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意义”的教育

2015-08-25 03:47王陆雁
创新时代 2015年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育

王陆雁

摘要:以“做创生意义的责任人”为培养目标,介绍校长引领学校走向发展新常态的取径:德育,培育具有积极人格的“有意义”的人;教学,以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进行“有意义”的学与教;教师,以草根研究找方法为目标建“有意义”的团队;文化,丰富百年积余文化意义重塑“有意义”的校园,引领教师做“有意义”教育的探索经历。

关键词:“有意义”教育;积极人格;思维能力;团队文化

在学校的转型发展中,思想转型是首位,也是校长引领学校走向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思想转型必须先从教育最基本的问题入手,即教育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办怎样教育?这不仅事关学校发展新常态的方向,也是校长工作是否有意义,以及意义大小的核心问题。

“做创生意义的责任人”是我校的培养目标,提出让师生在学校生活中主动创造生命的意义,生长生命的意义,为未来走向幸福蓄积积极的能量,沉淀人生的底蕴。同时,发出号召,要做“有意义”的教育,自我拯救、自我更新、自我超越,摒弃教育功利化、工具化、概念化的倾向,建设富有生命活力的现代学校,让师生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引领学校走向发展新常态,引领师生走出教与学的困境,让校园在师生追求和生长意义的过程中成为“人”“诗意栖居”的精神圣地。

在用“做‘有意义的教育”的教育主张分析、统整、凝聚学校师生思想和力量后,学校需要围绕“做‘有意义的教育”理清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基本框架,概括起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取径。

一、培育具有积极人格的“有意义”的人

德育内容多而庞杂,但归根结底无非是让学生如何做人。通过对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的调查,最终发现具有某方面积极人格特质是他们成长的根本。因此,我校提出培育具有积极人格的“有意义”的人的德育目标,并确定从四个方面入手实施:

1.“有意义”的成长目标

学校引领学生阅读各种成功人士的传记,从传记中找到适合自己成长和发展的优秀的“人格特质”,如乐观、坚韧、果敢、善群、敏锐、创新、灵活等,确定“人格特质”目标后,请学生制定个人成长发展规划,学校根据1~9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提出各阶段积极人格品质培养的目标和内容,如此共性与个性结合,形成学生具体的德育培养目标。班主任根据每个学生的德育培养目标,借助教育中有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不断对学生进行具有个体性、针对性的积极人格的认同强化,让学生跳出单纯用成绩评价自己的思维牢笼,每天为自己建设积极人格积累意义、生长意义。

2.“有意义”的道德生活

学校要求德育处要丰富传统德育阵地的意义和内涵,规划系统性强、富有意义的德育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要带领师生总结、提炼自己实践的意义。同时学校建设“课程超市”,学校赋予课程以意义,让学生根据自己培育的积极人格,选择适合的课程开展社团活动,如学校的风筝、文学、抖空竹、演讲等都是可供学生选择的社团。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辅导活动,针对离婚家庭、网瘾等问题开展专门研究,深入挖掘学生内蓄的积极心理资源,唤醒学生每天“做最好的自己“。总之,让学生过上“有意义”的道德生活。

3.“有意义”的班主任生涯

学校引领班主任用积极的眼光发现班级管理工作滋养生命的意义,努力培育班主任“班级管理成就生命伟大”的教育情怀和职业信仰,拓展班主任更广阔的成长平台和机会,针对班级发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寻找具体解决的方法,逐渐汇编成学校具有特色的解决班级各种突发事件的“百宝囊”,让班主任告别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恐惧,同时开展班主任的团队心理辅导和素质拓展活动,提升班主任的生命归属感和幸福感。

4.“有意义”的家庭教育

学校以“有意义”引导家长科学实施家庭教育为目标,提出建设“有意义”的家长学校课程,要求教师要丰富家长会的教育意义,在与家长谈话时,要注意用积极语言进行有意义的沟通,帮助家长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有意义”的家庭教育方法,学校还针对学生各阶段发展特点开展主题讲座,努力带领家长一起建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成长的“有意义”的教育环境。

