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共享”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

2015-09-10 07:22张玉玲
决策探索 2015年23期
关键词:共享教育资源优质

张玉玲

编者按:

“共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是未来5年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广大民众对此有更多的期盼。

1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证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部党组近日发出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等各项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需要正视的现实是,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异。如何缩小城乡差异,如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真正实现教育“共享”,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这不仅是个教育热点,也是民生命题。

教育“共享”的郑州实践

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郑州位于中原腹地、九省通瞿,是人口大市,人口密度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仅次于广州。郑州教育不仅事关全市300万师生,而且与每一个郑州市民都休戚相关。

每到升学季,在郑州市民陆先生所住的小区里,总能见到这样的小字条:“本人因小孩读书问题,急需求购贵小区一套房屋,看中后立马能付定金5万元,首付5成,一个月内能够付齐首付,如有意请联系高先生,手机:××××××××××。”陆先生所住的小区靠近河南省体育场,距离郑州市七中和优胜路小学都不远。“很多家长买房子,都是为了孩子能上这两所学校,虽然有的家庭在其他地方已有住房,但还是为了孩子上学一掷千金,真是用心良苦啊。”针对学区房热,陆先生如此感叹道。其实,像陆先生所说的这种情况,为了孩子买房、搬家的家长,说起来还真是不少。其背后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就是对优质资源的需求。

“我们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难题,有的问题和困难可能需要长期持续努力才能得到根本解决。比如城市部分学校仍存在着‘大班额’的现象、教师数量不足、学校建设推进和教育质量提升仍满足不了大家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这都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和智慧,合理有效地加以解决。根据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指示,从2016年开始,全市每年要继续新建改扩建40所以上中小学、幼儿园,逐步解决‘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郑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陶然对本刊记者说。

为了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郑州市从2011年就开始大力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2011~2013年,郑州市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覆盖市直、区属398所中小学的207个项目,连续实施三年,累计投入资金16.6亿元,其中12.3亿元用于基本建设,4.3亿元为市、区两级学校配备标准化实验室、计算机室、录播教室、图书等教育教学设备及塑胶操场、校园修缮等项目。

此项工程通过采取扩建挖潜、一校多区、强校托管、联合办学等四种模式的创新,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良性联动效应,使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明显拓展,逐步缓解了“大班额”和择校问题,努力让百姓满意、让社会放心,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优质资源共享问题,不仅表现在市区内,在城乡之间也表现得比较突出。大家都知道,城市里的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一些特长班,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而农村的中小学生则很少接触一些体音美器材。

为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高标准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郑州市在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办学设施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实行财政倾斜农村政策。“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4.9亿元,先后实施了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装备工程、农村寄宿制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课桌椅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体音美器材配备工程等,全市100%的农村中小学配备了标准化实验室、计算机室和常规教学设备器材,进一步推动了办学条件城乡一体化。

为了关爱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使群体间的教育公平切实得到保证,郑州市教育局坚持把务工子女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确保其公平接受义务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一视同仁,平等接受教育。“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努力做到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实现教育公平,机会均等。”谈及缩小城乡差距,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巨涛如是说。

“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国家主席习近平在5月22日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如是说。可见,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优质教育共享,既是顶层设计,又是民生所盼。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热切地“拥抱”教育,使教育这个古老而崭新的行业,正在中原大地上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大数据时代,郑州教育“班班通”工程助推区域教育的智能化变革。2014年,完成了郑州教育云计算数据中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教育共享的信息化服务基础设施。“‘班班通’工程有效地提升了课堂的广度、深度和参与度,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李陶然总结说,“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未来5年,郑州教育将坚持‘改革创新、优化结构、深化内涵、突破瓶颈’的工作思路,切实把握‘政府主导、优先发展,以德为先、育人为本,依法治教、促进公平,服务社会、强市惠民’的基本原则,努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元特色发展、中职教育品牌发展、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民族教育持续发展、继续教育深入发展、家庭教育引导发展,全力打造‘有未来的教育’这一品牌,使优质资源共享惠及更多的家庭。”

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培养人才,教育“共享”先行。

云时代的到来,使郑州优质资源共享教育从“黑板时代”向“白板时代”“网络时代”过渡,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更是一场教育理念与文化资源共享的革命。

“如今的城市教育面临不少问题,如择校热、幼儿园学位紧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等,其背后与教育资源的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有关,这些都需要通过综合改革、依法治教,优化教育的内外部环境来促进资源共享,进而平衡城市不同群体的诉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近日在2015中国城市学年会上如是说。

钟秉林表示,现代化的城市教育一方面要在入学机会、资源配置、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做到教育公平,高质量、高水平地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在教育条件、教育信息化、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评价方面不断创新,予以保障。

优质资源共享,不仅是个教育热点,也是民生话题。教育共享的郑州实践,不仅让“有未来的教育”有了实践支撑,还为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借鉴,是全国教育的一个缩影。需要正视的现实是,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异。如何缩小城乡差异,如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真正实现教育“共享”,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这些都值得各级相关部门深思和考量。

追求教育“共享”不会一蹴而就

追求教育“共享”,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因为各地的发展不均衡,教育“共享”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比如有些山区的孩子还在光着脚丫走在上学的崎岖山道上,这些地方的教育水平亟待提升。而东部较为发达的地区正在奔向教育现代化。江苏省在2012年就制订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从办学理念与行为、学校人才与队伍建设、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硬件设施与条件保障、学校管理与办学特色等方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而上海市基础教育在某些方面成为英国学习的对象。

追求教育“共享”应允许有差异,比如,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通过调整招生计划等政策、提高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考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资助各级各类学校的贫困学生,以及正在实施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然而,实事求是地说,教育离“人民满意”还有距离。

面向“十三五”,追求教育“共享”,任务很重,还需要下硬功夫。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和水平、进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这些问题中央已经拍板,民众深有期盼。教育作为民生的重要领域,大家对其有直接感受,教育“共享”发展得怎么样,该多关注社会反映。

上有部署,下有落实。在顶层设计完成之后,关键看地方实实在在的行动。追求教育“共享”,需要加强省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力度,需要市、县级领导真正重视教育,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有的县提高教师待遇舍不得花钱,却建设豪华的政府办公大楼,这样的事情值得警醒。

“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民间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但是,近年来在一些地方“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特别是在部分农村,有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初中之后的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面对家长、学生这样的选择,该如何引导?显然没法用硬性手段干预,上策也许是各级政府用实际行动让他们看到读书与幸福生活的密切关系。否则,如果任由这种苗头蔓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有可能落空,教育共享发展将大打折扣。

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才能完成十八届五中全会定下的“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目标。

追求教育“共享”不会一蹴而就,实现教育“共享”,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我们在路上。

猜你喜欢
共享教育资源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