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患者中淋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研究*

2015-09-05 03:38黄美容黄娅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淋球菌淋病环丙沙星

黄 健,黄美容,黄 洋,黄娅娅,於 薇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1.医学检验科;2.输血科;3.皮肤科,贵州遵义563003)

淋球菌是性传播疾病淋病的唯一病原体,其主要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可导致前列腺炎、盆腔炎、输卵管炎等严重并发症[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显示,每年全球约有6 200万新增淋病患者[2]。目前,淋球菌感染仍是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一种重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给淋病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3]。由于淋球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间呈现一定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定期对一定区域内淋球菌感染及耐药情况进行监测[4]。目前,遵义地区淋球菌感染及耐药情况相关调查资料较少,故本研究拟对本院性病门诊就诊患者中淋球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分离的淋球菌菌株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检测,以期为本地区淋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本院性病门诊患者中分离的淋球菌65株,淋球菌ATCC49226标准菌株为本室保存。

1.2 试剂 青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头孢曲松钠购自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β-内酰胺酶检测纸片购自梅里埃公司。

1.3 方法 根据2013年本院性病门诊登记的患者就诊资料,统计淋球菌的感染率及感染者的年龄、性别特征。淋球菌MIC及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WHO 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的MIC[5],每个菌株均行β-内酰胺酶纸片检测,药敏判断标准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和标准化协会(CLSI)2012年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性病患者中淋球菌感染率及年龄、性别特征 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本院皮肤科性病门诊820例就诊患者中淋球菌感染者共65例,感染率为7.93%,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有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感染者主要以20~<50岁男性为主,其中20~<30岁男性感染率最高,见表1。

表1 淋球菌患者年龄与性别特征[n(%)]

2.2 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MIC结果 参与检测的65株淋球菌菌株对环丙沙星、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已达到了67.7%;对阿奇霉素、大观霉素的耐药率均小于5.0%,未发现头孢曲松钠耐药的菌株,见表2。对淋球菌的耐药模式分析发现,本次调查中淋球菌以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四环素三种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多重耐药株为主,其次是同时对环丙沙星和四环素耐药菌株,见表3。

表2 淋球菌对常见的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n(%)]

2.3 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及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流行情况调查 本院分离的65株淋球菌中有18株为PPNG,所占比例为27.7%;而质粒介导的TRNG11株,所占比例为16.9%;同时发现14 株β-内酰胺酶阳性且四环素MIC≥16μg/mL,为PPNG/TRNG,所占比例为21.5%。

表3 淋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模式分析(n)

3 讨 论

淋病在中国被列为乙类传染病,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 年淋病在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第五位[6]。而本研究结果提示,遵义地区性病患者中淋球菌感染率高达7.93%,感染人群以20~<50岁男性为主,提示20~<50岁男性是未来淋球菌防控的重点人群。

近年来,随着淋球菌的耐药性逐年增加,细菌耐药谱也在发生动态的变化,故定期地检测淋球菌流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十分必要[7]。在本研究中,本地区淋球菌对环丙沙星、四环素、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略低于部分地区[7-8],这可能与地区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存在差异有关。而对阿奇霉素和大观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1%、1.5%;未发现对头孢曲松钠耐药的淋球菌菌株。目前的研究认为,在淋球菌治疗中,当某一抗菌药物耐药率大于5%时,此药物便不能作为治疗淋球菌感染的一线药物,当耐药率大于10%时,就应该停止使用该药物[9]。因此,本研究提示在本地区已不能将环丙沙星、四环素、青霉素作为淋球菌感染的常规治疗药物,推荐阿奇霉素、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钠作为抗淋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淋球菌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主要以耐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四环素这样的组合为主。由于PPNG 和TRNG 的流行率是淋球菌耐药性流行病学监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10],而本地区PPNG、TRNG 及PPNG/TRNG 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7.7%、16.9%、21.4%,因此,在进行耐药监测过程中仍需关注。

[1]Alexandra R,Corinna M,Petra M,et al.Innate recognition by neutrophil granulocytes differs between Neisseria gonorrhoeae strains causing local or disseminating infections[J].Infect Immun,2013,81(7):2358-2370.

[2]Irgitta O,Pham T,Daniel G.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Neisseria gonorrhoeaeisolates from Vietnam,2011[J].BMC Infect Dis,2013,13(40):1-8.

[3]Cole MJ,Chisholm SA,Hoffmann S,et al.European surveillanc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Neisseria gonorrhoeae[J].Sex Trams Infect,2010,86:427-432.

[4]钟娜,郑文爱,王芳乾,等.2006~2011年海南地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1):56-57.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ensitivity testing of Neisseria gonorrhoeae:methodologies for use by participants in the WHO Western Pacific Region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Programme[C].Geneva:WHO/WPR Regional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Working Group Meeting Proceedings,1992.

[6]岳晓丽,蒋宁,龚向东.2012年全国梅毒与淋病疫情分析报告[J].性病情况简报,2013,28(1):12-21.

[7]曹文苓,黎小东,毕超,等.广州地区2013年淋球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11):1144-1145.

[8]谢海莉,朱邦勇,李世远.南宁地区2009~2011年淋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11):1008-1009.

[9]Chisholm SA,Unemo M,Quaye N,et al.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typing within the European Gonococc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Programme reveals predominance of a multidrug-resistant clone[J].Euro Surveill,2013,18(3):20358.

[10]吴兴中,黄进梅,刘小凤,等.广东省5市525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研究[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20(6):396-400.

猜你喜欢
淋球菌淋病环丙沙星
新型Z型TiO2/Ag/Ag3PO4光催化剂的设计及其降解环丙沙星性能研究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磁性CoFe2O4/g-C3N4复合纳米材料对环丙沙星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庆大霉素是否可代替头孢曲松治疗淋病
2005-2017年烟台市淋病流行特征分析
肠杆菌科细菌环丙沙星耐药株与敏感株耐药性分析
Co2+催化超声/H2O2降解环丙沙星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与革兰染色法对淋球菌检测的临床应用
淋病奈瑟菌的侵入感染与免疫逃逸研究进展
自拟清淋汤对慢性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