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的脑袋作主

2015-09-10 07:22
商界 2015年2期
关键词:单调乏味实则淑女

今天,中国商业思想市场看似多元实则单调乏味,言论被霸权垄断,就像大观园里唯一的淑女只能是贾母,因为她掌握着评判淑女的标准。

前几日,一位老友在成都南门开了一家面馆,并执意要紧跟潮流进行O2O改造。我们劝他不要跟风,“从南门送到北门这面就不能吃了”;更重要的是,受邀去店里尝了一口面——难吃得足以关店。

老友中了O2O的毒,这毒是在脑袋里的。按经济学假设,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利益,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但大卫·休谟两百年前就告诉过我们,真正支配我们行为的,只有观念而已。进一步说,或迟或早,无论好坏,那些指引我们的东西不是各自的利益、理性,而是思想、理念。张维迎先生早就想透这点,他说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一种思想和主义战胜另一种思想和主义。关键是,裹挟于其中的我们,如何自处?

其实,今天的处境似乎已经很糟糕了。

这个世界更为浅薄、表象。我们都在随波逐流地活着,碎片化信息消解了系统化思维,即便是最应该百花齐放的商业思想市场,也开始板结。从机场到各种媒体渠道弥漫的都是几个大佬的声音,“马云说”、“雷军说”、“雕爷说”大行其道,以至于连前文所述的那位面馆老板也似乎忘记了,一碗面首先要好吃,把忽悠人包装成互联网思维能行吗?

今天,中国商业思想市场看似多元实则单调乏味,言论被霸权垄断,就像大观园里唯一的淑女只能是贾母,因为她掌握着评判淑女的标准。很多时候,理念的真伪缺少检验环节,正确与否变成了谁说的、谁掌握着话语权。

难道,我们就不能为自己的脑袋作主吗? 我们说今天的消费主力变成了个性张扬的一代,面对他们,我们是否足够清醒且依旧坚持独立判断?在这个想要聚集粉丝的人太多,多到连粉丝都已经不够用了的时代,在这个行业变迁开始以分秒计算,十年积累不抵一夜灵感的时代,我们是否依旧保持一份头脑冷静?

冷静分为三重境界,其一,善阵者不战,善于把握战略方向的人不战而屈人之兵;其二,善战者不败,市场经验丰富的人不容易失败;其三,善败者不乱,面对失败,决定下一次是崛起还是倒下的,唯有心态。

大众没有智商,只有情绪以及情绪的传染。当你把自身置于“乌合之众”,你也就从企业经营者,变成了一个被经营的对象。是不是为自己的脑袋作主,决定了你是当企业家,还是当消费者。

猜你喜欢
单调乏味实则淑女
事务主义:看似辛辛苦苦,实则一事无成
做淑女好难
快乐的小淑女
莫当“井中葫芦”——看似深入,实则漂浮
奥斯卡主持人,看似光鲜,实则黯淡!
祝你新年快乐
V eraW an g
基于课堂教学评价用语单调乏味的思考
四招赶跑单调乏味
看似荒谬而实则正确的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