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供应链上的价值分布研究

2015-09-09 16:18单丽
消费导刊 2015年6期

单丽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供应链价值分布的主要因素,然后基于2002-2009年中国汽车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采用供应链分析法和定量分析对汽车供应链上主要环节的价值分布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整车制造业获取最高的利润,其次是整车销售行业,零部件行业获取最少的价值。

关键词:汽车供应链 价值分布 供应链分析法

一、影响供应链价值分布的主要因素

汽车行业供应链由汽车制造商、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整车与零部件经销商等环节构成。主要环节包括三部分: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制造企业、汽车销售商。本文对价值分布的分析也主要集中在此三个研究对象。现将影响价值分布的要素分为宏观要素、中观要素和微观要素。微观要素主要是与企业有关的因素,如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定位、企业核心能力等;中观要素是从行业角度分析影响企业获取价值的要素,主要指竞争环境结构分析中的4因素即行业面临潜在的竞争者、供应商和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替代品的威胁以及行业差别等;宏观要素这里指的是经济环境、政策和法规以及社会文化差别等。

在宏观要素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将影响到价值分布。当宏观经济发展比较好时,服务业及高消费领域将呈现令人乐观的景象。而宏观经济收缩时,与上述情况相反。此外,国家的政策法规会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定位产生影响,改变行业进入壁垒的高低,影响行业价值分布,例如当国家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与制造时,对其征收额外的附加税。最后,不同的社会文化也对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方式的选择以及企业间关系的规划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中观因素中,首先企业所在行业的进入壁垒越高,受到的潜在竞争者的威胁就越小。价值获取前景就越好。其次,客户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在一个价值链上,任何企业都是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者,又是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者,如果供应商与客户的谈判能力强,则企业的竞争地位就会相对较弱。最后,替代品的威胁也将影响企业的最高订价,并会缩短现有产品的生命周期,最终影响企业产品的获利能力以及持续时间。

在微观要素中,产品与服务的定位指的是企业所要锁定的目标市场及顾客群。企业的目标顾客是价值分布上的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应准确定位自己的目标群体,善于寻找让企业获利较高的顾客群。并当价值转移到一个新的顾客群时。企业可以快速改变它的目标顾客。同时,在企业的核心能力方面,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决定企业是否在该价值链条具有核心能力和谈判能力,它这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二、汽车供应链价值分布的实证分析

供应链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利益上竞争。获利的多少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下面在对收集到的数据基础上,对汽车零部件环节、整车制造环节、整车销售环节的盈利情况作简要分析。

此处分析所用数据来源于2001-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为了便于比较分析供应链中各主要环节的利益分配,特引入毛利润和毛利润率的概念。毛利润是仅仅按照产品销售收入和成本的差额计算,不考虑税金、管理费用和利息等方面,仅表明产业价值分配的一般规律。其中,毛利润等于产品销售收入扣除产品销售成本,毛利润率为毛利润和产品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汽车零部件和整车销售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是指销售成本;但是整车制造行业的成本数据没有获得,故用生产环节的工业总产值作为其主营业务收入,生产环节的工业增加值作为其毛利润,工业总产值减去工业增加值得到的结果即作为主营业务成本。基于上述方法,对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5年数据缺失)的利润分布作出近似估计,以P代表利润,L代表利润率,结果如下:

三、结论

从上述分析结果看来,在汽车供应链中,汽车制造业获取较大价值。其次是整车销售行业,零部件行业获取最少的价值。处于供应链中段的汽车制造业是供应链的核心部位,它集知识、品牌、艺术、科技等为一体,在表现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的同时,又呈现很强的技术密集型特征,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汽车市场上的品牌竞争以及高科技制造技术的竞争都体现出整车制造业在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确切的说,汽车行业的竞争就是品牌、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在汽车销售行业内,品牌竞争虽有一定的彰显程度,但其业绩表现更加依赖于销售手段和营销环境。而对于零部件行业来说,技术创新带来的利润是极其有限的,其获取价值多少主要取决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小和专业化程度的高低。

现今许多国内整车制造业以将核心部件的生产业务和整车制造业务集为一体,这不仅对核心部件的生产标准具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这种形式的发展给零部件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更进一步缩小了零部件行业的获利空间。故在汽车供应链的分析基础上,相关汽车企业需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审视,以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