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比尔·盖茨

2015-09-10 07:22刘醒
商界 2015年2期

刘醒

16岁当上CEO,大学辍学创业,19岁公司上市,24岁身家5.1亿元……这是一份堪称天才式的少年成长履历。更重要的是,这个少年和他的事业,野蛮生长在连二线城市都够不上的山东临沂。

“那是我有生以来最开心的日子!”徐瑞明聊起公司上市后的日子,眉飞色舞,顺畅地切换着普通话和临沂话:“上市了那就是成功人士啊,上什么班!我以后的工作就是卖股票!”

说这话时,26岁的他坐在一把钩云纹红木扶手椅里,熟练地沏着乌龙茶。

在这间近1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红木家具至少有3套,包括5张龙雕高背红木椅、一套红木办公家具和一套配有4把扶手椅的红木茶桌。宽大的办公桌上,白色的苹果笔记本电脑与红色封皮的《羊年运势》放在一起。

——如果不是走廊里的那尊高达2米的外星人雕塑,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

但对于徐瑞明和他的事业,这样的“混搭”丝毫不显荒诞。其名片上,除了8个“社会职务”和6项“社会荣誉”外,“旗下企业”一栏中,印着12家公司的名字,涉足手游、动漫、房地产、金融、投资等热门产业。

这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本:浸润在三线城市文化里的一线产业,将以何种面貌野蛮生长?

IT大佬的小马仔

15岁以前,徐瑞明没有表现出丝毫“天才”。相反,在以高考为导向的“教育大省”山东,他成绩普通、喜欢上网,被视作“有网瘾倾向的边缘少年”。可以说,是Flash和周鸿祎拯救了他。

彼时,互联网上最热的技术之一是Flash,这是一种基于交互式矢量图和 Web 动画的网页设计技术,其热度和价值之于PC网页,类似当下风头正劲的HTML5之于移动应用。

徐瑞明自幼学习绘画,美术功底扎实,在自学了一点编程语言后,他很快在Flash领域崭露头角。那时,市场上Flash 的均价是每秒钟80元,而徐瑞明一天能做3分钟。这意味着,即便还只是一名初中生,他单月能赚上万元。

Flash制作者们自称“闪客”。为了和海量闪客以及大工作室竞争,徐瑞明在网上拉拢了4个大其5岁的程序爱好者,一起搭建了个名为“仙之族”的网站,兼做Flash动画和企业网站。

虽然仙之族没有什么名气,但在本地偏“体制内”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敏锐地意识到:本地的企业多是国企,他们最看重的根本不是网站建成什么样子,而是价格。因此,仙之族对外的收费往往低于同行。

就这样,成立几个月后,仙之族便实现了月盈利15000多元。1年后,更名为“E族人”并开始公司化运作,团队成员的人均年收入稳定在了10万元左右,这远超他们父母当时的年薪很多倍。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成立公司,并非团队有多大的野心,而纯粹是为了给客户开发票。2004年,徐瑞明当上了CEO,年仅16岁,用他的话来说,“我们就是周鸿祎的马仔”。

原来,表面上拥有超高流量的E族人网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娱乐站点,注册会员数达500万人。但实际上,发展到后期,E族人把“一年就挣几万元”的Flash制作和网站搭建当做了副业,主业则变成了帮周鸿祎推广其开发的3721插件。

所谓的推广,就是通过在文字、图片、音频、网页等安插代码,让网友在浏览这些内容的同时,不经意间被安装3721。根据每天安装的数量,E族人获取佣金,“一天就有个几万块钱”。

美元要在美国花

如果说初中生徐瑞明是在玩票,高中生徐瑞明是在兼职,那么大学生徐瑞明就是在货真价实地创业了。为此,他甚至在上了16天大学后,主动选择辍学。后来作为创业典型,徐瑞明偶尔以“校友”身份回“母校”演讲,校领导总是悄悄把他拉到一边叮嘱:“你不要到处说学校不好嘛,要不给你补个毕业证?”

16岁的CEO、大学辍学、互联网创业,这些元素在美国新闻集团大股东格林斯潘看来,简直就是一个标准的美国创业故事。

在2004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来华物色投资对象的格林斯潘,对徐瑞明一见倾心:“你是一位美国式的中国青年,在美国,你这个年纪诞生了很多商业巨人,我很愿意与你合作。”

而年纪尚小的徐瑞明,对于来自美国资本的青睐显然毫无抵抗力。不久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运作,格林斯潘旗下的投资公司Broad Web Asia(BWA)就将中国6家科技公司打包重组,成立了一家新公司,由控股51%的徐瑞明担任CEO。

2008年11月,这家公司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简称“BWBA”。年仅19岁的徐瑞明,就这样成了媒体头条里的“纳斯达克最年轻的中国自然人大股东”。

对于上市,徐瑞明没劳一点神。由于采用了BVI结构(离岸公司架构),来自美国的律所包办了所有手续,“人家把你服务的漂漂亮亮的,字签完了,告诉你:恭喜,你上市了。网上一查,股票大涨!”

