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大美浉河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5-09-10 07:22李应戴金戈陈娅
决策探索 2015年23期
关键词:大美信阳全区

李应 戴金戈 陈娅

信阳市浉河区位于河南南部,大别山腹地,南襟荆楚,北屏中原,区位优越、生态秀美、人文荟萃。近年来,70万浉河人民务实重干、亮剑拼搏,大美浉河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大局稳定、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在这跨越发展的征程中,全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鼓与呼,服务发展大局闯和干,“浉河声音”愈加响亮,“浉河故事”越发动人,“浉河形象”日益凸显,宣传文化工作硕果累累、振奋人心,多项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为加快推进“大美浉河”建设、奋力谱写“中国梦”浉河篇章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根植群众、重心下移,思想引领更具亲和力、生命力、感召力

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一直以来,坚持不懈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始终是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浉河区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组织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等大型宣讲活动。一轮又一轮的思想风暴掀起了理论学习的热潮,把好了全区干部群众的思想“总开关”,坚定了理想信念的“主心骨”,为党员干部补好了“钙”,为人民群众筑好了“梦”。尤其是基层宣讲活动,坚持立足实际,重心下移,在党委、政府和百姓间架起了“连心桥”,让百姓听得懂、看得明、有同感、有共鸣,将高品质的“精神盛宴”端上了“百姓餐桌”,在传播理论文化的同时,更让先进思想在群众间口口相传、生生不息……

在村部小院、社区广场、田间地头和农家房前屋后开展的浉河区“党员干部群众沟通面对面”系列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宣讲活动生动的场景:宣讲老师讲得声情并茂,基层群众听得津津有味——一次次心与心坦诚的交流、一场场有问必答的精彩讲座,把党的重要理论播进了基层群众的心田。目前,浉河区有着一支这样的队伍,他们是机关党员干部、模范典型人物、法律工作者、教师、医生、企业家、学生、农村党员等构成的大型宣讲团,他们通过入户沟通、座谈协商、圆桌对话、微型宣讲、典型帮带、专题讲座等形式,与群众一起忆经历、话成就、谈感受,没有填鸭式的理论宣讲,却将党的理论政策,化抽象为具体,使群众正真“坐得住,听得进,想得通,用得上”。活动在全区启动以来,共收集整理群众需求解答问题11类,600余条,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1600多场、参与干部群众5万多人次,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受到参与干部群众的欢迎和赞誉。难能可贵的是,浉河区委宣传部因为表现突出、工作扎实,连续三年被河南省委宣传部评为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工作先进集体”。

在浉河,每年都会有一场大型的活动盛宴如期上演——“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大美浉河人”电视演讲大奖赛。这是浉河区历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演讲赛事,大赛在全区范围海选参赛选手,每一届都有来自社会各界近2000位选手参加,历经3个月初赛、复赛角逐后,最终遴选出优秀选手进入决赛。参加比赛的每一名选手背后都有一个团体的支持,这种群体凝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全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应。大赛的成功举办将全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推向高潮,为进一步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形成正确价值导向、凝聚改革发展精神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大美浉河人”行列,浉河区还通过“道德模范”“大美浉河人”“杰出青年”等评选活动,不断发现美、传承美、弘扬美,发现挖掘了一批又一批可亲、可爱、可敬的好人。在浉河,一个个平凡英雄,一件件善行义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蔚然成风。为更好地培育和宣传模范典型群体,让道德火种薪火相传,全区建立了道德模范典型人物事迹资源库,对先进典型资源有效整合,进行集中、动态管理。今年,浉河区先后建设53家道德讲堂,开展活动百余次,参加人员达到近万人次,身边的好人们纷纷站上讲台诉说着身边的好事。

没有低到尘埃里的种子,是开不了花的。浉河区在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始终把发动群众参与、正确引导群众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每个活动的举办过程中,不乏有众多的农民、环卫工人、社区工作者、养路工人等基层群众以最朴实的形象登上舞台,他们用家乡话诉说着自己最真实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不同人群的广泛参与,浉河区的思想引领工作在社会各界引发了集体共鸣。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舆论宣传更具向心力、发展力、形象力

