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的舰载LCA

2015-09-10 07:22施洋
看世界 2015年2期
关键词:原型机印方米格

施洋

12月20日,印度自行研制的LCA战斗机舰载型成功进行了一次模拟航母滑跃甲板起飞试验。这是印度继LCA战斗机舰载型首飞以来,在研制国产舰载战斗机过程中的又一重要进展。对于一个立项至今已逾30年,却依然没有正式形成作战能力的战机项目而言,这显然是难得的好消息。

此次试飞使用的是第一架、也是唯一一架成型的LCA舰载型——NP-1号机。印度官方对试飞给予了高度评价,称飞机的性能“超出了预期”。目前舰载型的第二架原型机已经投入地面测试,第三架和第四架原型机的制造工作也已经得到政府许可。尽管没有安装着舰必须的着舰钩,印方依然宣称,NP-1的着舰阻拦试验将在6-8个月内开始。结合印度首艘自建航母“维克兰特”号正在安装舰岛等上层建筑,至少在规划上,印度海军已经做好全国产航母作战系统的准备。

不过仔细琢磨印度军方的声明,就会感觉一些不对劲:LCA舰载型NP-1号原型机早在2010年就正式出厂,但直到2012年4月才进行首飞;该机在两年里一共只飞行了11架次;至于舰载机最基础的模拟起飞科目,更是拖延到2014年年底才实施……虽然LCA一直因为进度拖延饱受各方指责,但这架舰载原型机在其他原型机集体密集试飞的当口“消极怠工”,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这倒不能怪LCA飞机本身,而要归结于印度吊诡的项目管理。尽管印度早在2007年就开始建造本国的航母,但模拟航母起飞的试验台直到2014年1月才在果阿的汉萨海军基地落成。NP-1号机此前的无所事事完全是因为“缺乏训练场地”。毕竟舰载型LCA在项目中技术难度高,需求又最小(仅仅46架),没有优先权也是自然的。

除了试飞周期和管理问题,LCA舰载型此次试飞的技术细节也值得关注。一个不大被人注意的细节是,虽然NP-1号机在印度试飞员的驾驶下成功从滑跃跑道上起飞,但印方同时承认,此次试飞中,没有任何外挂的LCA滑跑了足足300米——而印度现役和将服役的航母飞行甲板长度都只有280米左右,这意味着这次滑跃甲板起飞实根本无法在航母上再现。

当然,印度自己宣称最终定型的舰载LCA战机能够以满载的姿态滑跑仅仅90米即起飞。不过这显然没有考虑到LCA目前的状态:此前印度政府承认LCA陆基型已经超重1吨,而改作舰载机的NP-1又因为加强起落架结构而增重500公斤,这使得该机的空重比设计目标增加了近30%。在发动机推力不变的情况下,想要保持原来的性能无疑是天方夜谭。在未来,即使印方最终成功将LCA瘦身,考虑到推重比LCA更大的俄制米格-29K和中国歼-15的满载起飞滑跑距离都要在180-195米左右,印方满载90米起飞的目标能否实现,同样是值得怀疑的。

如果说这些细节还可以通过减重等技术改进和换用更大推力发动机的升级来弥补的话,LCA战机先天的定位失误则直接可以给它的命运判“死刑”。作为一种计划替换米格-21的新战机,印度从开发伊始就牢牢把握住“与米格-21同等级”的概念,不留任何改进余量地设计出了一款电子设备和飞行性能比米格-21更好,尺寸、重量和航程都和米格-21差不多的轻型战斗机。而当今,空战的主流就不再是轻型战斗机,中型乃至重型战斗机在电子设备、载荷、武器性能和综合效费比方面的优势极其明显,已经将传统轻型战斗机的生存空间大大挤压。

偏偏LCA又摊上个超重的顽疾,使该机的作战半径从宣传中的1800公里,一路下降到仅仅300公里(这还是陆基型的设计,舰载型因为增重,性能还会进一步缩水)!照此设计,当印度航母面对敌方远程反舰导弹攻击时,LCA却会因为作战半径不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手发射完导弹后扬长而去;而当LCA攻击时,同样受限于作战半径,印军航母将不得不接近到极为危险的近距离才能释放舰载机。如此糟糕的战机,真不知道是保护航母还是坑了航母。

至于印度海军,是否会采购舰载型LCA可以从他们对另一个竞争者——米格29K的态度上看出来。印度已经分两批订购了45架米格-29K,编成两个战斗机中队,足够印度现役航母和第一艘国产航母的训练和作战需要。显然,印度航母的甲板上,已经不再有多余的位置留给LCA了。(作者系《观察者》网军事频道总监)

猜你喜欢
原型机印方米格
印21日凌晨移交中方走失士兵
神威E级超算原型机启用
中印边界,“解放军答应后撤100米”是无稽之谈
俄罗斯将用米格—35替代现役米格—29战斗机
中国运—20运输机可能将于2016年开始服役
彩图吧
玻璃蛋中的那粒米