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新律动:绿色、创新、发展

2015-09-10 07:22王占强叶道江
决策探索 2015年23期
关键词:信阳

王占强 叶道江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信阳市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十三五”时期形势的重大判断,准确把握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绿色、创新、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推进美丽信阳建设,打造绿色文明宜居城市。

翻开中国的版图,信阳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她处于我国5个重要分界处,即南北地理分界、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分界、桐柏山与大别山分界以及鄂豫皖三省交界。辖区1.89万平方公里的富庶土地上生活着860多万人民(其中含固始县,由省直管)。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中部之中、南北分界的特殊位置,成就了“生态信阳”“文明信阳”“宜居天堂”的美名。

信阳因厚重而美丽。几千年淮上文明,数十家姓氏源头,人文信阳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一个又一个历史名人印证着这方山水的人杰地灵。山山埋忠骨、岭岭存浩气,多支红军主力部队从这里诞生,百余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红色信阳更加增添了历史的厚重。

信阳因美丽而宜居。当“十佳宜居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最佳创业之城”等一个又一个难得的名号一年又一年花落信阳的时候,逐渐熟知信阳的外乡人开始羡慕这座小城毛尖的清香,并自觉不自觉地通过大广、沪陕和宁西、京九、京广等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和高铁走进这座不曾仔细打量过的小城。

文化厚重 源远流长

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8000年前就有了农耕文明。历史上子路问津、亡羊补牢、司马光砸缸等著名典故均出自信阳。信阳是中国著名的书法之乡、歌舞之乡和中原侨乡,是姓氏之根和客家人祖籍地,素有“闽台祖地”之称,百家姓中就有黄、赖、罗、蒋等13个姓起源于信阳。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鸡公山上至今保存有20世纪初期23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别墅300余幢,被誉为“中外建筑博览馆”。

信阳是一片积沉厚重充满神奇的土地,早在8D00多年前,境内淮河两岸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商周之际,这里建立了息、申、弦、黄、蒋、蓼等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在此设立了申、息、期思等县。东汉置义阳县,三国时设义阳郡,北宋改义阳为信阳,一直沿用至今。

信阳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绽放出无穷魅力。受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双重影响,信阳楚风豫韵交融。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演奏的(冻方红》乐曲,就是由这里楚墓出土的编钟演奏的。信阳人杰地灵,一代名相孙叔敖、开漳圣王陈元光、治闽功臣王审知、大史学家司马光、中原硕儒马祖常、文坛领袖何景明、植物学家吴其浚等名垂青史。

信阳是一片书写壮丽托举荣光的土地,“红军摇篮、将军故里、红色圣地”是对信阳红色资源和革命历史的精妙概括。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大别山红旗不倒中心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落脚地。这里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红军部队。革命战争时期,有100多万人参战,30多万人流血牺牲,英雄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八月桂花遍地开》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两首非常著名的革命歌曲就是从这里唱响全军、唱遍全国的。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万海峰等100多名信阳籍将军成就了大别山革命烽火的传奇。在血与火的革命风云中,无数革命先烈在信阳戎马倥偬、前仆后继、流血捐躯、碧血丹青,谱写了一个个惊天动地的故事,演绎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信阳革命遗址、古迹和文物众多。全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及省以下级别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400多处。“列宁号”飞机从这里飞上蓝天,并建立了鄂豫皖军委航空局,写下了中国共产党空军史的第一页;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及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许世友将军故里、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等,今天已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作为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信阳这部书写在中国大地上的红色历史教材,每年都引来几百万的“读者”,他们在这里感悟红色历史,接受传统教育。

信阳立足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根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等地域文化,坚持以特色文化旅游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建设中部地区文化旅游中心。以文化带旅游兴起,以旅游促文化发展,进一步推进文化旅游联体融合,抢占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宜居城市和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制高点,重点推进河南省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努力打造中国国际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绿色信阳 生态屏障

信阳山美、水美。“云中公园”鸡公山,红楼香茗,云雾绕窗,泉流石上,美人起舞……可雅可俗,可静可喧,有“青分楚豫、气压嵩衡”之美誉,与庐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南湾湖水阔林茂,湖中小岛星布,绿树成荫,驾轻舟兮划兰桨,临碧波兮心气爽。还有灵山寺亦奇亦伟,汤泉池亦梦亦幻……

