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脑

2015-09-06 16:23夏磊
翠苑 2015年4期
关键词:茼蒿菜根野菜

有一种味道,在这几个月里,一直若有若无地弥散在我的周围,那是在郊外的草地里仿佛到处都能闻到的,又仿佛在哪里都无法真正确认的味道。这会儿到了中秋,正是满怀乡愁的时节,才确切地明白,这味道一部份来自阳台上两盆毫不起眼的刚刚开放的小菊花,还有一部份来自我的记忆深处。这花朵跟指甲一般大小,而且也不怎么好看,那是有一天父母亲无意中在野地里发现并采回来种的,南京人把它们称为菊花脑。

从小我就跟着大人们把这种野菜叫菊花脑,其实这个“脑”字是念第二声的,叫出来很像“菊花劳”。起先我觉得自己普通话水平还不错,可到北京读书时才发现,我们南京人在发音中很难分清楚“L”和“N”,因此这个“脑”从前会不会是“挠”或“劳”也未可知。反正我知道这菊花脑是乡下人的宝,它不但可以吃,夏天的时候,大人还可以用来给孩子洗澡,据说,洗了后连痱子都不太长呢。

乡间有一些野生的花草,我小时候就很喜欢,这让我反而没注意到。其实不少花草看似卑微,而出生却是挺高贵的。比如夏天的洗澡花,黄昏的时候它才伸展开来,那一蓬蓬如繁星一样的小花朵让整个院子,或者说让整个夏夜都幽香起来,清爽起来,而它其实就是野茉莉,跟茉莉花虽不同科,却有渊源,知道它能装点我们的日子就足够了,有谁会非要拿它和茉莉花去比呢?

和野茉莉一样,菊花脑也不怎么高贵,它属于菊科。但只能算是菊花的亲戚,无论是四月份发芽的时候,还是九十月份开花的时候,都很难与菊花相提并论。那时候,我家的房前屋后都是一些诸如茼蒿之类的野草,菊花脑是最不起眼的了,它们都特别容易生长。茼蒿我们也吃,然而,菊花脑却是我们常常最盼望的一样东西,小小的心里藏着一个不小的憧憬。

乡下人家的一点活钱,不少都是用鸡蛋换的,一般人家并不太舍得吃鸡蛋,而每当把新鲜的菊花脑摘来做汤时,则是必需放鸡蛋的。我至今不知道,为什么菊花脑好像只是南京人才吃,也不知道菊花脑为什么必需与鸡蛋为邻,总之是,因为有了菊花脑,那几个月就能多吃不少鸡蛋,这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每年春游、秋游的时候,看着南京城满城花开,心里却惦记着屋后的这野草,以及那一锅清香,这是多么温暖的一段时光啊!

离开故乡南京好多年里,我一直没能在其它地方吃到过菊花脑,有时候会忽然很想马上就去老家尝尝,却总是被一些工作缠住而放弃了。那一天父母亲晚饭后出去散步,却意外地在郊外发现了一丛菊花脑,他们虽然没找到主人,却摘了一小把回来。他们告诉我,种菊花脑的一定是南京人,只要在那里等,等来的一定是南京老乡。只有南京人才会把这野菜带到外地,带在身边,以前在老家时这些野菜都可以随意摘,没有人会在意的。

这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我把妻儿唤在一起,仿佛是期待一席盛宴似地等待菊花脑蛋汤。和从前一样,还是母亲亲手做;和从前一样,还是那股别样的清香。如今尝来,那种既有点涩,又有点麻的味道似乎更浓了,钻进鼻腔,马上就让脑筋一爽,那是真正老家的味道。是啊,有什么山珍海味能承载那么多纯真和这么多感念呢?我凝神注视着这碗汤,忽然发现一个有趣的图景,原来,菊花脑汤加了蛋花以后,碧绿洁白,真地好像好像一簇盛开的杭白菊,莫不是前人要的,就是这色香味俱佳的感觉?

