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乡镇环境污染问题

2015-08-21 01:26陈茜
老区建设 2015年14期
关键词:乡镇企业环境污染对策

陈茜

[提 要]我国乡镇企业正如雨后春笋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是给环境、生态等方面带来的冲击和压力。本文通过对南水北调源头河南省南阳市蒲山镇存在的生态现状进行简要描述,较为系统的分析了造成当地生态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乡镇企业;蒲山镇;环境污染;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陈 茜(1990—),女,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63)

近几年,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然而,随着乡镇工业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2013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以《小镇“大污染”,谁来管?!》报道了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南阳市蒲山镇,现有13家水泥企业其中9家无证生产导致大气污染事件。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有了金山银山,却丢了绿水青山,老百姓的生活必然是不幸福的。那么如何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寻求平衡,必然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南阳市蒲山镇生态现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解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渠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最源头。蒲山镇位于南阳市北15公里处,由于石灰石含量大,长久以来建成了豫西南最大的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基地。同时,蒲山镇又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必经之地,干渠将从蒲山镇西南部流经蒲山镇南部,最终排入白河。蒲山镇的生态安全影响着南水北调“进京水”的质量,其环境污染,使人无比堪忧。

(一)大气污染

由中央电视台曝光得知,小小的蒲山镇竟然经营了13家水泥厂,且其中9家为无证营业,生产配套设施根本不达标,污水随意排放,粉尘到处飞扬。当地老百姓形象地说:“家住在蒲山,一天吃块砖。”说起蒲山区域大气环境污染,当地老百姓个个能说出其中的原因。一是企业生产过程粉尘污染。二是车辆运输过程扬尘污染。矿区每天过往车辆达3.5万辆次,从事相关生产运输的车辆近4000辆,其中大部分为拼装车辆,运行中超载超速,沿途抛洒。

(二)水资源遭受破坏

受利益的诱惑,蒲山镇数十家采砂厂盘踞在白河广阔的区域内。并且在采砂的过程中没有进一步的科学规范。为了方便采砂,私自砍掉防护树林,放倒林户承包的树木,使得白河河道严重损坏,河道两边的庄稼地已经塌陷、断裂,距离河底水面有七八米深。并且在采砂的过程中超范围超量超深开采、违规弃料、采后未按要求进行生态修复等现象较为突出,对白河水生态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资源不合理开采

蒲山镇围绕矿山开发,发展建材生产。据统计,2012年蒲山镇地方生产总值预计实现75.2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实现7.6亿元,同比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收入1400万元,占收入任务的117%;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700元,同比增长超过8%。全镇综合经济实力位于卧龙区15个乡镇办第一位。面对蒲山镇经济的辉煌是矿石的肆意开采,当地百姓无奈地说:“蒲山这个优质的石灰石矿山,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30年左右将从地图上消失,或许不到三十年。”

(四)治理反复

早在2002年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组已报导过蒲山镇:“仅8家位于中心镇区的水泥厂,每月就向大气排放粉尘300吨以上,这还不包括矿山、石料厂等众多企业排放的粉尘。”为此当地的环境保护执法人员也多次对蒲山镇进行整治,但这些小水泥厂都有自己的方式去应付执法人员,造成年年整治却没有效果。直到2006年第六次整治,省政府下达了“非治不可”的命令,才算动了真格的,南阳市政府派出了300多人的工作队进驻蒲山镇,但因为环境污染而再次上了中央电视台。

二、造成蒲山镇生态破坏的原因

(一)从蒲山镇实际情况说

1.当地人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重视不够。一方面人们观念存在着误区,缺乏强烈的环保意识,面对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一些人不能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从而放弃对环境的保护,只顾眼前利益而不做长远打算。另一方面在一些政府领导的观念中经济发展是第一位,认为先发展、后治理,不重视保护周围的环境,甚至还有一些落后地区的领导干部,根本不知“环境保护”是何概念,认为只要能赚钱,建什么企业都可以,导致越落后越污染。

2.技术水平低,污染治理能力落后。蒲山镇企业主要靠资源和人力的高投入来换取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方式的特点就是原材料消耗大,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一方面蒲山镇整体企业生产设备简陋并且技术相对落后,缺乏治理“三废”的技术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大多数管理人员和职工都是转业农民,不论是文化素养还是管理素质都相对较低,造成企业人才不足。致使“三废”随意排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3.管理人员执法不严,监管不力。近年来,一些人认为守法成本较高,不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而部分管理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够严格,处罚力度也不够强硬,违法不究现象也时有发生。同时,有的地方环保监管不力,甚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蒲山镇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从2002年到2013年整治将近十次,但当地政府总是采取关闭企业的方法,往往造成企业象征性的停产一段时间,不久便重新开业。

(二)从国家层面上说

首先,国家的行政考核标准和制度存在欠缺。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但是,一些领导为追求GDP的快速增长而不顾及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形成片面的发展观念,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环境污染加剧,上报浮夸作假的政绩等问题。

其次,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有一定程度的失误。所谓失误,即是放得太宽,管得太松。也就是说我国的资源在开发使用中不能正确体现其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很多资源的价值被低估,甚至被无偿使用,使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现象随处可见,并且很难得到遏制。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缺失相关法律。首先,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不完备,没能涉及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其次,已设定的法律对具体制度的规定不够明确,缺乏可操作性等。

三、蒲山镇绿色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提高蒲山镇居民、企业的环保意识以及转变决策者的经营理念,能够为环保工作的落实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通过新闻媒介、居民社区及执法等单位组织有关环保的宣传和执法活动,大力开展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宣传教育,在全镇形成良好的氛围去保护环境。同时,保护环境是我国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鼓励大家共同参与。作为领导、机关要带头保护环境,做好监督工作;各类企业要自觉节约资源,遵守环境保护法;每个居民从自身做起,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从根本解决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蒲山镇企业的污染问题,不仅需要该镇各个企业依靠科技提高自身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而且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吸引更多的人才。首先,革新技术,使“三废”变成资源加以利用,如废水循环利用,废渣的处理利用等,不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其次,要注重培养人才,加强企业职工素质,同时增强企业人员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彼此的自觉行动。

(三)实行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

落实保护环境的责任制度,对造成环境污染的给予严厉处罚,对保护环境资源的给予奖励。如把当地的政府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保护当地环境,如果当地环境遭受严重污染,需首先追究政府的责任;对于顶风作案继续进行污染的企业,要层层追究相关人员的违纪违法责任。

(四)考核干部要设定科学的考核体系

过去我们干部考核只看重经济指标,导致大家一味追求经济指标上升而忽略其他方面,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干部考核的设定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在考核中不再只看GDP,更看发展的质量高不高,也就是说考核经济指标的同时,把考核城市的环境质量作为首要指标。

(五)加强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建设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不仅滞后于现实社会的需要,而且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应抓紧制定“全国乡镇企业环境保护法规”等类似法律法规,并且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思想,达到立法范围的创新,尽量使重点放在惩处那些无视环境法规的违法者上,从而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05-12-13.

[2]李周等.乡镇企业与环境污染[J]中国农村观察,1999,(3).

[3]刘玉安.健康发展乡镇企业——农村招商引资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J].消费导刊,2008,(2).

[责任编辑:程文燕]

猜你喜欢
乡镇企业环境污染对策
地方乡镇企业公关业务形态分析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乡镇企业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及整改措施
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