那时,他手里的股票总共1500万股,按照市值最高时的每股4.5美元,以当时的汇率,徐瑞明身家超过3亿元人民币。

真可谓春风得意。上市后,徐瑞明整天无所事事,特意跑去美国考察硅谷、纳斯达克,东西海岸玩了个遍:“为啥?我手里有个美国上市公司,以后那是要到美国做生意的!美元要在美国花,我不能在国内花。”为此,他甚至考了个美国驾照。

然而这份喜悦仅维持了不到一年,当金融危机刚露出苗头的时候,美国资本市场上的各大机构迅速套现离场,赚了个盆满钵满。

徐瑞明也想迅速套现,但他很快傻眼了:根据上市协议,持有原始股的大股东3年内不准卖股票!他这才醒悟:所谓的上市,压根就是一个局,各大机构联袂演出了一场“做空”大戏。剩下的时间,他就眼巴巴地看着那价值3亿人民币的股票,从每股4.5美元,跌到了十几美分……

但幸运抑或不幸的是,徐瑞明最终还是套出了600多万元人民币,“你说亏本吧,还有点钱,你说不亏吧,我当时好歹趁好几亿呐!”

江湖之远,庙堂之高

此后四年,网络江湖上再无徐瑞明的踪影,有人传言,他退隐了。同他一起消失的,还有同样被格林斯潘吞并事业的沈洁伟和吴高远。这三人,曾一度被业内视为新一代互联网大佬上位的首批候选人,号称“网络三少”。

那段时间,徐瑞明低调地做着炒作域名的生意,靠低买高卖赚点零花钱。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有段时间,即便他卖掉了手中几乎所有的域名,但一个159.com的域名无论如何也卖不出去。恰巧,中国移动推出了以159为开头的号码资源,手机进入3G时代。徐瑞明幡然醒悟:何不投身3G手机服务,再创一份事业!

他找到“赋闲在家”的沈洁伟和吴高远——前者擅长网络广告,后者主打基础网络服务——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了他们。三人一拍即合,迅速投资400万元建立起机客网络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此后三年,这三位昔日“少帅”一直隐藏在幕后,默默经营,从未向外界暴露过自己的存在。

这或许是格林斯潘留给他们的最后一份礼物。回想起这一切,已经不再是翩翩少年的徐瑞明总结道:“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要被捆绑。”

所谓3G服务,就是面向3G用户提供手机游戏、软件、主题、短信祝福等下载服务。下载量越高,收益就越高。为了增加装机量,徐瑞明们直接找到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华为、步步高、金立等国产手机,以免费提供海量手机娱乐内容的方式,入驻这些品牌,早早占领市场高地。

2010年,徐瑞明三兄弟忽然重出江湖,频频高调亮相各大高峰论坛和券商投资会议。与他们一起出现的,是已入驻187个品牌、9626款手机的应用商店——机客网络,那时,它以占据3G增值服务30%以上的市场份额,估值上亿元人民币。

2012年,年仅24岁的徐瑞明登上“福布斯2012中国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同一榜单上的30人中,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铁血网创始人蒋磊、最世文化创始人郭敬明等赫然在列。而徐瑞明的身家,在那时据称就已达5.1亿元人民币。

翻看徐瑞明的微信朋友圈,你会时时感到困惑:他是怎么一面激荡于体制外肆意纵横的互联网创业,一面欣喜于体制内规矩保守的话术和思维?

在一条宣布开发出某款智能硬件的微信旁,徐瑞明发了一张与国家副主席李源潮握手的照片,并深情配文:“五月花海,受到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同志的亲切接见。大家自然地围拢成一个半圆形。团中央书记秦宜智同志陪同李源潮副主席,并引导获奖代表与主席一一握手。令人惊讶的是,秦宜智同志可以喊出每一个获奖代表的名字……”

——这种混搭,让人不禁联想:徐瑞明办公室外的走廊里,那尊象征着未来的外星人雕像,安然于刺鼻的奢华檀香中。

如此看来,对于三线城市里的一线产业创业者,种种“混搭”非但不是荒诞,反倒是相得益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诞生这样的一家企业;也正是这样的一家企业,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大获成功。

上述那条微信不远处,还有另一张图片,徐瑞明为即将见到自己的“神级偶像”成思危而“膜拜”。17岁时,他的偶像是张朝阳,因为张是互联网公司中唯一留长发的企业家。那时,徐瑞明还是一头哈韩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