二、以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进行“有意义”的学与教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就有意义学习来说,我所意指的这种学习超乎了一种对事实的积累。它是一个对个体的行为、对他将来选择活动的过程、对他的态度和个性发生影响的学习。”学校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从两个方面着手实施:

1.以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开展深度学习观下“少教多学”的课堂教育实践研究

细化新课堂标准,探索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崭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充满智慧,着力推动教师的教育行为从“如何教学生学会”向“如何教学生会学”转型,从“重知识掌握”向“重思维训练和基于学习方法的习惯养成”转型。同时,着力提升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学业发展诉求,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能力,细化1~9年级各阶段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目标和内容,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全面推进学生主题学习,努力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创生自己生命意义的支点,促进学生自由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2.以过有情趣的教育生活为目标,引领教师进行“有意义”的教

教师工作苦、烦、累,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教师把学生当做“机器”、“容器”,忽视了生命应有的本意,每天进行着简单重复的操作,找不到教育工作的意义,享受不了教育创造的冲动,体会不到“生命在场”的激情。如此每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怎能不倦怠疲惫?“有意义”的教就是让教师走出这个“流程”的桎梏,从狭窄的学科专业教学的“夹缝”中走出来,从灰蒙蒙的消极心境中跳出来,推倒阻碍教师慢慢欣赏教育风景的那堵思维的墙,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基于学习方法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此,教师才能教得轻松有效,学生才能学得轻松灵动,否则一味死揪、蛮干、苦干,只能牺牲师生的生命质量。总之,要让教师过富有生命情趣的“有意义”的积极生活,以引领教师进行“有意义”的教。

三、以草根研究找方法为目标建“有意义”的团队

“有意义”的教育必然是高效的“真教育”,“高效”就需要教师追求那些可以“事半功倍”的方法和智慧,这种寻找方法的过程就是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草根研究的过程,教师团队通过研究后迅速共享方法和智慧,如此教师找到的方法迅速转化为促进教育发展的现实生产力。积余学校以团队为单位,实施草根研究寻找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推进校园知识管理系统建设,针对教师“读书学习难、发表文章难、做课题难”的“三难”问题,成立学校教师发展培训中心和教育资源开发中心,专题研究并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教师培训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理清自己的专业成长路径,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教师综合利用图书资源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学校将从教育的“减负增效”着手,发动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学习方法、课堂管理和班集体建设等方面的草根课题研究,由学科组领题,学科组长作为项目组长,针对制约本学科学生学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影响学生学业发展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细化成一个个需要解决的小问题和小项目,发动全体教师集中力量找问题、探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自我解放、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

四、丰富百年积余文化意义重塑“有意义”的校园

积余学校具有百年历史文化底蕴,要让教师走进校园具有光荣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就必须赋予校园丰富的意义。鉴于此,学校目前正在着手做两件事:

1.让“积余文化”成为引领教师精神成长的灯塔

学校解读“积余”两字,根据《易经》中的坤卦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丰富“积余”创办者赵子新老先生“为善”的朴素办学思想。指出“积余者”涵盖“积者”与“余者”,年青人要做“善积者”,年长者要做“善余者”,少者积跬步、老者余德馨,善积者余,善余者尊。目前学校在教师“谦和兼容、日新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基础上,正根据“勤、诚、恒、慎”校训,将“积余文化”变成师生精神共同成长的摇篮—校本课程,让师生学会正确的“积”和“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让校园成为具有丰富意义的“文化课堂”

学校目前围绕积余“做创生意义的责任人”这个培养目标,将积余文化糅合进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围绕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走廊文化、校园景点文化等进行设计,并树立“学校即校史室”的观念,将校史和遗留下来的文物布置在师生每天经过的路旁道边,布置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每天受百年积余文化的熏陶,做传承文化优秀传统的“有意义”的“积余者”。

在近两年的探索中,笔者发现,校长思想引领学校走向发展新常态的过程,也是校长自我澄清、自我否定和自我建构教育主张的过程,其实也是创造和丰富自己人生意义、引领师生走向幸福的过程,在这条追求“有意义”教育的路上,作为校长的我义无反顾地“做有意义的责任人”。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什么是“好的教育”?
培养思维能力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