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灵色彩守望的五渔村

2015-09-09 19:39张长江
流行色 2015年6期
关键词:渔村色彩

张长江

意大利的五渔村随着2006年与中国北京万里长城与其干石墙里数基本相同的姐妹墙文化旅游互换协议的签订,渐入国人的出境旅游路线之中。五渔村是五个小镇,位于地中海的利古里亚,分别为里奥马焦雷(Riomaggiore)、马娜萝拉(Manarola)、科尔尼利亚(Corniglia)、维尔纳扎(Vernazza)和蒙特罗索(Monterosso)。它们始建于大约中世纪,现隶属于拉斯佩齐亚省。

五渔村是意大利最美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它以几个世纪以来默默无闻发展起来与众不同的文化艺术、海岬植被、航海与渔业等在1997年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它便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陌生人的脸孔,打搅了他们原来宁静的生活。勾连五个五渔村的铁路始建于1860年至1874年,当年为单轨沿海岸线运行。为方便旅游,20世纪在原来的基础上,也开始向内扩展,拓宽了隧道,改为双轨。尽管如此,由于站台狭小,还有不被利用隧道中的一段,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上下车的需要,好在每个区间的车行时间不长,一般仅有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当火车把我送进五渔村的第一站里奥马焦雷,其名字来源于本地山谷流淌的河流,倚崖而建,色彩绚丽的村镇立刻便映入了我的视线,一座古堡建在最高的山上,它是1260年图尔科提家族为保护渔村而建造的工事,尽管是凤毛麟角的一个局部,也足以振奋了我急于想揭开这个神秘面纱的欲望,我卯足了劲,就是为了等到这一时刻的到来……

通过火车隧道内侧修建的一条157米的人行隧道,边走边可以欣赏到艺术家西尔维奥·贝内代多的马赛克壁画,只需几分钟就会把人们带到镇子的中心。来到五渔村,首先震撼到人们的便是依山崖而建的层层叠叠房屋的色彩,在蓝天与绿树的簇拥与环抱之下,粉红与粉黄等暖色就犹如跃动的音符与旋律在山间里回荡。

鲜艳的房屋色彩是为了海归能看见自己的家

为什么渔民要把自己家的房屋涂上如此鲜明的颜料,经询问,才知道背后的秘密所在。每次当渔民离开家,这些男人们便会惦记着留在家中的妻儿们,但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安排在广阔的海域进行劳作,因为在这广袤与深邃的海里,悄无声息地繁衍着地中海珍奇特有的海珍鱼类,有时还会发现海豚与鲸鱼的身影。但是金枪鱼的捕捞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维尔纳扎煎小银鱼,配上薯条与西红柿,是当地的特色菜肴。虾蟹类、乌鱼以及海虹均来自于海产养殖,不论是盐水煮还是烹饪,都味道鲜美。“清淡火鸡”是用鱼和蔬菜烧制而成,源自于复活节前斋戒的那段日子里,人们被要求不能吃肉食。

在家务农的妻子们和孩子们,在家就种起了葡萄、橄榄树、橘树等,当然还有梯田谷物与蔬菜。尽管土地与生态是如此的脆弱,但还是维持了五渔村近五千人的生息与繁衍。

当男人们出海离家远行,山崖上家的方位色彩就会消失,但他们会把家的色彩与挂念埋在心底,当船载满鱼儿归来,自己家的那块温暖的颜色又复而渐入眼帘,心情就顿时会兴奋起来,随后就是与妻子和孩子即将到来的团聚。这就是他们往复的生活,这就是色彩带给他们悠扬旋律的激荡。

在一家当地艺术品店里,一位白发沧桑的老艺人,在加工当地特有的紫铜腕式工艺饰品。其要经过剪切、磨角磨边、刻画、烧烤等工序制成,给人以古朴与沧桑的美感。有一个图面的纹案还是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忍不住掏钱买一个戴在了自己的手腕上。这个图案由两个腹股沟双曲线结合到一起,中心一条横线连接。为了解当地人的文化,我拉来了台湾导游刘旭胜,这也是一位离岛出海工作的游子,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还会意大利语与法语。初见戴着鸭舌红帽,内衣黄色,裤子绿色,经常把妻子阿梅,大女儿小瑜儿,儿子峻豪、进财挂在嘴上,每年在11月份回家。我总觉着他和这些当地渔民有着相同的经历、期待与心情。经过与老艺人沟通,了解到这个图腾和生命有关,有吉祥保佑的意思。后来经查证,这还真是当地特有的,真值得好好珍藏,生命的密码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尽管表现形式各有不同。

离开里奥马焦雷,我来到第二个渔村马娜萝拉。原来这两个渔村之间有一条约一公里长的“爱情小路”连接,由于担心塌方与滑坡,小路当天处于关闭状态。我只好通过几分钟的火车代步前行。一到马娜萝拉,我便直奔中心教堂与广场,实际上每个渔村都有,氧化变黑的厚重石块记录了久远的年代与沧桑,高高的哥特式尖项总是想和上帝的脸庞靠得近一些,以便牧师们与上帝“传话”。圆窗由卡拉拉白色大理石镂空雕刻而成,花窗外部的圆环上雕刻有人与狮子的头饰,教堂总是所有建筑中最漂亮的一座。教堂大殿是人们集会的场所,是人们定时梳理灵魂的地方。教堂广场也是人们集散活动的重要场地,对于五渔村崖地来说一小块广场也是需要一锨一镐创出来,可想而知没有信仰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

