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科的语法教学

2015-08-18 02:45钟佳音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复句中学语文语文课

钟佳音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如今头发、皮肤颜色不同的人,嘴里说的唱的,开始流行中国话,多少年我们苦练英语发音和语法 ,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好优美的中国话,好聪明的中国人。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了。

汉语的魅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反映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地位的变化,中国人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当许多外国人都能用汉语顺顺溜溜说学逗唱了,中国人再不提高语文素养则颜面何在呀!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经常听同行谈论一些中学生平常能说会道,可一落笔却不尽如人意,认为书面表达能力差、作文差甚至几句话的简答题都写不清楚的原因是小学教师没教好语法知识,导致语言使用不规范、词不达意,认为这是素质教育不考语法知识的后遗症。

那么中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普高语文课标)对语法的教学与评价是如何规定的呢?语法知识的缺失真的是一些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差、作文差的主要原因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把握语法教学呢?

首先,语法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标附录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中,关于语法的要点有四个方面。一、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二、短语的结构形式:主谓式、动宾式、并列式、偏正式、补充式。三、单词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四、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七到九年级学段的阶段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规定的,“阅读”部分第13条规定中学生要“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写作”部分第8条规定“修改作文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可见语法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不能埋怨小学语文教师没教好语法,应该按义务教育语文课标要求,在适当的时候教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许多外国人开始苦练汉语发音和语法,我们的中学生又怎能不学基本的汉语语法呢?

其次,近年来语法教学的现状如何呢?我曾经询问过不少中学语文教师是否有在平常教学中穿插教授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得到的大都是否定的回答,只有少部分老教师会教点语法相关知识。当问及为什么完全放弃语法教学时,他们坦言现在已经不考语法知识了,没必要教语法知识,再说课时比较紧,没那闲工夫。义务教育语文课标的评价建议中,关于“阅读”部分的评价第1条确实写道“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而是注重考察对文章的语句以及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于是,不考语法知识成为不教语法知识的最好理由。但这种不考就不教的做法显然不正确。退一步说,语文考试中的改病句、文言文停顿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等考点都需要考生了解一定的语法知识。而且语文素养的评价不仅仅体现在一张语文试卷上,比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就十分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而语法知识融会贯通于每一个语句的表达中,对中学生规范书面表达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虽谈不上立竿见影,但影响深远。比如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中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考察规定“不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普高语文课标则要求文言文阅读要“了解并梳理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考虑到学生的初中、高中学习的衔接,语文教师教学要有前瞻性,不能只顾短期效应。此外,中学生通过学习一些基本语法知识能更有效地规范汉语言书面表达,从而达到文从字顺的目的。

中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正确解读语文课标,不可断章取义,而且要熟悉并合理地使用语文教材资源,特别是语文课本中的内容。2001年5月第1版初中语文课本的第一册、第二册、第五册都专门设置有“汉语知识”板块,与义务教育语文课标附录三中的语法学习要点相对应。今年正在使用的改版后的初中语文课本中,七年级上册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包含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的“意义”和“使用范例”。八年级上册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包含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意义”和“使用范例”。八年级下册附录《短语结构类型表》包含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后补式短语的“结构特点” 和“ 范例”。还有《句子成分简表》包含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的“说明”“符号”“举例”。还在第二课后附上《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第九课后附上《句子成分》,第十二课后附上《句子的主干》。此外,还有九年级上册附录《复句常用关联词一览表》、第六课后的《非因果类复句》、第十三课后的《怎样分析多重复句》、第二十四课后的《正确使用关联词》等,高中有选修模块《语言文字应用》,从初中到高中关于语法知识的教材不胜枚举。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的语法内容反映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面对这些丰富的教材资源,教师又怎能视而不见呢?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是中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事。

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教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酌情穿插讲解一些基础的语法知识,但不必像早些年一样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因为中学生不需要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而且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也达不到那么高的层次。

其三,语法知识的缺失真的是一些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差、作文差的主要原因吗?经过对不同中小学校不同阶段学生的作文进行跟踪调查,我得出了否定的结论。小学语文老师不教语法,而是侧重字词的语境意的理解,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积累字词及优美、精彩的语句语段,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6年级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字数从1~2年级的5万字逐年递增到6年级的100万字。语法知识缺失的小学生的作文写得如何呢?据统计,每50名小学生作文中因语法错误而导致语句不通顺之处并不比高中生作文中出现的多。水平低的作文,从单句上看大多没有语法错误,读起来却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些学生大多阅读习惯差,不爱看书,更别说阅读量达到课标要求了,没有良好的语言积累和语感,语言贫乏,作文没有实在的内容,情节设置不合逻辑。例如福州某市属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题为《热爱和平》的作文,同样写敌机投下炸弹瞬间的情节,被评为“优秀”的作文写道:“小男孩的母亲奋力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遮挡呼啸着四处弹射的瓦砾和弹片”,“侥幸活下来的小男孩惊慌失措地在硝烟弥漫的残垣断壁间一声声地叫着‘妈妈,你在哪里?”,“他的妈妈被流弹击中,倒在无数血肉模糊的人中,再也无法回应他稚嫩无助的呼唤”。 此处老师点评“战争大背景下的细节描写生动感人”。而另一篇被评为“良” 的作文基本上没有语法错误:“在小男孩身旁的妈妈听到鬼子的脚步声,吓得放声大哭,她想跑,可是脚上都是血,根本跑不动”,“母亲被打死了,身旁的小男孩哭着说:‘妈妈,你在哪里?”。此处老师点评“情节不合理”。事实证明语法知识的缺失不是书面表达能力差、作文差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有助于书面表达的规范化,但要写好作文不只是要求文从字顺。

中学语文教师该怎样正确把握语法教学呢?孔夫子云“过犹不及”,根据课标要求,考虑到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及需求,应该淡化语法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不要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教学,但是决不能完全舍弃语法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复句中学语文语文课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