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汉村民议事”议出新气象

2015-08-23 10:20文/辛
当代陕西 2015年2期
关键词:会商议事村务

文/辛 磊

“回汉村民议事”议出新气象

文/辛 磊

通过“议事”调动各族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议”的公开、“商”的规范、“办”的主动、“评”的倒逼,聂家沟提高了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增强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走进镇安县西口回族镇聂家沟村,仿佛走进了一幅静美的山水画:漂亮的农家小院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错落有致,村口有文化走廊,村中心有休闲广场。

“聂家沟村过去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在3年不到的时间里,从镇安县208个村(社)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县村庄整治十佳村,主要在于推行了‘回汉村民议事’制度。”西口镇党委书记杨俊说。

聂家沟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475口人,其中回族788人,占53.4%。2010年初,西口回族镇开始推行“回汉村民议事”制度,后来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村民议事、村务会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环环相扣的制度链。同时对农村“小微权力”进行梳理,编制了《农村小微权力清单目录》,将原本藏在“玻璃罩”里的小微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晒在“阳光”底下,回汉族村民看得明明白白,村干部干得实实在在。

回汉村民议事:群众意见有分量

一条干净的水泥路带我们走进聂家沟村。村支书陈绪利告诉我们,过去进村的道路没有路灯,一到晚上黑灯瞎火,时有老人小孩跌倒摔伤。后来村老协提出装个路灯,得到了村干部的回应,很快有了落实。

在聂家沟村,每月都会召开一次议事会,回汉村民可以按照“权力清单”向村干部说说有关农村改革发展、和谐稳定方面的大事、难事,也可以谈谈事关切身利益的急事杂事,只要群众有意见都可以大胆地讲出来。

陈绪利说,村西头的那个回汉族农民公园,原来是个荒废的水塘。去年,有位回族村民在议事会上提出改造一下。村干部经过多方争取,纳入了县里“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终于圆了村民的一个心愿。

村务会商:村里的事情靠“群策”

在聂家沟村,每月都会召集三套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以会商的形式集体讨论党务、村务、财务情况,有报有审,有签有结。对村民要求办理的事项、反映的矛盾纠纷,限期答复办理。

“聂家沟村的事都是由集体来商定的,‘群策’的目的在于‘群力’。”陈绪利说。

2012年3月,聂家沟村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建设。但工程施工需要占用村民土地、树木等,给村民生活带来不便。村三套班子与村民多次进行“村务会商”,拿出了一个群众认可度高的实施方案,大到工程建设招标,小到一棵树木的折价,村民们都是明明白白的。

通过前期的会商、公示,工程建设施工时村民积极配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完成了64间移民搬迁工程建设任务,使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35户人家如期搬进了交通便利、信息畅通、饮水方便的川道居民点。

民事村办:群众事情干部帮办

聂家沟村建立了两支民事代办员队伍,成员主要是村党员干部以及投身农村的热心人士,并确定村妇女主任为挂牌坐班的专职民事代办员,受理回汉族村民的各类民事诉求。

为规范“民事村办”的范围和内容,镇里统一制定了服务清单,包括计划生育、国土城建、民政社保、农牧渔水、综合治安等六大类58项内容,并印制了服务工作指南。

像电费、水费的交纳由村代办员统一办理;养老保险、建房土地报批由村代办员统一到镇政府办理。如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则提请村班子会议讨论,并向当事人做出解释。

杨俊说:“通过民事收集、会办、反馈,‘民事村办’将村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常态化,达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效果。

村事民评:工作成效群众评说

聂家沟村每月召开一次例行会,对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村务决策、民事办理、财务开支、项目建设、村庄发展等情况进行评议。年末召开一次“村事民评”会议,对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情况进行评议。评议中反映出来的具体问题,将在镇联村干部或上级党组织的指导、监督下进行整改,并作为下一次“村事民评”的重要内容。

通过“议”的公开、“商”的规范、“办”的主动、“评”的倒逼,有效地提高了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也大大增强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今年初,外出经商的回族青年胡晓伟耳闻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慷慨地捐出20多万元用于村庄建设。他说:“村庄建设不仅是村干部的事,也是每个村民自己的事,只要每一笔钱都花在明处,用在刀刃上,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村民支持和参与家乡的建设。”

猜你喜欢
会商议事村务
民航天气会商机制的完善
协商议事平台进城市书房 “三微”工作法化解民生难题
多举措提升村务监督的有效性
街道专题议事激活基层治理
科技部与贵州省启动新一轮部省会商合作
村务监督没有“稻草人”——安康紧盯乡村大小事
科学预测震情山西有了新手段
两办发文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
不要拉布
学校议事需谨防“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