调师后勤部任战勤参谋。1965年那时还有军衔,我是少尉。抗美援越时,我还到过越南,实地考察我军部队后勤供应情况,也亲身体验了在占绝对空中优势美国空军狂轰滥炸下,我军后勤指战员所付出的血的代价。1981年我又到总后勤部后勤学院深造过两年,获大专文凭。

1979年2月17日,我军发起自卫反击作战时,我在14军后勤部任军务参谋,参加了这次作战。1984年4月28日,我军夺取老山之战正式打响之前不久,我奉命接任14军40师后勤部长。我们师长是刘昌友将军,对他的作战指挥才能,我到现在都很佩服。从攻占老山的4.28之战到敌7.12大反扑,直到84年底我师撤出老山战场的那段时间,是我从军几十年中最难忘的日子,我永远也忘不了老山那血与火的岁月。

现代战争就是后勤战争,不管是二战、海湾战争,还是建国后我军进行的几次大规模的自卫反击作战,哪次离得了充足的后勤供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什么年代也是如此。

战时,后勤要树立“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大后勤战略思想。具体讲就是要千方百计保障部队“枪炮有弹,人员有饭;物资送得上,伤员、烈士抬得下”。只有这样才能使前线将士在物质和精神上打胜仗。下面我具体谈一下。

刘部长戴上老花镜,翻阅着一叠厚厚的资料开始讲述那些烽火岁月。

临战准备阶段(83年12月13日—84年4月1日)

大量后勤战略物资,主要是弹药要准备到位。

以118团主攻团为例,按标准准备:

轻武器弹:1.25基数(全师1.25基数)

团、营属炮弹1.2基数(全师1.2基数)

手榴弹2.0基数(全师1.75基数),重机枪弹2.0基数

师后勤还在118、119团后方展开位置,提前各存放0.25基数配套弹药。师后方指挥所准备1个步兵团0.5基数的配套弹药。

全师准备给养6日份(生熟各3日)。

马料8日份

战救药材2个基数

炮火还击阶段(84年4月2日~27日),持续25天。我师对敌防御前沿和浅纵深目标实施不间断地炮击,消耗各种炮弹5 000余发,杀伤了敌有生力量,摧毁了敌大量军事设施,为拔点作战和战中后勤保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拔点作战阶段(84年4月28日至5月1日),历时3天。拔点战斗打响前由于部队和后勤准备充分,4月28日凌晨发起攻击。在我强大炮火攻击下,广大指战员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迅猛突击,如118团仅用114分钟就攻占了老山主峰阵地。后勤做到部队进攻到哪,后勤保障就跟到哪。拔点作战共进行54小时,一举攻占越军的67个高地,歼敌1 898名,俘敌9名,缴获了各种火炮、车辆及大批军用物资,给越军以沉重打击,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

1984年7月10日,昆明军区前指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张铚秀司令员及军区、14军的主要领导都到会。军情紧急,会议还没结束,刘昌友师长就让作战科长提前赶回师指挥所,召集师团相关负责干部听候传达会议精神,刘士功部长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刚到齐,刘师长、陈政委、王参谋长他们就回来了。刘师长开门见山就讲了军区前指关于粉碎敌人“MB-84”(又叫北光计划,我军称之为敌7.12大反扑)的布置。并且反复强调这次反击作战要以炮兵火力歼敌为主,要准备充足的炮弹。刘师长笑着对我讲:“老刘,这是你们的任务啦。”我站起来说:“请首长指示。”师长说:“后勤抽调200部汽车拉炮弹,分3个批次,一个批次在阵地上卸弹、一个批次在路上跑、一个批次在仓库装弹。迫击炮每门炮准备3~4根撞针,一根打弯了,换上接着打。122榴弹炮每门打7吨炮弹,152加榴打8吨,130加打9吨。我算了一下,火炮的负荷将超过教程2倍还多,炮管打红了也得打!如果按教程打,这仗就没法打了!炮兵不打三分之二的敌人,就算没有完成任务!如果炮弹供不上,我拿你是问!”“军中无戏言。”我深知师长此时此刻的心情,更了解炮兵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站起来,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保证完成任务!”

