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价值观为依托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2015-09-07 20:13宋妍萍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宋妍萍

【摘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关系着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质量的优劣。职业价值观可反映出学生个体需求与幼儿园教师职业属性之间的联系,启示我们在设置课程时应依据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而有所侧重。调查表明,初中起点专科生和专升本学生较多持安全稳定型职业价值观,较重视人际关系、个体贡献和物质生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宜加强对他们职业特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高中起点专科生和四年制本科生较多持自主独立型职业价值观,较重视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宜更多关注他们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7/08-0057-05

师资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高校,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关系着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教育部分别于2011年、2012年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师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要求,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大专、本科两个学历层次,其中大专包括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和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本科包括四年制本科和二年制专升本。因此,高校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除了要依据国家的政策和社会需求之外,还应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职业价值观作为人生价值观在职业上的反映,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评价。塞普尔认为,职业价值观是指与职业有关的,反映了个人的内在需求及从事活动时的职业特性,职业价值观能帮助个体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是影响个体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1〕于海波、张大均等提出,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人生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不但决定了个体的择业倾向,还决定了个体的工作态度,它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幼儿园教师的后备力量,其职业价值观影响着毕业时的职业选择,进而影响幼儿园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职业价值观源于个体需求和职业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类别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高校应深入分析不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需求,进而思考如何通过改进课程设置而发挥不同类别学生的优势,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郑州市两所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1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3.6%。其中,大专学历毕业生问卷回收261份(包括初中起点五年制学生141份,高中起点三年制学生120份),本科学历毕业生问卷回收160份(包括四年制本科学生93份,二年制专升本学生67份)。

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以于海波等人(2001)编制的《高师生职业价值观问卷》为基础,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进行了一定的修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经Bartletts球形检验,卡方值为1797.386,p值为0.000,KMO系数为0.752,因此,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问卷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和职业价值观两部分,职业价值观分为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六个维度,共33个题项,每个题项均有“非常不重要、比较不重要、难以确定、比较重要、非常重要”5个答案,记为1~5分。数据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最关注人际关系,其次是贡献和自我发展,较不看重物质生活,对于威望和家族最不重视,详见表1。

本研究显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将“贡献”排在第二位,“物质生活”排在第四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更加重视精神需求的满足。

(二)职业价值观类型与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关系

职业锚理论由美国埃德加·H·施恩提出,指的是个体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始终保持、不愿放弃的价值观,〔3〕即个体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所围绕的核心价值观。该理论划分出五种常见的职业价值观类型:技术职能型,即追求技术领域的不断提高,不喜欢从事一般的管理工作;管理型,即愿意承担管理责任,有较强的从事管理职业的内在动机;安全稳定型,即追求工作中的安全与稳定,并不关心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自主独立型,即希望能够随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不愿受到制约或依赖他人;创业型,即追求创新、创造,倾向于选择具有较高风险和挑战性的工作。

调查显示,总的来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类型以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和管理型居多。具体来看,初中起点专科毕业生中,安全稳定型比例最大(30.5%),其次是自主独立型(27.66%),技术职能型比例最小(6.38%);高中起点专科毕业生中,自主独立型比例最大(34.45%),其次是技术职能型(21.01%)和管理型(21.01%),创业型比例最小(5.04%);四年制本科毕业生中,自主独立型比例最大(32.26%),其次是管理型(25.81%),创业型比例最小(8.06%);专升本毕业生中,安全稳定型比例最大(37.04%),其次是自主独立型(33.33%)、技术职能型(3.7%)和创业型(3.7%),详见上图。

表2显示,自主独立型重视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安全稳定型则重视人际关系、贡献和物质生活;管理型关注人际关系、贡献和自我发展;技术职能型关注贡献和自我发展;创业型对于人际关系、贡献和自我发展的重视程度都很高,同时较为重视威望。

(三)持不同类型职业价值观的毕业生的职业意向

公立幼儿园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但不同类别、持不同类型职业价值观的毕业生的选择仍有差异。初中起点专科毕业生和专升本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主要为安全稳定型, “稳定”是其最主要的择业标准。其中,选择公立幼儿园的比例为50%,希望进入小学工作的比例为19.3%,高于其他类型的毕业生。他们认为,小学教师和公立幼儿园教师是“铁饭碗”,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感。但同时,初中起点专科毕业生中,创业型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其中选择个人办园的比例(8.6%)远远高于持其他类型职业价值观的学生(平均为2.4%)。

猜你喜欢
职业价值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生自我价值感、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