信阳作为河南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境内山区和丘陵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3/4以上,森林覆盖率达34.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处、省级森林公园6处。信阳境内河流众多,仅各类水库就有895座,总库容达到4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水库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水环境质量和空气环境质量都是河南省最好的市之一。大别山横亘信阳南部,淮河横穿信阳北部,一南一北两大“天然生态屏障”,造就了信阳“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独特环境。“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是信阳的真实写照。

信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在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生态秀美、风光迷人,被誉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境内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青山衔黛,碧水含情,修木临风,茗茶飘香,宜居宜游,养心养生。信阳水土保持良好,空气环境、水环境质量连年位居河南省首位,中原明珠南湾湖是国家4A级景区,素有“北方千岛湖”之美誉。汤泉池温泉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被称为“神水”。灵山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以“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近年来,信阳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最具绿色竞争力城市、全国最佳环保示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休闲城市等。

这里的山,没有太行山那种刀削斧剁的险峻和嵩山山脉那种袒胸露臂的雄壮,也看不到火山岩和喀斯特岩石的诡谲与奇伟,很少让人有临崖的惊诧和震撼。它柔美但不乏刚劲,如舒缓流动的音韵,总是让人有着无尽的遐想。

有山便有水,淮河支流,史河、灌河、小潢河、柴河、泖河横贯全境。南湾湖、鲢鱼山水库储量超亿。香山、泼河、五岳、石山口水库都是信阳的大水缸。它们山水相绕,一衣带水,孕育了淮河岸边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了千年不衰的香茗,平添了这片山水的瑰丽与神奇。

信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在城市建设的规划阶段,首先把需要保护的生态功能区域圈起来,禁止开发;在城市建设阶段,坚持把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严禁破坏山体、植被、水系。目前,信阳市仅在中心城市就规划建设了贤山、龟山、震雷山、金牛山、龙飞山、羊山等“六山”公园,总占地1657公顷,扩大绿带,增加绿量,进一步促进了山、水、林、城一体融合发展,提升了“山水信阳”“休闲茶都”的城市品牌。

生态禀赋是祖先留下的,但城市“宜居”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信阳能够成为“宜居天堂”,靠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目前,信阳初步形成了以生态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走上了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生态宜居城市发展路子。作为难得的一片生态三角洲,信阳二字寓意深刻:“信”代表着信用、诚信,“阳”代表着太阳、阳光。大山有别,水佳为淮;人言皆信,日升日阳。美丽信阳,宜居天堂!

人文钟秀 宜居家园

“宜居城市”包含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近年来,信阳从我国数百个城市中,经过多轮筛选,依据城市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社会文明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生活舒适指数、经济富裕度、城市美誉度指数等多项指标综合评定,其主要城市特征是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美誉度高。因各项指标处于突出位置,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和很强的竞争力,信阳成为全国唯一连续4年获得这一殊荣的城市。

信阳宜居,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宜居信阳,已经成为一方恬静的家园。

翻开中国的地图,我们在大陆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北到北京,南至广州,东到上海,西至成都,用直线把这4个城市连起来,我们就会发现,信阳正好处在这两条连线的十字交叉点上。信阳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京港澳、沪陕、大广三条高速,107、106、312三条国道,京广、京九、宁西等4条铁路在信阳境内形成多重交叉,直接连接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港澳地区,加之淮河航道通过洪泽湖直达长江,明港机场正在建设。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使信阳拥有了中原经济区连接东南沿海的前沿优势,成为了中国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通道。

信阳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山区和丘陵广布,河流众多,在信阳无论身置何处,放眼望去,都是绿的海洋、绿的世界。

信阳能够成为宜业宜游宜居城市,靠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该市一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信阳坚持建设宜居城市不停步,持续巩固、持续提升,宜居信阳正变得更加幸福和宜居!