防御作战阶段(84年5月2日~7月 23日),历时82天。

自战斗打响到转入防御后各个作战阶段,在后勤保障上,由于做到了周密计划、积极主动、各级靠前配置,保障了枪炮有弹、车有油、人有粮、供得上、救得下、修得好,为打胜仗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弹药消耗量大。从4月2日炮击开始,到8月5日交防结束,共消耗各种枪弹169万余发,60毫米口径以上各种炮弹138 872发(其中团营属炮弹71 519发、师属火炮炮弹67 353发),手榴弹16 679枚,共计4 047余吨。仅7月12日一天,就消耗师属炮弹13 063发,团属炮弹13 873发,各种枪弹25万余发,手榴弹4 545枚,共计784吨。其中122榴弹炮炮弹就消耗5 300余发,平均一门炮消耗近6吨弹药。

随行随补、保证供应为保障部队供应不中断,师后根据部队消耗,先后向23分部申请和向各团补充弹药共15次,计745.3吨;主攻团向团和营属炮兵阵地前送补充弹药达99次,276.8吨。师属以上炮兵弹药,做到当日消耗当日补充,使阵地经常保持1.5个基数的储备,做到弹药不中断。保障部队作战需要弹药基数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各种武器,各个时期,各国军队并不相同。以我军那时作战使用的100毫米迫击炮为例,1个连6门炮,备弹基数为1.25,实弹为720发。各次作战中,全师共补充弹药1 175吨。主攻团118团战中前送弹药28次,共67吨,保障了部队作战的需要。弹药能否及时保障,对合成军首长的情绪和决心都有很大的影响。这里举个例子,如7月12日打敌反扑时,上午11时,师炮团报告,阵地弹药不够,主要是122榴弹炮炮弹,每炮只有100余发了。师长刘昌友马上命令不要再打了。我马上叫军械科查了消耗,同时从分部请领的弹药也到了,阵地还有每组2 300发。师长听到报告后,命令炮兵再打三个炮标准。

这次作战的胜利,是部队吃大苦、耐大劳,连续作战,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结果。

我师从83年12月13日受领作战任务后,历时近8个月,部队没有休息过一天。到达集结地域后,战区条件艰苦,山高坡陡,泥泞路滑,气候变化无常,有时阴雨连绵,有时烈日当头,干部战士常常是一身泥水,体力消耗大,但没有叫苦叫累的。如118团高机连担负前送后运任务,先参加了老山战斗的保障任务,又参加了八里河东山战斗的保障工作。在开头的七天战斗中,他们连续奋战,冒着敌人的封锁,在又滑又陡的山路上,从16个高地上抬回伤员108人,烈士53人。还给四个炮兵阵地运送炮弹2 400多发,给2个高地送热食、给25个高地送干粮、药剂等73箱(桶),又送了手榴弹18箱、地雷24箱。平均每人行程达170多千米,胜利完成了保障任务。

118团4连炊事班,在连续几天没休息的情况下,4月28日又投入紧张的战斗。他们白天包扎抢救伤员,运送武器弹药。上山下山的负重都很大,十分劳累。夜间从老山主峰往山下抢运烈士时,不少人疲劳得一摔跤就起不来了,有的甚至与背上背着的烈士摔到一块,被别人叫醒后又继续背着烈士下山。深夜到达救护所后,几乎所有的人都疲劳得迈不开腿。但他们想到连队在主峰上防御人数不多,又从救护所爬上老山主峰。到达连队阵地时,有的同志累得瘫倒在地,只能由别的同志驾着走,但仍以顽强的毅力又参加了夜间打敌反扑的战斗。

120团3连担负保障任务。战斗打响后,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送后运。短短几天,他们共运弹药物资24吨多,回来又从阵地上抬回伤员、烈士,平均每天要在约15千米的路程、坡度在四十至七十度的山路上往返四五个来回,一昼夜往返约60千米。全连连续四个白天、五个夜间没有睡过一次整觉,没吃过两餐热食。有的战士负伤不下火线,有的战士腿负伤没吭声,几天后,伤口处都长出蛆来了。有的在运输途中累得昏过去,苏醒后又继续前进。有的战士为了保护伤员,在陡坡处就抱着伤员往下滑,自己的背部和肘部都划破了皮,流出了血,但他们没吭一声。

让战士们吃上热饭菜战前,师司后联合下发了关于部队待机地域和发起攻击前组织热食保障的指示。各步兵团在待机地域吃上了两餐热食,发起攻击前保障了一餐热食和一餐干粮。战斗中,118团集中穿插攻击营的炊事员,119团组织机关和二营炊事班统一制作全团热食,组织军工前送到阵地。120团团长带头,发动机关人员制作和前送2 000餐份热食。4月29日7时前,师下送补充步兵团副食一日份,野战食品和鲜肉3 100斤,蔬菜16 000斤,软包装食品1 400袋,从而,较好地保障了部队战士的体力。

运输不断线师到团的前运后送,主要靠汽车运输。做到合理调配,分散隐蔽部署,加强调度,完成前送后运任务。战斗中,共出动车辆1 853台次,运送弹药1 100余吨,各种物资291吨,人员2 779名,前接后送伤员、烈士1 220名。安全、及时地完成了运输保障任务。