走出教堂广场,沿着之形山间小路,我就径直向上山高地直奔,想找一个制高点拍下小镇的全貌。小路很窄,下面有干石片插接,有局部坍塌之处,临时有人用木板搭上连接起来,想要越过去心里还是有些担忧,好在我手腕上刚带上的铜片生命祝福密码,鼓起了我的勇气,我毅然决然走了过去,但是越走越远,绕到了山后,又沿小路向山下前行,一个教堂墓园映入我的视线,我就奔着这个建筑物的目标而去,这几乎是我一个人在这么做,没有人在跟着我。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路途,我来到了这个西侧山崖的墓地教堂,透过镂空围墙,我将相机伸出拍下了这难忘的东侧山崖马娜萝拉全景镜头。我惊喜地发现,原来他们就是这样,活着的人与逝去的人两边可以远远地不时地相望,他们的灵魂通过圣彼得钥匙开启进入天堂而与人间的亲人心灵进行沟通。远处房屋黄红两色犹如不息的火焰,点燃着心灵,指引着人们找寻通往天堂的温暖之路。据说退休铁路工人马里奥·安得奥利每年都会在山丘上挂上连续的耶稣出生故事的彩灯,然而,这些艺术作品却源自于回收物品的惊人创作。

渔民也是有色彩搭配素养的艺人

五渔村的行程总是很紧张的,快门只是一个劲地按,来不及分析与选择。只是站在车站等车的时间里,才会静下心来,分析一下周边建筑的色彩与设计。

跟我同行的北京一个医院的刘医生,从她服装的色彩搭配上,就知道她是一个对于色彩很有领悟力的一个人。她一般下身着几乎拖地的黑色长裙或白色长裤,衣服变换在黄绿、桃红与土黄之间,工作之余还在习作国画。她现场分析了几组房屋的色彩搭配,发现五渔村房屋色彩的深浅几乎都是接近的。进一步地分析还会发现灰色与白色都在成功地分离隔开粉红与粉绿色,以及黄色与棕紫色的对比。如此斑斓的色彩如果没有科学的搭配,就会让人感到非常的“怯”(北京方言,意为乡气)。这些配色手法除了隅石等边界部位用白色外,五渔村房屋还在屋檐伸出墙的下部涂白,以解决墙面艳色与红色烧结瓦之间色彩对比的突兀问题。

五渔村镇位于海与蓝天之间,面对如此浩瀚的大面积色彩,建筑群的颜色也只是如同花一般的点缀而已,建筑门窗一般采用绿色或蓝色,以与海天和绿树相协调。房屋一般采用粉黄或粉红,黄色总是和深棕色靠在一起,这就成功的将对比色与同类色进行了很好的设计与处置。看来五渔村镇的人们的确都是成功色彩搭配师。

当然,很少数的房屋色彩也会呈现出粉蓝与粉绿,但这也恰好成为粉黄与粉红的调剂,而不显得呆板,而富有洛可可的情调,以与绕过背对的诗人海湾相匹配,这些古色古香浪漫的色彩,曾深得雪莱、拜伦、乔治·桑、罗伦斯等诗人的厚爱。许多诗人与艺术家都会在这里找到艺术创作的灵感与源泉,使其得以诗人海湾的美誉。

早晨,从拉斯佩齐亚出发,乘火车一天走完五渔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人们来到科尔尼利亚,走出火车站,步行约1.5公里走到小镇的山下,面对33个上坡,377个台阶,不能不说是一场挑战,很多人会望而却步,而选择放弃。而我是毅然决然地选择登上去,尽管火车间隔只有半个小时,我要完成光顾小镇,又要按时登上下班火车,可见也非常人能力所及,就有如铁人挑战赛一般,但我还是按时回到车站乘车,而火车却迟到了半小时,要知道意大利的火车这么不靠谱,我就会在山上多呆上一些时间。

最后一站是蒙特罗索,那里有优美的大片沙滩,橙红与蓝色的遮阳伞有节奏地排列在海滩上,躺椅与沙滩上满布晒太阳的人们,对于一年中半年处在少有太阳的人们,那应该是自然最美的恩赐,但是对于我们每天都有太阳升起落下,一天都有太阳可晒的人们来说,太阳就不那么稀罕了,加上当地住宿紧张,就只好乘车选择离开,一个小时后到达热那亚,这里是五渔村的大区首府。

但不管怎么说,五渔村的魅力将是人一生的难忘记忆,五渔村的色彩更是抹也难以抹去的。

猜你喜欢
渔村色彩
小渔村的变迁
意大利五渔村
贫困渔村焕发新生机
小渔村里的海岸风情
神奇的色彩(上)
游中国渔村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