2012年,浉河区委提出了建设“大美浉河”的治区方略。“大美浉河”的发展理念,倾注了全体浉河人的心血与智慧,浓缩了浉河人民美好的愿景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如何借势发力,唤醒、激发、引燃群众心底的精气神,汇聚成建设“大美浉河”的不竭动力和持久热情,宣传工作理应首当其冲。

舆论引导,积聚昂扬向上“正能量”。凭宣传之力、造大美之势,让宣传工作以无形推有形,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鼓风扬帆。以“一报一台一刊”即《浉河时报》、浉河电视和《信阳文学》为主阵地,扬正气,鼓士气,提人气,基调昂扬,振奋人心。全区新闻媒体人把镜头聚焦基层,置身实践,泥土芬芳扑面来。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心城区创卫等重大活动的主题报道策划有力,提气扬神;对大美浉河三大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宣传张弛有力,覆盖力广、影响力强;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民生热点宣传进村入户接地气,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浉河时报》刊发了《拥抱一个天地有大美的浉河》《大美浉河 铿锵前行》《大美浉河 灼灼其华》《大美浉河 匆匆这年》等30余篇大气磅礴、力透纸背、振奋人心的社论文章,在全区上下引起了巨大反响。一轮轮重大宣传同声相和,一次次专题报道精彩不断,迅速广泛地将区委、区政府重大战略规划、决策部署传达给了全区人民,营造出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社会环境,为大美浉河建设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外宣引吭,挥写城市形象“大手笔”。如果将大美浉河印制成一张名片,对外宣传就是向国内外递出名片的这双手。浉河人将这双手递得洒脱自信。近些年,浉河宣传工作坚持高点定位、定向覆盖、多元联动,创新谋外宣、专题强外宣、典型亮外宣,以活动策划打造浉河名片,以媒介传播扩大浉河声势,以节庆宣传提升浉河影响。近年来,浉河区先后承办了“外籍记者看信阳”、央视7套《美丽中国乡村行——走进信阳》、“百家党报编辑信阳行”、“全国广播联盟信阳行”、“百家电台看信阳”、“百山百川行”等国家级大型媒体采风活动20余次,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重要位置、重点时段推出多篇重量级报道。2013年12月11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头题刊发的新闻特写《小板栗“大转型”》,实现了浉河区在《人民日报》头版头题发稿零的突破;2013年6月4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信阳毛尖:别有意韵嫩叶间》专版;在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CCTV-7)“农业气象”栏目中,开通了每天滚动播出的“浉河区一信阳毛尖主产区”的展示板块,成功地向海内外重磅推介了美丽茶乡与信阳毛尖。凭借良好的生态禀赋和人文底蕴,CCTV-7金牌栏目“乡约”连续两年在浉河区录制专场,收视率创下栏目新高。高标准拍摄制作的浉河区宣传片《宜居浉河 大美茶乡》在全国东西、南北方向高铁列车车厢内的LED屏幕上高密度、滚动式播放,引起了南来北往的商界精英、往返旅客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高度关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面向国内外广泛发行的香港《文汇报·全国两会特刊》,用整整一个专版图文并茂地刊登了题为《大美浉河 砥砺前行》的长篇纪实报道,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和超强的浉河磁场。

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浉河区宣传工作呈现出大策划、大制作、大传播的集散效应,在塑造城市特色魅力形象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折射出了浉河这座城区的魅力和吸引力,同时还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浉河区近年来先后成功创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最美城市”“中国最佳生态发展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一大批国字号荣誉,不仅使全区人民产生自了强烈的自豪感、归宿感,也使得社会各界人士对浉河产生了亲切感、认同感,极大地提升了大美浉河的号召力和在国内外的美誉度、影响力。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城市文化更具支撑力、传播力、影响力

文化是触及灵魂的东西,其最大特性是:非强制性的影响,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日用而不自知。

