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5-09-09 01:37陈学智
文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生动性审美情趣美德

陈学智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高灵魂、锻铸人格为己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审美情趣 美德 生动性

中华民族一向被称为“礼仪之邦”。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很多为人称颂的美德,诸如博爱、诚信、重义轻利、艰苦朴素等等。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但没有得到有效地继承,而且在经济浪潮的冲击和西方某些消极文化的侵蚀下,相当一部分人的道德水准大幅度降低。传统美德中的见义勇为、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在相当一部分人的道德观念中已经被淡化,而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骄奢淫逸等却大行其道,“礼仪廉耻”已经失去了对他们的约束力。在日常生活中,有悖于传统美德的行为举不胜举。可以说,道德水准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尤其是青少年,由于缺乏敏锐的辨别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加之青少年在成长阶段所特有的偏激心理、逆反心理等,很容易被社会上发生的有悖于伦理道德的行为所迷惑,以致形成一种不健康的道德价值观念。

因此,加强中学道德教育、发扬传统美德,已经成为当前中学教育需要迫切完成的任务。借助语文教育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语文教育,尤其是在传统美德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语文教学具有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楷模。语文教学中承载的德育教育,并不停滞于言辞说教和理论教导的层面,而主要凭借生动、鲜明、真实的人物形象的所作所为来展现传统美德的魅力,从而为学生在生活中效仿古人的美德提供了形象基础。

其次,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使德育告别枯燥乏味。语文主要通过关于古人美德的故事来完成德育教育,而故事大都生动感人,甚至是催人泪下,不但不枯燥,而且容易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谓“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传统美德的价值观念。

再次,语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则使德育形式趋于多样。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情景剧、诗词朗诵、讲故事、课堂主题辩论、影视动漫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获得一种切身感受,从而树立和坚定传统美德的观念。

最后,文学作品是传统美德的主要载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方式被传承之外,文学作品则是其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的经典典籍,让后人能够与古人进行心灵对话,为自己树立行动的楷模和正确的道德准则。

可见,语文教学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界。教师不是道貌岸然的传教士,而应在非刻意的环境中悄悄启迪着学生的心灵。这种德育的效果可能不是立竿见影的,因为独立的思考和接受需要过程。” 而学生一旦通过语文学习接受了传统美德的内容,就将会对他们产生巨大影响。

正是基于此,语文教学在传统美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绝非可有可无。但必须明确的是,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又各自承担着自己独特的教学目的,决不能盲目地将语文教学等同于德育教学,不能顾此失彼。德育只是蕴涵在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学也只是在完成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利用教材中与传统美德相关作品来进行德育教育。换句话说,传统美德教育是寓于语文教学之中的。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问题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语文教师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临潭县石门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生动性审美情趣美德
诚实是美德
二次作文,提升初中作文语言生动性的新路径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鲁迅杂文、书信提供的事实与其经验知识的生动性
使学生作文语言生动起来之我见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助人为乐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