做一个南京人挺好,而远离故乡,却也能吃到菊花脑也很不错。翻翻古书,发现南京吃菊花脑已有几百年历史。苏东坡在《后杞菊赋》里说:“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他的意思是,人生活在这世界上,就像手肘一样能弯能直。什么叫贫和富?什么叫美和丑?有的人吃粗糠照样长得白胖,有的人整天山珍海味却还是很瘦。自己现在以杞菊为食,也许也能像西河南阳的人那样长寿呢!

从这个典故看来,菊花脑最早是不被赏识的,它是在没有粮食吃的时候勉强拿来充饥的,苏东坡那样说,显然有自我安慰和自嘲的意味,他是个有骨气的文人,他是把“以菊为糗”当作一种励志之举,意思是连这野菜都吃了,还会在意什么屈伸荣辱。我没有苏轼的抱负,对我来说,菊花脑虽只是一种野菜,却是能咀嚼出生活的真滋味的,日子在一天天过去,又有多少滋味值得久久回味呢?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久未翻看的明代名著《菜根谭》,想起古人说的“人能嚼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菜根我是嚼过了,可什么时候自己能达到书中所说的境界呢,“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榔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多好啊!

《菜根谭》是一部真正的奇书。乾隆年间,有个名号叫遂初堂主人的人,在一座古刹里拾到一本明代洪应明著的《菜根谭》,作者其人已经无法考证了,只知道他是根据宋人的名言“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写成了这部书。这书文采斐然,含英咀华之中已然品出了人生真趣和世间百态。看这部书的时候我就在想,它太值得我们读了,它没有像《论语》那样告诉你好些为人方略,也没像《道德经》那样传授了许多经世大道,它只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真实的和快乐的人。看看书里说得多好:“土床石枕冷家风,拥衾时梦魂亦爽;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

是啊,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充满了浮躁,无数的人都在争先恐后地往前赶,我们已经远离了淡然和静好,忙碌让我们忘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情感的珍爱。对了,白居易诗里说:“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还有几个人能安静地坐下来听人扶上一曲呢,都恨不得把世上所有的琴都拿来自己弹了。弹琴是一种表达,而听琴则是一种态度。少一些操劳,放慢一下脚步,等等自己的心灵,等等自己的身影,这该多好!

我不知道当年吃的菊花脑和茼蒿这些野菜算不算《菜根谭》里说的菜根,以其为食是不是就算吃过了苦并因此而能做成许多事,这个问题我没去深想。但有一点我是明白的,与其说我喜欢吃菊花脑,还不如说我很怀念吃菊花脑的那些日子。我愿意住回那时的乡下老屋,生活在那时的湛蓝的天空下;我愿意像《菜根谭》书里劝诫人们的那样,人淡如菊,过一种淳朴的、有一点诗意的生活。

书里的句子太好了:“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大约在十年前,我看过一部著名的动画片叫《千与千寻》。那是一个神幻穿越的故事,小女生千寻来到了一个诡异的世界,她被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千,她凭着真诚和执着最后终于回到了现实的父母身边。有一句台词我印象很深刻,那是朋友白龙对要返回原来世界的千寻说的:“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是的,记住自己的名字,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就有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现在好了,阳台上的菊花脑开花了,它可以让我不时想起把菊花脑当美味咀嚼的日子,以及那些日子中的一点点苦涩和一点点甘甜。那么,借用《千与千寻》的句式,记住菊花脑的味道,就能找到回乡的路,就能回到那些个清淡的岁月。

作者简介:

夏磊,1968年出生,南京人。中国地质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协会员。在《散文》等刊物发表大量散文,有散文集《秋以为期》《一枕清霜》等四部。

猜你喜欢
茼蒿菜根野菜
最忆扬州菜根香
阳台变成小农田——茼蒿盆栽
陈洪渊院士:为科学“嚼得菜根” 为国家“做得大事”
茼蒿花开
锦句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挖野菜
菜根谭之《平常心是道》
野菜的盘中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