“一座城市要发展、要崛起、要大美,必须用文化来支撑。越是传统地域的就越是经典的,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让浉河人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更是为了让人民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充实、越来越幸福。”该区区委书记邵春杰如是说。

任何时代,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作为一个拥有2800多年历史的古老申城,浉河区有着灿若星河的人文遗迹和璀璨夺目的历史文脉。魏延、何景明、宋世杰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和文庙大成殿、准提庵、干佛塔等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历史渊源的人文景观都是“大美浉河文化”底蕴所在。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浉河区深掘“文化富矿”,大手笔投入文化事业,多举措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指数,大力构筑区、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率达到100%,文化的触角延伸到了茶乡大地的角角落落。

时下,行走在浉河区的大街小巷、乡镇村落,吸引人眼球的不仅是优美的环境、文明的举止和整洁的市容,还有随处可见的文化活动广场。不管是清晨还是夜晚,广场上总是热闹非凡,成群结队的人们在广场上练舞、打球、健身,时不时还有各种文艺演出、知识竞赛、露天电影,这些群众家门口的广场文化活动为他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也点亮了浉河人民的文化新生活。

近年来,该区深入实施了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节庆日、纪念日和民俗文化活动,大力开展“文明河南·大美浉河”广场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教招、送招”活动,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充分满足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利用区文化馆活动大厅,开办声乐、交响乐、舞蹈、合唱、戏曲等活动项目,免费向民间文艺团体开放,每天参与活动群众300余人;利用信阳美术馆、信阳书画院、何家安美术馆,成功举办了“八方山水——中国山水画名家邀请巡回展”“笔墨春秋——信阳老艺术家美术作品展”“流光溢彩——纪念建党九十三周年中青年艺术家书画联展”“宜居浉河 大美茶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摄影展”等百余场高水准、高层次的艺术展览,让广大群众在共享文化盛宴的同时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

除了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浉河区还立足本地特色精心打造文化产业实现惠民目标。充分利用信阳毛尖名茶资源,吸引游客们来到茶山,欣赏传统手工制茶工艺,在品茶的同时听茶歌、观茶舞,吃纯正的农家饭,领略魅力茶乡的独特文化内涵。同时广泛开展茶论坛、茶艺博览、茶文化进校园等系列茶文化主题活动,精心编撰了《茶业志》,让茶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加大对金牛文化产业园、信阳书画院、灵龙湖生态文化旅游、亿隆全盛动漫等知名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申报和文物保护的工作力度,鼓励和扶持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今年4月26日,河南(信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金牛文化产业园开幕,近百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0多名传承人和项目代表,通过工艺美术展、河南老字号美食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表演、古玩展、茶配套展、信阳土特产展、信阳美食展、老中医会诊8个大项,让人们亲身看到、听到、触到、吃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大家真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省内外都受到了广泛关注。而作为信阳市首善之区的浉河区,文化产业影响面与辐射力正在不断增强。

浉河区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大别山区“28年红旗不倒”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城区40公里的四望山,是中共豫南组织的发祥地、河南工农武装组织的策源地,是武汉会战、中原抗战重要前沿阵地,是李先念、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战斗过、生活过的地方,这里遗留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记忆,沉淀着中国抗战的精神瑰宝。该区以“薪火相传,再创辉煌”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接力活动为契机,强力推进文化项目建设,启动红色“红色四望山”保护修复工程,加快推进红色旅游发展,进一步弘扬大别山精神、四望山精神和浉河精神。

2800多年的传统历史文脉与现代精品文化的有机结合滋养着浉河区的一山一水、一街一巷。当下“文化浉河”风帆正劲,“文化+城市”“文化+民生”“文化+旅游”犹如朵朵花儿争芳斗艳……新常态下的浉河正以文化这支如椽大笔,续写老区新篇章。

青山自古在,浉河多壮怀。而今,浉河人民与时俱进,壮怀激烈,大美浉河扶摇直上、乘势崛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将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猜你喜欢
大美信阳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大美黄河之滨,绽放如意兰州
“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记百岁美术大师周令钊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花开无声 战士无名
——大美伊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