凡是到过信阳的人,都会十分留恋那里舒适的人居环境,不光是因为她美如画卷的自然环境,更是因为她特色的文化元素在城市建设中的巧妙运用——

百花园布局宏伟、围合规整、简洁大方,总面积24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现代建筑之美,演绎出魅力信阳城市景观的惊世之美。

浉河像一条玉带穿城而过,在春夏之交,沿其源头——素有“中原明珠”之称的南湾向下踏寻,在那里,你可以欣赏到“山绕绿城城砌玉,城裹碧水水飞虹”的美景。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去处——河新八景:望湖轩、聚贤祠、茗阳阁、申伯楼、龟山亭、琵琶台、平山塔、河洲榭,彰显信阳人文钟秀。

作为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的生产基地,茶园、茶街、茶乡、茶楼、南湾湖茶岛、茶科技园、国际茶城建设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茶都”风情万种,吸引八方宾客。

金牛文化公园构建一湖二环三大广场四大景园八大景点,文化名流惠智冠名、吟联赋诗、精心雕刻,徽派建筑,动静结合,典雅壮观。

固始中华根亲文化博览园以根亲文化为人文主线,建设归来园、问祖园、民俗园、闽台园、创业园,形成人文与园林相结合的主题景观。

信阳市市长乔新江一语道出玄机:“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特色文化元素的运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建设中,文化既要土生土长,又要提升创新。”

在这场城市“秀”中,信阳人以自己的文化智慧,美化了居住环境,难怪信阳多次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今天的信阳人民,更加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加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宜居信阳的生态发展之路正在越走越宽广!

魅力茶乡 万千诗情

信阳位居中国传统产茶区的最北端,水、光、热同步的独特优势造就了信阳茶的优良品质。信阳现有茶园面积210万亩;“信阳毛尖”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曾与茅台酒一起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信阳红”是中国十大红茶之一。信阳已连续举办23届国际茶文化节,拥有一红一绿两大茶叶品牌和5个中国驰名商标。

信阳山水形胜,茶乡环境清幽,生态得天独厚。生于斯、长于斯的毛尖茶“香高、味浓、汤色绿、有毛有尖”,更能体现出“和、美、清、敬、雅”的文化内涵。一杯香茗,蕴含着万千文化气息,飘溢着无限诗情雅趣。

茶产业是绿色产业、文化产业,更是一项富民产业。信阳山区面积大、气候温和湿润,十分适宜发展茶叶种植。从1991年起,信阳以茶为媒,连续23年举办茶文化节,不仅发展了地方经济,而且使信阳因茶魅力彰显、美名远扬,被誉为“中国茶都”。

悠久茶史。茶树原产于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一带的密林中,后经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步发展和传播开来。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10个省区198处发现有野生茶树,尤以西南地区野生大茶树分布最为集中,树龄300-2700年不等。2D06年,信阳市林业部门在鸡公山进行植物种群的科普调查时,发现40余株野生茶树,经考证,这些茶为唐代到宋代遗株,树龄已有千年。

中国茶史十分悠久。茶界主流观点认为,茶业和茶文化初兴于巴蜀,兴于唐、盛于宋,繁荣至今,历久不衰。从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从国内到国外,茶香浸透于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中,与中华民族相伴而行。自古以来,茶就是时尚健康饮品。《冲茶本勒《黄帝内经》《茶经》等古代名著均记载了茶的神奇功效。不仅中国人视茶为国饮,外国人也钟情于饮茶,全世界种茶的国家有60多个,饮茶的人有30多亿。

新派红茶“信阳红”。信阳一直以产绿茶而闻名。2009年12月,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信阳调研,指出信阳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茶叶资源,创新发展理念,尝试开发红茶,增加茶叶品种,增加群众收入。2010年,信阳市相关部门和企业联合开展攻关,仅用8个月时间,就成功研制出了红茶,卢展工欣然命名为“信阳红”。“信阳红”的生产加工技术,沿袭了我国传统的功夫红茶生产技术,并进行了大胆创新,一般以一芽二三叶为主要原料,经萎调、揉捻、发酵、烘干四道工序精制而成。“信阳红”冲泡以陶瓷、玻璃茶具为宜。饮用高档“信阳红”以质感上优的玻璃器皿为佳。温杯后,放3-5克红茶,冲入95℃左右纯净水,加盖闷泡后倒出茶汤,先闻其香,再观其色,然后趁热细品,方能品出醇味,体会真趣。

信阳的山山岭岭都是茶的王国。鸡公山以植茶驰名,以茶地为地名,如:大茶沟、中茶沟、小茶沟、大茶沟口、茶冲口、茶坊、茶坡、茶山等。大、中、小茶沟为鸡公山北侧的三条横沟。大茶沟与鸡公山大东沟相连,内有旗杆石、大滴水等景点。鸡公山古老茶区约有17公里之长。茶树多分布于海拔300-500米之间。中茶沟西端出口称茶冲口,从李家寨南侧进入大茶沟的叉道口,称为大茶沟口。