步兵团至阵地的前送后运,全靠人力、畜力,且畜力(马匹)只能担负团后方至团属炮兵阵地的运输。比如,战中步兵118团由4个军工连(284人)、1个军马运输队(马84匹)、1个民工连(100人)、1个民马连(马70匹),119团由2个军工连(183人)、1个军马运输队(马106匹)、1个民工连(100人),分别担负团以下前送后运任务,以及采取接力运输等方法,保证了前送后运任务的完成。

把所有伤员抬下来这次作战,在热带丛林地区,地形复杂,山高林密,没有道路,遍地布雷,部队进攻阶段伤亡较大,且发生时间集中。同时,因战地山高坡陡,雨多路滑,泥泞难行,伤员救护十分困难。加之阵地点多又分散,寻找伤员极为困难。如118团到5月1日8时20分,团救护所陆续接收第一批伤员57人。由于敌炮火封锁道路,担任118团伴随保障的军工已伤亡24人,已无力后送伤员、烈士。为加速后运伤员、烈士,经合成军首长批准,及时动用军工567人,民工470人。13时06分,该团果断决定各地段保障分队迅速指派军务股长率领民工50人,加速59号高地伤员的转运。截止18时58分团救护所接收伤员354人,其中重伤89人。抗休克、做手术69例,成功率达100%。

保障伤员的及时后送各营连还积极开展阵地救护,自救、互救率达71.3%。师救护所挖掘最大潜力,开设了8个手术台(含两个加强台),这是前所未有的,保障了战士生命。

我永远忘不了在师救护所看到的情景。由于越军在阵地前沿遍地埋设地雷,拔点作战中,绝大多数伤员都是炮弹伤和地雷炸伤,占伤员总数的78.3%。但战士坚持不叫痛,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很多战士要求治好伤后重返前线,多杀越南鬼子,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这时,为记者沏茶的刘老夫人搭上了话:“那时,我们军人服务社的家属也到前面接送伤员,那些年轻的战士,伤得那么重,但他们都咬着牙,不吭声!但我们从心里为他们难过,没了双脚,双手,他们未来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是这次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如战区麻栗坡县天保农场的400多名妇女同志,用崭新的花布缝制了四百多双鞋垫送给部队指战员,还在鞋垫绣上“严惩越寇,杀敌立功”几个大字。在战斗打响后的三个月时间里,麻栗坡县就供应部队木材422立方,烧柴410万斤,马草22万斤;鲜蛋3.6万斤,蔬菜300多万斤,猪肉5.6万斤,牛肉2.3万多斤,等等。这些物资,有力地支援了部队作战。

为支援部队打胜仗,麻栗坡县各族人民踊跃报名参加支前队伍。全县组织了十五个民工连(1 393人)、骡马350匹。同时还有690多人主动组织起来,配合部队完成前送后运任务。骡马七连70多名民工,战斗打响后,冒着敌人的炮火赶运物资,有的民工鞋子陷进泥里,就赤着脚赶路。盘龙乡民兵罗科才,在前运后送中两次负伤,仍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伤痛,在九天的战斗中,往返38次,为部队运送各种炮弹35箱和其它物资350多公斤。生产队支前老模范张翠华大妈,在老山战斗打响的第三天,与老伴忙了一整天,宰杀了家里一百多斤重的肥猪、磨了60斤黄豆做成豆腐,买了11条“春城”牌香烟、7斤水果糖,冒着敌人的炮火送到前沿阵地,亲切地慰问子弟兵。麻栗坡县委副书记吴连贵,亲自带领民兵、民工为老山阵地送弹药物资,抢救伤员,在前线与民工一起战斗了七天七夜。与我师开展军民共建的宜良县,在部队执行作战任务期间,派出人员给部队看管营房,种菜喂猪,打扫卫生。我部农场人员少,弥勒县共派八万多个劳动力,帮助部队农场生产,解除了部队的后顾之忧。

刘部长转业回到地方以后,由于体制改革的缘由,退休工资很低,生活得比较清贫。但他反复讲:比起那些长眠于烈士陵园的同志们,我很知足了。他们牺牲时都那么年轻,大部分人都还没结婚就走了,而且他们都走得那样壮烈和从容不迫,我心里永远都忘不了他们……

讲到这里,刘士功部长的眼中已饱含着热泪……

原14军40师师长刘昌友将军为此次采访提供了重要帮助,在此致以由衷的感谢!

猜你喜欢
老山基数弹药
老山兰——战士的魂
口径的选择 What Is the Proper Caliber?
社保缴费基数合理化可探索更多路径
多地调整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你的待遇将有什么变动
微观航母之弹药贮运作业(上)
无营业执照的用人单位工伤如何处理
民工给你上一课
关于一个有限集合基数定理的归纳法证明
窗外
猎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