鸡公山区野茶丛生。每逢清明至谷雨时节,山民野户,攀崖爬壁,采摘野茶,其品位甚优。当地茶农说,他们自2D02年开始采摘这些古茶树上的茶叶,进行炒制。此茶具宁心安神、祛湿化痰等多种功效,据说曾治好过慈禧太后的怪病,被戏称为神仙茶,也深受嗜茶之土喜爱,价格逐年攀升,今年其均价在每公斤1600元以上。

行走在山水之间,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信阳人爱喝茶、会喝茶,茶喝得可谓尽心尽意而又家常至极。

信阳饮茶的最大特点是普及。无论各色人等,男女老幼,朝野雅俗,几乎人人皆有嗜茶之好。

见客先上茶,这是信阳人一般的家庭礼俗。不倒茶,主人便觉无法显示热情,愧对来客;不饮茶,客人又会手足无措言语不畅。在信阳,不倒茶意味着逐客,客人阻止倒茶或续茶,则表示片刻即走。往往是一杯热茶捧着,氤氤氲氲中,亲朋好友的叙谈才亲密无间,气氛融洽。

在信阳观光,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享受到清幽的香茗,茶成了好客的信阳人交友的重要仪式和内容,客人来请喝茶,客人走要送茶,对遥远的友人,信阳人还喜欢寄一包新茗送情谊。茶,在信阳友情的锦缎上,犹如织锦的金梭,往返穿行,运载着缕缕情丝和绵绵厚义。

创新创业 引擎未来

翻开信阳的史册,您定会被这里的辉煌与灿烂深深吸引。

品读信阳的每一个章节,您会体会到这里的繁荣与发展。

信阳市委、市政府坚持牢牢把握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一核心任务,持续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以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为己任,着力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切实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有力促进了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社会和谐。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加工型企业,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经典之作。从一个小作坊式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资产逾10亿元的上市公司,羚锐公司奏响了老区工业的黄钟大吕。

真诚促合作,合作求发展。蘸着时代的华彩,挥起如椽的巨笔,一批批企业家正在这里泼墨挥毫写风流,勇立潮头唱大风。航天精工、同合车轮、贝恩银光,泛蓝科技、天恒液晶、星天空数码,一个个外来投资企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如日中天,正在信阳的沃土上枝繁叶茂,乘风破浪。

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信阳坚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改革创新示范区,下大力气全力推进。目前,以高端制造和茶产业为主导的信阳产业集聚区、以新型建材业为主导的上天梯产业集聚区、以钢铁制造业为主导的明港产业集聚区、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导的潢川产业集聚区等,构建而成的宁西工业走廊,正在豫南大地崛起,成为信阳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转换政府职能,优质高效服务,在信阳有最充分的体现。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并对重大项目实行“联审联批”“一周办结”和“首问负责制”。以“禁酒令”为代表的转变干部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五禁止、十不准”规定,在全国引起轰动效应,入选人民网“2007年中国地方十大新政”。

信阳还坚持把扩大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作为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的关键举措,充分发挥招商引资“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作用,扎实开展以“明确一个方向、选准一个地方、持续一个时期、举起一个产业”为总体要求的招商行动。明确一个方向,就是瞄准主导产业招商;选准一个地方,就是到有商可招的地方招商、到能够招来商的地方招商、到最有可能招来商的地方招商;持续一个时期,就是围绕形成集聚反复对接;兴起一个产业,就是讲求招商实效,真正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成功引进了电子信息产业园、国际家居产业小镇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龙头带动型项目,促进了信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鸟择良木而栖,士择良地而居。信阳正在以最真诚的方式,沟通着最深的情感,打造着最好的项目,回馈着最佳的回报,齐心协力,共同构建幸福和谐的家园,共同开掘瑰丽无比的宝藏,共同唱响发展创业的凯歌!

如今,随着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取得显著进步,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下,不甘落后的信阳人民日益觉醒奋发,把生态宜居的自然优势转变为后来居上的发展气势,正朝着鄂豫皖三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级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枢纽、中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重要基地的宏伟目标大踏步前进!

猜你喜欢
信阳
信阳师范学院作品欣赏
绿色信阳满眼春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信阳方言“子”尾词研究
信阳诗群
信阳:把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信阳:留得古村寄乡愁
旅游信阳——从徒步鸡公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